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神话寓言神话概念的界定《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神话》的神话词条,表述为:“神话就实质和总体而言是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与原始信仰相关的一种特殊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产生•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古代神话产生的背景:1、人类在其童年时期的天真幼稚。2、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恐惧。3、“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中国小说史略》二、中国古代神话的流传•我国历史悠久,古代神话极为丰富,但不少都失传了。今天只散存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等文献中的零星片段。一、中国的神话时代•根据中国上古神话的描述,基本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时代: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2、始祖神话:女娲造人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5、英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后羿射日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类型创世神话的主题是探索世界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如盘古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ī]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盘古开天辟地》【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的神话•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地球诞生的方式有过种种猜测。我国古代就有著名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这个神话是这样说的:在还没有天和地以前,宇宙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像一个大鸡蛋。•在这“鸡蛋”里有个叫盘古的人,他沉睡着,一天天地成长着。有一天,他醒来了,睁开眼一看,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就顺手抓起一把大板斧,用力劈去,只听到一声巨响,这个“鸡蛋”壳裂开了。这时,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散开上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混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盘古怕天和地再合拢起来,于是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以后天和地已经很牢固了,盘古终因疲劳过度而死去。在他临死之前,从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汗毛变成草木,骨头变成山川,肌肉变成田地,头发和胡须变成天上数不清的星星等等。也就是说,盘古创造了整个地球。女娲伏羲时代•伏羲、女娲、神农被称为“三皇”。•女娲是传说中的民族母亲神,主要业绩是补天和造人,同时还创造了音乐。相关记载见《山海经》《淮南子》《风俗通义》。女娲与伏羲,一说为夫妻;一说为兄妹。•“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绠泥中,举以为人。”(《风俗通义》)•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专家形成共识,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也就是“女娲遗骨”。•伏羲:•伏羲神话的主要内容在于开辟文明。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始祖,是一位科学大神、文化大神、哲学大神、音乐大神、宗教大神。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伏羲,又称太昊、宓(mì)羲,姓风,传说他的形象是人首龙身,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他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当缘于此。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定历法,制作乐器、歌谣,可称华夏的人文始祖。•史籍记载见:《易》《拾遗记》《路史》等。•传说洛神为伏羲的小女儿,宓妃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是伏羲诞生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黄土做人。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绳)人也。创世神话反映了先民对宇宙开辟和人类起源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精神。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神话的遗存,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如:•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填海》自然神话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自然神话多以山川风雷、鸟兽草木为描述对象,反映了初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这时候,原始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开始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后羿射日》•“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英雄神话中除了斗争型的英雄之外,还有一类是发明创造的英雄,如燧人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这类英雄可称为文化英雄。燧人氏神农氏仓颉后稷嫦娥奔月炎帝神农时代•炎帝神农时代是伏羲神话时代之后由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时代。其中,火神、太阳神、农神三位一体的神性融合,宣告中国神话时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语》:“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的功绩:教耕作、尝百草、传礼仪。“神农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炎帝开辟了农耕时代,教会了人民生产、生活,在工具制作、种子保存、历日的制定、制衣帛、通礼仪等方面有非凡的功勋。•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人身牛首,头上有角。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帝的后代:祝融、共工、夸父、蚩尤•炎帝的女儿:女娃(精卫)、媱姬(巫山之女)。黄帝时代•黄帝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神话系统的完备。黄帝是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黄帝神话中包含着三件大事:统一战争神话、治理天下神话、发明创造神话。•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历经两场战争,一是与炎帝的阪泉之战;一是与蚩尤的涿鹿大战。他因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铸鼎,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黄帝封嫘祖为正妃,后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鲧、禹。颛顼帝喾时代••颛顼和帝喾相处于同一个时代,都是黄帝的后代。从他们开始,中国神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神性角色的巫的成分逐渐加重,从而改变了以往神话角色高居于天庭的局面。•两项神性业绩:一是与共工的战争;二是命重、黎绝地天通。尧舜时代•尧舜时代是中国古典神话中的理想政治时代,其中的禅让,构成了尧舜神话的实质内容,从而也成为了千古文人投身政治所期待的明君标准。•尧:《史记》中载帝尧为陶唐。《淮南子》中有尧使羿的记载。•舜:舜的神话中有关神的爱情第一次得到张扬,即舜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的爱情。龙的传人•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尔雅》)•1、盘古:“盘古之君,龙头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五运历年纪》)•2、女娲:“女娲,古神女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郭璞注《山海经》)•3、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史记》)•4、黄帝:“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黄龙体。”(《史记》)•5、传伏羲创龙图腾,自定为风姓。并为有一定地位的母系家族定姓,有了“姒、姜、姚、姬”等姓。后采地貌、景物、方位、动植物等为庶民定姓,有了“石、高、邱、江、沙、南、左、牛、马、杨、柳、花、俗、谷、柴”等姓。华夏民族•上古时代,中国民族的集团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华夏集团;•二是以少昊、蚩尤为代表的东夷集团;•三是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苗蛮集团。•经阪泉之战后,黄帝战败炎帝,统一中原。后民族融合过程中,炎、黄血脉以及龙的信仰成为重要的纽带。神话本身潜在的教育价值(一)•对神话的研究表明,神话是最具有综合性的,闻一多认为神话是最有统一性的文化体系。•文学、宗教、哲学、历史、艺术等等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神话。•首先,我国神话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不同,反映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品性。神话当中更多的是宣扬正义、善良、勇敢、坚毅、顽强的精神和集体主义、造福人类、勇于牺牲个人的价值取向,这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儿童进行民族文化品格的教育有重要价值。神话本身潜在的教育价值(二)•其次,神话作为原始先民的口头文学,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化,经后人记录和整理形成一种文学作品,具有文学的特性。童话、寓言、小说等等文学作品都从神话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因此,神话在儿童的文学、艺术教育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再次,神话是先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宇宙万物起源和自身的认识、探索和解释的产物,是先民前综合思维的投射。神话的想象性和幻想性是其根本特性,万物有灵是神话的灵魂。所以神话还具有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功能神话本身潜在的教育价值(二)•根据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3一6岁的孩子,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又分为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神话思维与儿童的思维有许多共性,神话正是这样的思维的产物,因此,神话的这些特性,非常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求。•思维的共性说明了神话在儿童当中具有一定的可接受性。另外,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儿童文学中也不乏神秘的因素,如夸张、神奇、怪异、反日常逻辑,而这些恰恰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甚至一些成人,成为孩子的精神养料。神话的作用•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行正确的自然观教育•进行文化品格教育神话和寓言•寓言常利用万物有灵的神奇故事,来说明人世的某种道理,带着训谕的教育意义,其态度是理智而清明的,一般是不带信仰的性质。•寓言的讲述者与听众,从中汲取的是人间的智慧,并非神界的讯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对“寓言”的解释有两条:•(l)有所寄托的话;•(2)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举例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释义“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论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神话和寓言的相似之处•从神话与寓言的定义和发展看,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都以故事的形式为载体;•第二,都具有虚构的特性,多想象、幻想和拟人;神话和寓言的不同•第一,寓言是以假托、拟人的手法作为其特征,而且必须是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如•伊索寓言《狮子和蚊子》),带有讽刺或者劝戒性质(如寓言《南辕北辙》),而神话不必要有这两个特征,神话只是先民对世界、自然、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神话和寓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9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