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备考方向指导考试大纲考点搜索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①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③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④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97上海高考题)“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19世纪的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而法国大革命创立的一系列资本主义的立国原则及革命精神、经验,又从政治和思想上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力量,促使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浪高过一浪地开展起来。1、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2、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3)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4)技术:手工工场的进一步发展。(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圈地运动生产技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性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B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C增强殖民扩张的实力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D例析:18世纪中期,英国海外市场急剧扩大,商品需求量大大增加,因而要求进行技术革新以满足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市场需求的扩大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政治前提,它只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可能条件。3、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2)新阶段:1785年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4)扩展:19世纪初,扩展到欧美国家,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珍妮机瓦特大机器工业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创造,蒸汽机只是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4)工业革命的扩展1法国工业革命(其进程受阻碍的因素)2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因素)3德意志工业革命(其进程受阻碍的因素)思考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两国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一条工业化浪潮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材料二: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是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也并不低。材料三: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也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吗?那么大工业为什又何以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材料四:地缘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原因。比利时的佛兰德尔与英伦岛隔海相望,此地就成为英国与大陆贸易往来的集散地。——以上材料均摘自《从曼彻斯特到硅谷》请回答:1)概括四则材料的中心思想。2)材料二、三与材料四的观点是否矛盾,试加以说明。介绍了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讨论其是否受地缘因素影响有矛盾。材料二三否定了地缘因素对于工业浪潮扩散路线的影响,材料四却肯定有影响。3)结合世界史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述的工业革命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工业革命的浪潮是何时扩散到中国的?中国的工业革命有什么特殊性?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或社会制度的状况,如英美法俄日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自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当时欧、非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落后,工业革命则难于扩散到这些地方。19世纪60年代,是在既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由封建统治者引进外国机器而进行。4.影响(1)经济领域①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②生产组织: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③经济结构: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④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进程明显加快。工厂城市化(2)社会政治思想领域①阶级结构: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和两大对立阶级。②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思想意识: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__和的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加快。(3)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阶段特征: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三股潮流。一个中心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一次世界性的生产力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入蒸汽时代。在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形成了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股历史潮流交错并存的局面,其中,自由主义潮流占主导地位,反映了当时的发展总趋势。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思考题: 以下《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治表》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1851年)约180048%52%法(1851年)约360075%25%俄(1851年)约590093%7%美(1850年)约230087%13%可以说明()A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B除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开始向工业过渡C工业革命促使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D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流动ACD5.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①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原料。②交通: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2)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世界市场蒸汽机车半殖民地(3)表现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基本形成。②英国成为和世界贸易中心。(4)影响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③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世界市场世界工厂生产方式请思考: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1.背景(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科技: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不久,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电动机问世。②电灯、_____、____、__________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发电机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和。(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4)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5)钢铁工业的进步:和中钢铁大量使用。汽车飞机人造纤维制造业建筑业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_________”。(2)工业部门:诞生、和等新兴工业。(3)工业结构变化: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部门。(4)生产组织: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电气时代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重化工业垄断(5)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日益明显。(6)世界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国际分工垄断组织的出现并不是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也不是资本主义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是这仅仅是局部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和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依然存在。4.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①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②交通通讯:新型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交通工具商业信息(2)主要途径①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掀起的狂潮。②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3)表现①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②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日益明显。势力范围瓜分世界国际分工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为满足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发展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亚非拉的多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的供应地。因此,世界市场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亚非拉落后国家为附庸的。(4)影响①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用“一、二、三、四”巧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两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四个阶段:第一,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第二,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第三,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第四,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各自所具有的特点。点拨:(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问题1(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其范围、规模更加广泛,速度更快。(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联系。点拨:(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3)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问题2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点拨:(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问题3(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6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