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练习
高考专题辅导专题三十七:文言文的信息筛选讲稿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一、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对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奇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除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参考译文:苏琼,字珍之,武强郡人。幼年时跟随父亲到边界去,曾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开玩笑问他说:“你想不想当官?”苏琼回答说:“设立官职,选人以充任,并不是由人去找官做。”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便让他做自己将军府的长流参军。朝廷任命他为南清河太守。零县百姓魏双成丢了一头牛,怀疑是同村人魏子宾偷的,便把他送到郡上,苏琼经过仔细查向,知道魏子宾不是偷牛贼,当即把他放了。苏琼暗中下去查访,另外抓到了偷牛的人。从此以后,南清河郡的百姓放牧牲畜时不加收检,大都散放在野外,说:“只管放心地交给苏府君。”有个邻郡的富豪带着财物到南清河郡存放以躲避盗贼,被盗贼追得很紧,便对他们说:“我的财物已经交给苏公保管了。”盗贼便离去。苏琼生性清廉谨慎,找他办私事的信他连拆都不拆。道人道研任济州沙门统,财产极多,在南清河郡放了不少高利贷,先前常得到郡县官吏帮他催债。当他来拜见时,苏琼猜到他的意图,每次见到他便谈论寻问佛法,言语极其严肃恭敬,道研虽因讨债多次前来,都没法说出口。他的弟子问他其中的原由,道研说:“我每次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带到青云中,哪有可能谈论地上的俗事。”•南清河郡人赵颖,曾作过乐陵郡太守,八十岁告老归家。五月初,他摘了两只新产的瓜,亲自来送给苏琼。赵颍仗着自己年纪大,竭力请求苏琼收下,苏琼于是把瓜留下了,但还是把瓜放到大堂的梁上,竟不切开吃。人们于是争先恐后地给他送新摘的瓜果,来到门上,才知赵颖送的两只瓜还放在那儿没有动,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只好回去。天保年间,南清河郡内发大水,百姓受灾,有一千多家揭不开锅,苏琼把郡中有粮食的人家全都召集来,亲自向他们贷粮分给挨饿的人。州却按户征收租税,并且想追查苏琼向百姓贷粮的事。郡主簿对苏琼说:“虽说是哀怜那些饥饿不堪的百姓,恐怕要连累府君得罪。”苏琼说:“我一人获罪,便可救活近千家人,还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于是给朝廷上表,陈述情况,结果州既没有派人征收赋税,也没有派人查问苏琼,受灾的人家也平安地度过了困难。升任左丞,代理徐州刺史的职务。先前曾有规定,淮河两岸的商贩不得擅自渡过淮河进行贸易。当时淮河发生饥荒,苏琼上奏朝廷,请求让淮南的人到淮北买粮。后来淮北的百姓又受饥荒,他又请求让让他们到淮南买粮,于是淮河南北的商贩可以南来北往,彼此都得到了好处,淮河两岸的水陆物产,竟运到了黄河以北。•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③每见则谈问玄理。•④仍致于听事梁上。•⑤遂上表陈状。•A.①③B.②①⑤C.③④D.①②⑤•根据上文分析,一看便知•答案:C。•解析:③④两句以外其他三句都不是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这段文字所写主要人物是苏琼,除开头述其幼时事令曹芝惊异外,主要叙述这样几件事:•一是处理魏双成失牛一事,表现其依法办事,作风细致,政绩显荐;•二是叙其婉转拒绝道研的要求征租一事,既表现其“清慎”,又表现其一种处事艺术;•三是处理赵颍送新瓜一事,既坚持了不受馈赠的原则,显示出为人之“清”,也表现出一种处事的艺术;•四是叙郡内受灾,他一方面采取措施救济灾民,一方面“上表陈状”,而不怕“获罪”;•最后写其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能有这样的分析,表明真正读懂了原文,解答相关试题就会很方便。•让我们来看当年高考出的两道题:•答案:D•解析:此题的四个选项是按照原文的自然顺序编拟的,对照原文及上面的分析可知,前三项都附合文意。•而D项是把最后两件事糅在一起编拟的。其中后一句有错乱。把“谢绝劝告”说成是遭受灾害情况下的事,空泛而不确切;把“冒着危险”的目的说成“革除淮禁旧弊”,这更是明显的时间、事件上的错乱。•如果不是对文中所写之事作逐一分析,此题D项这样的错误是不容易发现的。•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没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为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又如另一则文言文阅读材料有两段文字组成,一段摘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忠于唐”的种种事实;•一段引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是司马光就裴矩之事对“君明臣直”所发的议论。这段议论既表明了司马光的观点态度,更使叙事部分的倾向性更加鲜明。•不过,像这样通过议论直接表达观点态度的文字,就高考选用的材料来说,并不多见。更多的是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所叙之事自己来作分析。•对于这样的材料,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倾向性。•二、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刑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账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参考译文: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只是自己单身骑驴前往。到达荆州后,拜见了父亲。在马棚中停留了十多天,与父亲告别回家。临分手时,父亲送他一匹丝绢,作为路上的饭钱。胡威跪着问父亲:“您一向清白,不知是从何处得到这匹绢的。”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结余,所以将它作为你路上的饭钱。”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试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胃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参考译文: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在齐国都城临淄作一名佐理市政的小官,没有受到重用。后来燕国派遣乐毅攻破齐国,全部降服了齐国的城邑,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没有攻下。燕将就领兵向东围攻即墨,即墨大夫出城迎战,战败阵亡。即墨城里的军民共同推举田单作首领,立田单作将军,据守即墨抵抗燕军。不久,燕昭王去世,惠王登位。他跟乐毅有嫌隙。田单听到这个情况,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湣王已死,齐国城邑没有被攻下的不过两座罢了。乐毅怕被诛杀不敢回来,他以伐齐为名,其实是想拖延战争而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没归附,所以姑且缓攻即墨来等待他们归顺。齐国人所害怕的,只担心其他的将帅到来,那即墨就无法保全了。”惠王认为这说法对,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于是到赵国去了,燕军官兵都忿忿不平。田单再一次施展反间之计,说:“我们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祖宗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那真是心酸的事。”•燕军就全部掘开坟墓,焚烧死尸。即墨军民从城上望见,全都伤心哭泣,都请求出城厮杀,愤慨情绪增涨十倍。田单知道士兵可用了,就命令披甲的士兵都藏匿起来,让老弱残兵和妇女上城防守。派使者去到燕军约定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民间黄金,得到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去送给燕将,燕军因此更加松懈了。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一千多头牛,给它披上大红绸绢制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花纹,捆缚刀刃在它们角上,把渍满油脂的芦苇子捆在牛尾上,点燃它末梢。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夜里从洞穴里驱赶出牛,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后面。牛尾烧得发热,狂怒地奔入燕军,燕军在夜间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光明耀眼,燕军看见它们都是龙纹,被碰上的全部非死即伤。五千人趁机闷声不响地攻击。城里的士兵大声吆喝跟着他们,老弱妇孺都敲击铜器助威,敲得震天价响。燕军大为惊骇,败溃逃跑。齐人就杀死了他们的主将骑劫。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的信息筛选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8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