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者:毛毛毛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大卫·豪DavidHowe)•1、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forsocialwork)•2、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ofsocialwork)一、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自我:平衡本我与超我本我:与生俱来的、与潜意识相呼应超我:在道德规范下的我,由自我发展而来,良心和自我理想的综合潜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中很容易变为意识的部分。意识: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与感受。2、新精神分析——艾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主要冲突与任务形成的美德婴儿期(0~2岁)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希望重要的联系:照护者任务:对周围世界的信任超越不信任幼儿期(1~3岁)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意志力重要的联系:父母任务:在怀疑和羞怯中发展独立性儿童早期(游戏期)(3~6岁)主动还是内疚目的重要的联系:家庭任务: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克服内疚,建立自信心儿童中期(学龄初期)(6~12岁)勤奋还是自卑能力重要的联系:学校和同伴任务:学习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生存技巧,勤奋感超过自卑感青少年期(少年期)(12~20岁)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忠贞重要的联系:朋辈群体,角色模式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性成年早期(青年期)(20~40岁)亲密还是孤独爱重要的联系:爱人、伴侣或亲密朋友任务:对他人作出承诺,建立亲密联系,而非与社会疏离,专注自我成年中期(中年期)(40~65岁)繁殖还是停滞关怀重要的联系:家族、同事、社会规范任务:培养和指导下一代,生产与创造成年晚(老年)期自我整合还是绝望智慧重要的联系:所有人类任务:回顾一生,坦然面对死亡,而非失望、沮丧,对死亡充满恐惧2、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主要观点•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大作用。•重视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对精神神经病的治疗持乐观态度。二、行为主义1、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或S-R理论)主要观点:•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结合。所有行为反应都与环境刺激密切相联,为环境刺激所决定。•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或控制行为的目的。•在研究方法上,主张抛弃内省法而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客观心理学方法。•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提出“环境决定论”与“教育万能论”。•他把情绪定义为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愤怒、恐惧和亲爱三种原始情绪,其他各种情绪都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逐渐形成的,条件作用是情绪复杂和发展的机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隐的、无声的、供个人之用的语言习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即言语逐渐演变而来。人类除语言形式的思维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如聋哑人的思维)。•2、斯金纳的操作(新)行为主义主要观点:通过操作诱因来改变行为→强化与惩罚增加正强化物:正强化减少负强化物:负强化增加负强化物:正惩罚减少正强化物:负惩罚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真诚温暖同理接纳无条件积极尊重当事人为中心新型的专业关系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关于行为•观察学习:个体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被惩罚后会做出类似的行为。四个环节:注意过程、将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将符号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观察示范者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斯金纳所讲的强化)、自我强化(自己给自己奖赏或惩罚以增加自己的某种行为)和替代性强化(看到榜样的行为接收强化使自己原有的行为得到强化)•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境的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性线索等;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2、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某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发生的基本元素(将认知比作图书馆)•图式:即认知结构,具有对课题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便主题有效的适应环境。其建立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整个图书馆的书本排列方式)•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认知结构(增加图书)•顺应: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要求时,就要改变已有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它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改变图书排列方式)•平衡:这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认知发展历程感知运算阶段(0~2岁)生来就有的一小部分感觉运动反应开始了生活,儿童发展出了客体恒常性,开始进行符号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改善了其符号思维的能力。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理解了守恒,儿童可以对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物体进行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儿童发展出抽象推理和假设思维的能力。注:①守恒: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不变。②自我中心:指儿童仅依靠其自身视角来感知世界、不能意识到他人可能具有不同视角和观点的倾向性。六、系统理论•主要观点:问题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大与部分之和。•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通用社会模式强调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七、生态系统理论总述:交互作用影响人的发展,个体构成他人的社会每个人既是自己又是社会(他人的社会)微系统(直接参与的,如家庭)中间系统(微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学校与社区之间)外层系统(通过其他系统影响个体)宏观系统(社会文化环境:各种制度文化)历史年代系统中观系统七、生态系统理念•与社会工作: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社会工作将焦点放在以下方面: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移除环境对个人群体的阻碍;增加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分的提供。•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解决人与环境互动的形态、性质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关注以下方面(1)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2)环境的品质;(3)生活中的问题八、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总述:重视服务对象拥有的优势,善于发现当事人身上的优点,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服务对象、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是将服务对象视为孤立的个体或专注于其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重视服务对象具有的优势。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的关键是挖掘服务对象的优点。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九、内外影响力范式(Innerforcesandouterforces)PersonInnerForcesOuterForces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嗯十、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模式•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定向——警察第二阶段: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定向——老板•2、习俗水平(9~15岁)第三阶段:人际和谐定向——他人评价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定向——法律•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权利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准则定向——理性十一、其他相关理论•存在主义(未来指向,不看以前,只关注现在)•标签理论和沟通理论•艾利斯ABC理论(A:accidentB:beliefsC:concequence)•女性主义理论•增能/权理论•社会交换论
本文标题:58社会工作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7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