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的迁移教育心理学学习目标1.陈述学习迁移的定义,举例说明迁移的类别;2.了解各种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这些迁移观点的教育意义;3.运用迁移的基本条件,对教学情境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提出建议。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及其分类二、学习迁移的意义三、迁移的基本过程一、学习迁移及其分类(一)定义:迁移,又称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性。老吾老以及人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分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骑自行车骑摩托车打羽毛球(压腕)打网球(不压腕)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forwardtransfer):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backwardtransfer):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过去经验学习A学习B(迁移实验状况)顺向迁移逆向迁移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加涅)水平迁移(侧向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低级概念和规则向高级概念和规则的迁移。haS2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hbaS)(21梯形的面积公式haS21baS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4、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特殊迁移(specialtransfer):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一般迁移(nonspecialtransfer):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教育的核心。“面积计算原理:面积可加”布鲁纳认为教师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迁移到学生,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个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对他成绩的好坏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受到教师对待数学,对待学生的态度的影响。儿童在做语文练习时养成爱整洁的书写习惯,有助于他们在完成其他作业时形成爱整洁的习惯。5根据迁移的程度可分为近迁移远迁移近迁移:已习得的知识技能与与原先学习情景相似的情景加以运用我的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有关远迁移:已习得的知识技能与与原先学习情景不相似的情景加以运用数学推理·到物理化学陈述性和程序性都有关6、高路迁移与低路迁移低路迁移(low-roadtransfer)高路迁移(high-roadtransfer)定义高度练习过的技能自动迁移有意识地运用抽象知识到新的情境关键事件充分练习;练习或学习情境的变化;过度学习,技能达到自动化精心思考可以普遍应用的抽象原理、主要观点和步骤例子开不同类型的轿车利用做笔记策略来阅读文章二、学习的迁移的意义从理论上说,学习的迁移可以说明学得的经验如何影响人的继起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也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向智力、能力转化的关键。从实践上说,掌握了迁移的规律,可以减少许多特殊的学习,大大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述而》“为迁移而教”三、迁移的基本过程迁移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即通过分析,概括出新旧课题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B)。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B)。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A.正迁移和负迁移B.逆向迁移与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A)。A.正迁移和负迁移B.逆向迁移与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D)。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C)。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会讲英语的入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会讲英语的入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A)。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C)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A)。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A、负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A)A、负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学完单词coat后,再学习raincoat时,可以产生_____迁移。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_____。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_____迁移。第二节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其研究一、形式训练说(一)沃尔夫近代德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官能心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哲学家,他并没有什么独创性,只是将莱布尼茨的哲学系统化。沃尔夫是第一个学院心理学家,此前心理学家无一是大学教授,他又是第一个以心理学为名撰写著作的人,即《经验心理学》、《理性心理学》。世界观是二元论的目的论的世界观。他主张二元论的身心平行论。他在认识论上是唯理论者。沃尔夫是官能心理学的创始者。像亚里士多德的二分法一样,沃尔夫把人的官能分为认识官能和动求官能两大类。心的官能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意志力……一、形式训练说(二)基本观点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等等,这些官能可以象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同时,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训练任务A记忆力迁移任务B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用实验的方法对形式训练说作有力批判,使其丧失支配地位的首先是詹姆斯(W.James),继之是桑代克。1890詹姆斯记忆力实验詹姆斯认为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进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Thorndyke,1901)根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指出,之所以产生迁移,是因为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代表人物–桑代克(Thorndike)–武德沃斯(Woodworth)二、共同要素说实验:面积估计实验•预测:估计127个不同的几何图形。•训练:用90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训练。•测验:①27个预测中使用过的各种几何图形。②13个长方形。•结果:①成绩没有提高,②成绩提高。背景资料、桑代克知觉预测(1901)有关图形面积知觉的测试预测训练后测估计127个图形面积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面积(10cm2~100cm2)测1、判断13个长方形面积(成绩提高)测2、判断27各种图形面积(成绩持平)020406080100预测训练判断后测1后测2可能预测二、共同要素说观点:认为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着相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实际上指的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对一的对应。评价揭示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原有教育的形式训练教学的改革有促进。但只注重学习情境客观方面对迁移的影响,忽略了学习主体特点对迁移的影响。二、共同要素说教学意义•学校的学习应力求与现实生活情境相同,避免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离。•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尽量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方面应注重应用学科。三、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贾德(Judd,1908)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这种理论称为概括化理论。实验:水下击靶被试:小学生程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甲组打靶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结果:射击水下3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至于水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背景资料、水下击靶资料来源:HendricksonandSchroeder(1941)无原理指导有原理指导4吋12吋4吋处成绩4吋处成绩12吋处成绩有原理指导无原理指导起始成绩练习后成绩投掷击中率Judd设计的概括化迁移理论的经典实验背景资料、水下击靶资料来源:HendricksonandSchroeder(1941)评价对共同元素进行了扩充(增添了共同原理),给后来者以重要启示。概括的前提是学会原理和原则,这与材料和人的能力密切相关。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现数第九册》)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单位“1”的基础上的。在教学中,我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这样一组复习题:1、45×8/9表示什么?2、说出下列各题中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单位“1”的量。(1)60的2/3是多少?(2)22米的1/5是多少米?(3)a的7/10是多少?3、看线段图,写出单位“1”与具体量,几分之几与具体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编一道文字题结果,学生轻松编出了“50包的3/5是多少包?”列式为50×3/5=30包。这时,我说:“根据线段图,老师编出了一道应用题:‘学校买了50包水泥,盖房用去3/5。用了水泥多少包?’(即书上例题)你们还会解答吗?”学生都很自信的说会解答,并正确的解答出了这道题。确实,当例题出示时,新知早已转化成了旧知,旧知又被融入了新的意义,学生顺利的达成了知识的迁移。我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集中归类识字教学。根据汉字的特点,在集中归类识字教学中,形声字占多数,同音字很多,因而采用形近字集中归类,同音字集中归类,基本字带字等方法进行教学,均取得很好效果。这也说明只有借助概括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相同因素这个迁移原则。四、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Kohler,1929)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括,学习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应关系的学习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换言之,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和规则而形成,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共同关系的结果。•代表人物–苛勒(Kohler)四、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实验基础:小鸡等觅食的研究评价强调个体的作用,发现关系迁移才能发生。但关系转换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AB被试的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五、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
本文标题:学习迁移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9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