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隶书《曹全碑》第一讲
隶书讲座2016年4月隶书概况•隶书起源于战国后期,秦初多狱,狱吏称徒隶,程邈受命整理文字。东汉达到鼎盛成熟•隶书上承篆书,下开草、楷、行,从象形古文字转变为不完全形象今文字。由“画字”转为写字,是今文字之祖。也是当今主要书体。•它在篆书直、曲笔画上增加撇捺钩挑点形成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被誉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定义••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就是在由篆而隶的书写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学习隶书:••1、理解书体变革,及规矩的形成。•2、增加对字的主笔及对结构美感认识,••3、掌握装饰性、实用性书体,拓宽书写技能、•4、磨练沉稳的性格。汉碑欣赏可大体分为三类1摩崖刻石系列早期隶书字,刻在山崖上,结构自由,虽以篆法入隶,但打破了小篆的严谨对称结构。《石门颂》疏朗、朴厚、敦实往往与其所处的莽莽山岭形成统一的美感。如超过两个字长度的高祖授命的“命”字。•2融古意系列•已形成了隶书独特风格,•普遍用了波磔燕尾。•字体基本一致,•《张迁碑》:•用笔方起方收,苍劲有力。形成生涩的气韵。•折笔多呈直角,•毫不修饰,•点画奇绝•多呈三角点。•3法度严谨系列•形成非常完备的规范。•一笔一划有力凝固的法度,•易学越学越像。•《乙瑛碑》处在汉隶鼎盛时期,•且是庙堂类碑刻,严谨规范。•不见俗体字变体字,•体现出书者对孔夫子•毕恭毕敬的形神。•用笔方中见圆,•介于《礼器》的凌厉和《史晨》•的圆浑之间。•《礼器碑》•有“汉隶第一碑”之称,•特点是瘦劲绝伦,线条坚韧,灵动。•用笔以圆笔为主,写时要高捉管,运转笔锋要干脆,•其结体宽博,爽朗。横画常平中带右上翘,似开魏唐楷书之先河,对后代影响颇深。•《史晨碑》••是关于如何祭祀孔子的奏章,属于典型的庙堂类(山野平犷类),横平竖直,整齐如一,蚕雁分明,布白均匀,法度森严。•其中锋用笔,起收浑圆,一般不见棱角,撇画有上翘,雁尾末端尖锐但下角圆润。•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20行,行45字。明万历初年(1573)于陕西郃阳县旧莘城里村出土,清朱彝尊道:“以其最后出,字迹完好,汉碑之存于今者莫或过焉。”明代末年碑石断裂,1956年移藏于陕西西安碑林。•东汉末年作品,与《礼器碑》《孔庙碑》风格较近,此时碑刻隶书多已趋向程式化用笔,该碑虽于笔法谨严不苟,但用笔匀净,结字多姿而超尘拔俗。舒畅的横画和柔美的波势形成了典雅、华滋的风格。其瘦劲而丰腴的点画,宛如体态窈窕的少女。正如清万经评:“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聚,洵神品也。”该碑属汉碑中秀逸一路的典型代表。•《曹全碑》•属于秀丽一格,平和静穆,柔中有刚,结体匀整,•体态扁平,间有狭长之笔,撇捺极为舒展•通篇章法清丽婉畅,与《礼器》前后辉映汉碑至宝。•且保存完好,字口清晰,易于学习。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立。明初出土于山东东平县。原石现存山东泰安岱庙。高292厘米,宽107厘米。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书体有意曲屈盘绕,似汉印之缪篆。布局紧密错落,浑然一体,实为碑额中之妙品。“汉三颂”:《石门颂》、《西峡颂》和《郙阁颂》。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桓帝建和二年(148)刻石。原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上,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对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功绩的颂记。1967年因修建水库,将摩崖移至汉中市博物馆。•《西狭颂》又名《李翕碑》、《惠安西表》,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壁。内容为颂扬武都太守李翕治西狭中道之事,从史仇靖书。•《郙阁颂》,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于陕西略阳白崖上,为摩崖书。刻石原在略阳徐家坪街口村郭家地,1979年12月农民修乡间公路,《郙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略阳灵崖寺。《莱子侯刻石》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山东滕县颜逢甲卧虎山前被发现的。此石开始安置在邹县孟庙内,现存曲阜孔庙中。清代隶书•1、郑簠隶书•郑簠书,纸本,纵166.8厘米,横50.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梁巘在《评书贴》中称郑簠隶书:“八分学汉人,间参草法,为一时名手。”朱彝尊更称其八分“古今第一”•金农隶书,扬州八怪之一,漆书。邓石如•伊秉授(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汀州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十年任扬州太守。•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认为:“本朝书家有四,皆集古大成以为楷。集分书之成,伊汀州也。”与邓石如同为清代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有“南伊北邓”之称。他师法汉碑中雄浑平直一类,如《衡方碑》《西峡颂》《张迁碑》等,尤其是对《衡方碑》临习达百遍之多,从中吸收符合他性情的东西。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道州(今湖南)人。出身宦官人家,道光十六年进士,官至四川学政。隶书上他遍临《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衡方碑》等百余通,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融厚有味。•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至江西奉新、南城知县。隶书笔法特点•笔法讲究师承:•赵孟頫: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后人评清尚变)•用笔注意的环节:起、行、收•逆入:是指笔尖逆入由轻到重接触纸面,作切入状,自然提笔后行。这在书法用笔上是常见的用笔动作,既符合规律,又可以解决下笔随意性的习惯。•提示:下笔要快、准、稳。中锋用笔•又称正锋,是笔法的根本。要求主锋必须在点画之间运行,锋开毫平。“能运中锋,虽败笔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侧锋•侧锋,偏锋、斜锋。指笔尖倾向于点画一端,线条行使中有强烈的墨色变化。解散篆书改曲为直•篆隶偏旁分化: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偏旁混同:隶书以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隶书为提高书写速度,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
本文标题:隶书《曹全碑》第一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9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