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床上移动的目的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更换卧位,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并发症,保持患者舒适。1、评估患者病情、皮肤情况、肢体活动能力、年龄、体重、合作程度。2、评估患者有无手术、切口及引流管、骨折和牵引装置。3、评估床单位安全、方便、整洁程度。4、观察患者在床上移动过程中、床上移动后有无病情变化。操作评估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查对、解释目的、评估、安抚患者,取得合作→放平床支架,固定床轮→盖被折叠床尾或一侧操作流程:操作中:A、协助病人移向床头:(一)一人协助法:1、枕头横立于床头,患者仰卧屈膝,各种导管安置妥当。2、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托住臀部,同时,嘱患者两脚蹬床面,移向床头。3、放回枕头操作流程:操作中:A、协助病人移向床头:(二)两人协助法:1、枕头横立于床头,患者仰卧屈膝,各种导管安置妥当。2、护士分别站于病床两侧,一人托住颈肩部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背及臀部,两人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3、放回枕头。操作流程:操作中:B、协助患者翻身侧卧(一)一人协助法:1、患者仰卧,两手放于腹部,各种导管安置妥当。2、先将患者肩部、臀部移至近侧,再将双下肢移至近侧,屈膝3、护士一手扶肩,一手扶膝部,轻轻将患者翻向对侧。操作流程:操作中:B、协助患者翻身侧卧(二)两人协助法:1、患者仰卧,两手放于腹部,各种导管安置妥当。2、护士两人站于病床同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和腘窝部,两人同时将患者移至近侧。3、分别托扶患者肩、腰、臀、膝部,轻轻将患者翻向对侧。4、背部、胸部及两膝间放置软枕。操作后: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必要时记录。操作流程:床上移动并发症及处理赖祖亮@小木虫一皮肤擦伤二管道滑脱1、发生原因:在操作中采取拖、拉、推、拽等动作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红、痛或麻木。3、预防:操作时动作应轻。避免翻转或移动时拖、拉、推、拽等动作。4、处理流程: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避免摩擦→观察局部皮肤变化→记录。一、皮肤擦伤1、发生原因:(1)移动患者时未妥善安置引流管。(2)引流管固定不牢,松动滑脱。2、临床表现:(1)疼痛、伤口出血。(2)引流管周围液体溢出。(3)感染。(4)引流管附近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如引起颅内压升高、呼吸困难等。二、管道滑脱3、预防:(1)操作前对各管道要有详细的评估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2)操作时需要有双人合作,注意管道长短,不可过度牵拉引流管以免滑脱或阻塞。(3)操作后,检查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是否通畅。二、管道滑脱4、处理流程:通知医生→立即按住伤口→保持合适的体位→安慰患者→遵医嘱对症处理→建立高风险评估单→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记录。二、管道滑脱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意识状态、病情、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2、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3、评估患者呼吸音情况。叩背操作评估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来到床旁→查对、解释、评估、安抚患者操作中:取合适体位→手成弧形(掌成空心)由下向上,由内向外→叩背→观察病人操作后: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操作流程:叩背并发症及处理赖祖亮@小木虫一皮肤红肿二病情突变1、发生原因:(1)背部叩击用力过大。(2)患者皮肤敏感。(3)操作时手法不正确。2、临床表现:皮肤出现发红、青紫。一、皮肤红肿3、预防:(1)对年老体弱背部叩南时不能用力过大,力度以皮肤不发红为宜。(2)背部叩击时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3)护士五指并拢委曲,使手指(掌)成弧形,利用腕关节的力量,自下而上,自内向外叩击病人的后背肺部。4、处理流程:停止背部叩击→观察皮肤色泽→记录一、皮肤红肿1、发生原因:(1)过度的叩背刺激使患者出现病情变化。(2)背部叩击禁忌症者行背部叩击不当,如咯血、肋骨骨折者等。2、临床表现:烦燥不安、心率增快、喘憋、紫绀加重。二、病情突变3、预防:(1)应对体质虚弱、心功不全者进行评估病情,实施叩背要谨慎。(2)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变化,皮肤及口唇是否青紫。4、处理流程:停止背部叩击→采取舒适体位→吸氧→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二、病情突变
本文标题:床上移动及叩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4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