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浙江省加快船舶工业发展对策研究课件
1浙江省加快船舶工业发展对策研究船舶工业担当着水运所需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的研制和建造任务,是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业,是集先进制造技术之大成的、非常有特色的行业。船舶工业具有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特点,曾经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船舶工业的产业先导性突出,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产业关联性强,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贸易航运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船舶工业在英国、美国和后来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它们的工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都曾把船舶工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给以重点扶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经验值得借鉴。浙江发展船舶工业有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有紧迫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发展船舶工业的良好基础,抓住机遇,就能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研发能力强的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实现浙江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为浙江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一、浙江发展船舶工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船舶工业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强大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船舶工业的支持,浙江深水岸线资源丰富,舟山、宁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浙江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全省主要港口去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7.7万TEU。上海、宁波、舟山三港货物吞吐量达4.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49.7万TEU,预计2010年三港的货物吞吐量超过6亿吨,集装箱达2100万TEU,为此进出浙江海域的大型船舶每年将超过1万艘次,需要为之提供大量的配套维修服务,为发展大型造(修)船企业提供了空间;未来10年,随着我国加入世2贸组织后外贸的增长,远洋船队的运力将有较大的发展,我国远洋船队的平均船龄已达18年,有大量船只要更新,对新船的需求每年将达250-300万载重吨;渔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发展远洋渔船,浙江近几年就有数十亿定单要建造;据统计用于海洋石油装备的投资,仅钻井船一项,每年的需求就在80亿美元上下。随着海洋产业的高速兴起和对各种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结构物需求的大幅上升,船舶工业将面临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浙江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船舶工业应该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二)船舶工业的社会效益突出在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中,应将船舶工业的发展列为优先考虑的项目。船舶工业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带动作用。船舶工业除为发展航运提供船只,为海军提供装备等人所熟知的作用之外,还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广泛联系,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这种带动作用大大超过其他直接提供单一产品的贡献。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在各自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之所以都选择了船舶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韩国还提出“造船立国”方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能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船舶工业产业关联度广。据对90年代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的97个部门,有直接消耗,关联面达84%,船舶配套产品涉及360个学科和专业。船舶工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总计为2.2603410,高于整个机械工业的2.0367904,也高于运输设备制造业的2.111807。这说明船舶工业与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都极高。船舶工业的产业影响力大。船舶工业对其它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18594386,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居第16位。在此之前的主要是一些生活资料或与之关系密切的生产部门,而在与船舶工业产业3特征比较相近的运输设备制造业中,船舶工业的影响力系数甚至超过了普遍认为带动作用巨大的汽车制造业而居第一位。船舶工业具有很强的为其它生产部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能力。船舶工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一个产业。它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两个,即大型结构件的加工装配技术和多学科多门类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这两种核心技术使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除了制造各种船舶及船用设备外,还可向其它领域扩展,“造船为主、多种经营”,船舶工业的核心技术特色会帮助完成一些大型的、高难度的加工项目。我国船舶工业在这方面做出过很多历史性的贡献,如50年代就制造成功了我国第一台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承接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卫星发射架系统、超级超导电子对撞机量能器“样块”、三峡船用闸门等在内的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船舶工业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船舶是一种大型工业产品,具有产品价值大、出口创汇能力强的特点,一艘LNG船价值超过2亿美元,普通巴拿马型散货船价值也在2000万美元以上。2001年船舶出口19.26亿美元,相当于出口活猪1500万头。船舶工业除了创汇额大外,其人均创汇率也较高。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表明,全国船舶行业全员人均创汇率为2.2万元,远高于全国工业平均0.92万元/人的水平,在全国38个大行业中,名列第五,在机械电气类的七个行业中高居榜首。我省目前船舶工业总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已初显其创汇能力,如东风船厂共220名固定职工,2001年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人均9万多美元,这几年,省内骨干船厂出口船定单应接不暇,一些地方小船厂也有不少香港、东南亚船东来订造,出口创汇发展潜力很大,可以发展成为出口支柱产业。船舶工业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船舶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按2010年我省造船产量增加到300万载重吨计算,4按那时的船厂劳动生产率,并按欧、美标准考虑带动配套业、上游产业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届时浙江船舶工业可为社会创造30-40万左右个就业岗位。(三)需求旺盛的船舶市场为我省发展造船工业提供了基础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造船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广阔。由于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航运业持续发展,以及世界各国落实国际防污染公约(MAPOL)修正案,加速淘汰单壳油船和即将出台的大型货轮也要求必须采用双层壳体的规定,强化了世界大量老龄船舶的更新速度,世界造船市场呈现兴旺势头。世界经合组织(OECD)秘书处等权威机构均预测,2001~2010年间世界新船平均年产量为4000万吨左右,远超过前十年的需求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加快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的大幅增加,国内主要船东大规模订船,国内市场对新船的需求也十分旺盛。(四)世界船舶产业的调整和转移,为我省船舶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引发新一轮的造船国际分工,欧洲一些传统造船大国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都在缩减船舶工业,世界造船中心继续从欧洲向东亚转移。2000年,日本、韩国、中国(大陆)的造船量已占世界新船完成量80%左右,日本造船能力虽然仍占首位(30%左右),但已决定不再扩大造船工业规模。东亚造船中心内部结构在变化,造船霸主地位将有交替,这是造船产业发展规律的演绎。我国发展船舶工业具有综合比较优势,2002年造船产量为460万载重吨,连续9年世界排名第三,在世界造船产业转移规律的支配下,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国已进入船舶工业快速成长期,随着外高桥等一批新的现代化造船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船舶工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大大提高。负责我国船舶行业管理的国防科工委提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船舶产量达1000万载重吨;2015年达24005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左右,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均作出支持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批示,中船二大集团和上海、山东等省、市均已做出中长期规划,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浙江船舶工业发展有相当的基础,近年来也在快速成长,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国家重视船舶工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和政策保障,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五)上海船舶工业的调整和重新布局,为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上海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进程中,重新规划了黄浦江两岸功能,江南、上海船厂将要分期迁出。特别是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成功,更加速了这一进程。江南造船厂将迁至长兴岛,新江南造船厂将拥有100万吨级世界最先进、最大型的造船设施。上海的船厂搬迁给浙江省造船企业以更多的发展机会。浙江是海洋大省,拥有65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紧邻长江三角洲南翼,发展船舶工业的区位优势和地域条件十分显著。船舶工业是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国船舶工业能够崛起,就在于我国劳动成本低,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拥有相对优越的技术和资金条件。浙江已具有一定的船舶工业基础和较发达的机电制造业,相对国内其他省市更占有区位和地域环境优势,浙江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有大量民间资金投入发展船舶工业的地区之一,具备快速发展船舶工业的有利条件。浙江发展船舶工业正处于有利的机遇期,机遇难得,稍纵即逝,这一轮世界和国内造船格局的结构变化,估计三至五年就大势初定,浙江如不能及时展现实力,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就可能从这一领域被淘汰出局。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我们浙江船舶工业由于当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恰恰是停滞、甚至萎缩的时期,不进则退,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二、浙江船舶工业的基础和现状6浙江船舶工业是解放后,主要依靠地方的努力逐步发展、形成的。2001年,全省船舶企业558家,年销售额在500万元规模以上的64家,还有相当数量的船用材料和专用设备专业生产厂。2002年省内船舶工业(不含船舶配套企业)共拥有职工3万余名,固定资产原值20—25亿元,年产值约40亿元。(一)浙江现有造(修)船能力浙江船舶工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严峻的市场考验,至上世纪末,一些地区和船厂开始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修造船能力快速增长,浙江新的船舶工业格局逐步形成。至2002年,全省船舶工业企业共有大小船台(排)249座、船坞96座,其中有万吨级以上船台10座,万吨级以上船坞11座。5000吨以上的船台能力约32万吨,坞容量约39万吨。2002年规模以上企业建造船舶25万总吨,工业总产值为35亿元,全省船舶企业共建造船舶90万总吨。浙江船舶企业已具有建造各类较高等级船舶能力,已成功地建造过25000吨多用途集装箱船、8300吨级660TEU船、4000马力全回转拖轮、500吨级超低温金枪渔钓船、2000M3液化气船、2200T一级成品油轮、200客位高速客船等。浙江形成的船舶修造业基本格局为:三个骨干龙头企业:扬帆、浙江、东风三船厂,均有建造万吨级以上出口船舶能力,三厂造船出口产值之和约10亿元,占全省造船出口总产值70%;舟山已初步形成船舶建造、修理、废船拆解、油轮清舱、船舶交易及船舶配套产品制造等门类较为齐全,包括科研、生产、配套服务等较为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能建造1.5万吨级船舶;修船200万吨/年;能航修30万吨船舶;坞修7万吨级船只;改装2万吨级船舶。台州、温州地区发展迅速,2002年造船11万吨。目前,浙江省建造5000吨以上船舶的设施能力与福建省类似,居7全国第六位。表12001年中国5000吨级以上造船设施数量及分布总计:76座累计吨位:534万吨,按国际通行计算口径统计,我国海船制造能力为700万载重吨。(二)浙江船舶制造的技术水平船舶是集传统工业技术与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大型机电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船舶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和产品质量高低对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船舶建造模式集中反映船舶建造的技术水平。表2世界造船模式的演变过程发展阶段传统船舶工业现代船舶工业未来船舶工业发展水平一二三四五生产模式整体制造模式分段制造模式分道制造模式集成制造模式敏捷制造模式特征技术铆接技术焊接技术成组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地区30万吨以上15-30万吨10-15万吨5-10万吨3-5万吨0.5-3万吨座数吨位座数吨位座数吨位座数吨位座数吨位座数吨位上海市41400000110000027500013126200辽宁省26000002320000160000130000江苏省260000011500001100000426000039500010133000浙江省2130000230000山东省1300000543000福建省170000136000115000天津市13000
本文标题:浙江省加快船舶工业发展对策研究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6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