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广东十篇高考高分作文(08―10年)的启示
1广东十篇高考高分作文(08—10年)的启示一、议论类高分作文启示议论类高分作文共有六篇:2008年1号文、2号文、5号文,2009年1号文、2号文,2010年1号文。从六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㈠内容上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按出现的频率和操作的难易度看,依次为:⒈无一例外地都善于观察现实世界,并对时下人物、事件、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也是首要、最基本的因素。这一要求,体现出高考高分作文更关注考生对现实生活的感知、思考和敏锐程度。当前,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发生在身边的人、事、现象往往像冷血动物一样,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更别说对它们保持敏感并进行深入思考,获得个性的感悟了。三年来的这一不变的高分要求,折射的就是希望能看到考生有属于自己的富有时代和个性特征的健康的体验、思考、感悟和情操。相反,如果缺乏这一点,一般地说,即使文中人物或事件材料充实、丰富,也会因为其司空见惯,过于大众化,最终得分也不会高:值得提醒的是,近几年高分作文中,考生几乎不涉及前几年经常出现的“感动中国人物”——只有2008年高考标题作文1号文事例较旧,但该文非凡的语言表现力使评卷教师完全忽2略了这一瑕疵:陈妙云组长点评时也提到了这一缺点。当然,运用现实事例一定要准确无误,这也是基本常识,否则,作文将会大打折扣。⒉材料能针砭时弊,而且丰富,极大地唤起了评卷老师的情感共鸣。请看六篇文章所运用的事例:2008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推选班长、上学迟到拒绝登记、项羽、韩信、文天祥、屈原、陶潜、贝多芬、千手观音;2号文:马云、汶川地震、达赖、CNN、莎朗·斯通;5号文:莫里哀、四川灾区人民、面对别人的请求。2009年1号文:被蛇咬了急救的四种现状、洗衣做饭;2号文:苏丹红、三聚氰胺、注水肉、株洲立交桥倒塌、陈水扁、公交车不让座、虐猫事件。2010年1号文:校园枪杀案、鄙视农民工、“躲猫猫”“喝水死”“钓鱼执法”等怪现象、犀利哥。这些高分作文既有正面说理,更有针砭时弊。针砭时弊意味着必然要涉及到弱者或弱势群体,而对弱者、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是得高分的关键。因为人从本质上说,都具有同情和爱心的,没有人可以缺失它们,而且人们从别人的遭遇中可以关照本身。其次,在我们的社会里,良知、正义和高尚总是占主流、主导的,一旦社会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仁人志士的一声声呼喊,总能激发起善良人们的共鸣。3中国青年报8月4日报道:不久前,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公众关注。报告指出,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与产品相关的负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尼尔森的这一调查结果,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表示“认同”,这样的数据是很有说服力的。想想看,一个商业方面的调查尚且如此,如果更大范围呢?那这个数字就会更让人瞠目结舌!所以,从作文的角度看,能不能将这些人、事、现象串联起来,根据作文要求,提出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就成为是否能得高分的分水岭了。不是吗?2008年高考1号文,就是通过轻易说“不”的人之懦、之苦、之悲与不轻易说“不”的智、勇、高洁、顽强,对比论证出不要轻易说“不”的深刻道理。2010年高考1号文解剖了“与你为邻”中种种丑陋现象,提出了“与你为邻”应与人为善、互相关爱;2号文则不仅一针见血地剖析了当下见利忘义的商人和贪官“知常识而妄顾常识”的现象,深刻回答了“常识易知难行”呼吁人们应牢记常识。这些文章都体现了较高的生活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过,我得提醒大家关注的是:正面的、值得弘扬的人、事、现象也不可或缺,因为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的主流,多弘扬正气,会让人们生活得更有自信、尊严、快乐和幸福;另一方面,4它们之间本身也可以构成正反对比,使论证更显全面、充分——这一点,也是我们很多同学写作的致命缺陷!⒊立意深刻,体现了较强的思维能力。这样的作文是很得评卷老师的青睐的。而这一点,也是柯汉林、陈妙云教授这些掌管我省60万考生作文命运的掌舵人的一致看法。如2008年高考2号文,开篇对题意作了辩证的阐释,并从两个方面——“智慧”、“力量”展开论述。这一点,是一般考生想不到更写不出来的。对这两点,结合文章仔细一想,考生的确揭示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内在含义,而要在2个半小时的语文高考中阐释其中的内在含义,并不是随便能做到的。2009年高考2号文则对“常识易知难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灵活组织、运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件和现象论述自己对常识的一点看法。要在思维以及内容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多看报、多看杂志,多留意身边的人事现象、多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比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时政评论版、《杂文报》、《散文》(月刊);有可能还可以上上与学习有关的网站,比如人民网、新华网;有可能看电视的话,也可以看看南方一台“马后炮”(每晚10:15)。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建议每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尤其是针对时事新闻开展写作训练活动。当然,无论是“课前演讲”还是周记作文、或者是写作系列训练,都应有意识地让生活5中的人、事、现象出现在自己的作文中。这种意识一旦形成习惯,到高考时,无论是什么作文范围或话题,你都能做到得心应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㈡表达上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按出现的频率和操作的难易度看,依次为:⒈从论证方法的运用来看,运用大量鲜活事例论证并能综合运用对比、假设等方法说理是得高分的关键。“事实胜于雄辩”在高考作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注意到,除2008年高考5号标杆作文只有三个事例外,其余高分作文至少有五个事例。这些文章通过大量的事例,既论证了文章确立的论点,又显示出作者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现实世界敏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感悟力。所以,要“说”得充分、深刻,大量例证不可缺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他人,有心去积累、思考、感悟这些东西。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处理事例,尤其运用对比、假设的说理方法,是最常见的高分技巧。如2008年高考1号、2号标杆作文综合运用了这两种方法;2009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2010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则大量运用假设方法(当然,也有对比)展开论述。所以,一篇高分作文,总是综合运用多种说理方法(论证方法)达到“充分”说理(论证)的目标的。建议考生平时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例,不妨运用上述两种6方法进行一定量的片段写作训练。我们编写的《36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用书》一书,每个单元后都附了这样的片段练习,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说理方法的能力。我想,说理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只要你乐意去做这件事。⒉从论证结构看,层进式、正反对比式是最佳形式。如2008年高考1号、2号标杆作文都运用了正反对比式;2009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则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解释了常识的重要性。但是,并列式是不是就必然无法得高分呢?也不是,当你的事例材料够多、够紧扣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你可以放心大胆使用这种形式,如2009年高考标杆作文2号、2010年高考标杆作文1号就是典型代表,它们最终都得了高分。但在运用并列式时应慎重,因为在高考评卷场上,它是考生运用最多的论证结构,评卷老师看多了往往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就比较难拿高分。因此,我们在进行议论文训练时,重点和首选应是层进式、正反对比式这两种方式。其实,前面我们也说到,考生如果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说明考生思维能力强,这是取得高分的最关键的要素之一。论说有条理,思路清晰、严密,能选取恰当的论证结构,综合运用各种说理方法论述自己提出的观点,这是思维能力强的又一体现。但是,我们也发现,这六篇作文中,往往就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扣分。如2008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思路上就存在瑕疵;2009年高考2号标杆作文就是没回答他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什么7还有这么多人犯常识性错误?”其实只要几句话就行,就能使作文变得立意深刻,考生就是忽略了!⒊让自己的语言富有表现力。高考作文在表达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考生的语言表现力强。下面试举若干例分析:“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奇迹……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力,以及残酷、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2008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作者娴熟、准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可谓恰到好处,因为上文对“不要轻易说‘不’”已作了详尽、到位的论述,而这时是为了使这一论述更严密,论证“有时要敢说‘不’”,这样,不仅达到了论证的目的,也使文章语言变得灵动、形象,俘获了评卷老师的心。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如2009年和2010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将常识比喻成“干粮”,将邻里关系比喻成一张网等等。这就告诉我们:议论文中恰当运用修辞,可以大大增强语言表现力。“让我们一起牢记人生的常识,一起用行动去维护这些常8识,一起把这世界,变成和谐而美好的人间。”(2009年高考2号标杆作文)“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2010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这两例都是结尾文字,都显得简洁严密、干净利索,这也是议论文语言运用的最基本要求。而且它们都注意了进一步揭示文章的论点,都是篇末扣题(点题)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其中,2009年2号标杆作文还采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呼应了标题,又进一步点明了论点,可谓一箭双雕。“当你吃着别人的面包,穿着别人缝的衣服时,你还能说自己与任何人无关吗?”——纪伯伦《沙与沫》”(2010年高考1号标杆作文)这是文章的题记,事实证明,运用名人名言作题记不失为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尽管前一、二年许多老师对题记很反感,但今年高考作文评卷似乎对这种形式的题记并不排斥。我想,根本原因可能是考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名人名言。这既展现出考生知识面广、文化底蕴较深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考生灵活处理知识的能力。这种方法值得我们效仿,因为能准确、恰到好处地运用名人名言的考生并不多见;如果你能如此运用,无疑是与众不同的亮点,而这一点,很可能就让你的作文得高分。另外,2008年高考标杆作文中还有一篇劝喻文。是儿子站在母亲的角度上来说的。看完全文,从例证和结构上看,并没有9特别的亮点,但本文的语言表达却显得合情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倾注了深沉的母爱,这种满含情感的语言,是最能打动评卷老师的心的。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远不止这几种,它需要考生努力创造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能简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到那时,语言的文采自然而然就能显现出来了。⒋形式的创新也可能获得高分。综观这六篇议论文,我们发现,2008年高考标杆作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文章观点。而2009和2010年的三篇标杆作文开篇并没有亮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开门见山地从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些)现象入手,逐步揭示文章的论点,这两年各有一篇作文还是在文末才概括出观点来。这说明,评卷老师越来越看重考生的个性化表达形式,至于文章内容只要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并且能自圆其说就行。所以,我觉得,文章只要合理采用倾注自己的思考和真情属于“自己的”、能体现个性的创新形式,简言之,只要这种形式打上了属于你个性的印记,就能获得高分。二、记叙类高分作文启示记叙类高分作文共有四篇:2008年3号文、4号文;2009年3号文;2010年2号文。从四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10启示:㈠内容上应具备的基本要素⒈真实第一。从四篇高分作文看,无一例外地,写的是真实的人、事、情、理。判断出“真实”的基本标准就是看不出其有复制的痕迹,所叙之人、事,考生赋予了属于个人印记的情感。比如:2009年3号和2010年高考2号标杆作文就更让评卷老师感觉到其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一定是真实的——也许有虚构的情节。尤其是2009年3号标杆作文,一场父母间怎样浸稻谷种子的争论,不就是当前农村人新旧
本文标题:广东十篇高考高分作文(08―10年)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8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