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讲座1-3-2
专题讲座部分第一部分生命系统调节的目标——稳态专题三第2讲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纲知识排查——————————考点知识点排查简要概括1.如何在反射弧中判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怎样验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功能?②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及形成原因是什么?③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间是如何传导的?各有什么特点?④考点知识点排查简要概括5.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⑤人脑的高级功能6.人类的言语区及相应的损伤症。⑥7.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产生部位及相应作用分别是什么?⑦8.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过程是怎样的?⑧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9.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⑨简要概括参考答案:①由于传入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外的神经节内,以此为依据首先确定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再依据反射弧的组成来确定其他结构,这是最主要的方法②切断实验法③在不同条件下神经纤维膜对Na+、K+通透性的差异在膜内外形成电位差④(在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递质)→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⑤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如成人的排尿反射等⑥略(课本)⑦a.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下丘脑和垂体,胰岛b.固醇类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等)——性腺c.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⑧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系统进行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⑨注射法、切除法、饲喂法等重点透析难点突破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知识回顾]1.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神经,与“”相连的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神经,反之则为神经。传入传入传出传出传入传入传出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①静息电位膜电位:内负外正机理:K+外流↓刺激②动作电位膜电位:内正外负机理:Na+内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图示②传导形式与特点(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①传递过程②单向传递原因: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由变为;抑制性递质使该神经元的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不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逆转变化。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内负外正内正外负④关于神经递质的问题神经递质—递质释放胞吐作用与膜流动性有关递质性质兴奋性如乙酰胆碱或抑制性如γ-氨基丁酸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结合,引发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转化为电信号递质去向被酶水解或被收回突触前膜内与递质释放相关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等[典例展演]角度一考查反射的类型与反射弧的结构1.(2014·安徽卷)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题指导](1)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2)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神经元之间建立新联系的过程;不同反射的反射弧不同。[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答案]C2.(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题指导](1)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依据是:①神经节(传入神经之胞体集中的部位);②灰质的结构(脊髓前角宽大,是传出神经发出的部位,脊髓后角窄小,是传入神经传入的部位)。(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析]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角度二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导3.(2015·浙江卷)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解题指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或细胞膜)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其在膜外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在膜内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强度改变吗?不变化。因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基本)不变。(2)血液中K+浓度降低,可兴奋细胞膜外K+浓度降低;膜内外K+浓度梯度增大,K+外流增加;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肌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膜外电流是从临近刺激部位流向未刺激部位,在膜内则相反,这说明了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会传播到肌纤维的内部,引起肌纤维的运动,A项错误;传出神经元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所以是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的过程具有不衰减性,因此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项错误;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所以当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外K+浓度比较低后进而导致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引起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最后导致膝反射减弱,D项正确。[答案]D4.(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题指导](1)神经元受到刺激就兴奋吗?不一定,兴奋产生神经元就释放神经递质吗?不一定。(2)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3)静息电位形成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动作电位形成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解析]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且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K+的外流。[答案]B[方法归纳]1.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是由K+跨膜运输导致的。(2)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外负内正,原因主要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3)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通道开放,K+外流导致的。(4)d点以后,由于Na-K泵的原因,将细胞外的K+泵入,将细胞内的Na+排出,进而形成了细胞内K+浓度高和细胞外Na+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2.Na+、K+离子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1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K+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2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Na+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3.必须规避的“3个误区”(1)产生感觉≠完成反射。(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可见传出神经及效应器受损时仍可产生感觉但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时将不形成感觉。(3)反射的完成路径为“完整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见反射弧任一部分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举一反三]1.(2015·福建福州第一学期期末)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1分子的ATP,它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B.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差C.Na+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时需要消耗ATPD.Na+-K+泵为静息电位产生储备了细胞内液的K+[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错误;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错误;Na+从细胞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Na+-K+泵可使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升高,为静息电位产生储备了细胞内液的K+,D正确。[答案]D2.(2015·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Na+内流,若抑制则Cl-内流。[答案]D3.(2015·山东日照联合检测)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如图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解析]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此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所形成的,钠离子内流是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进行的,不消耗ATP;从③到④开始出现钾离子外流,以恢复形成静息电位,此时钾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若使用有机磷农药,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导致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b,从而使b持续兴奋;若使用蝎毒,由于蝎毒抑制Na+通道的打开,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因此,不会出现肌肉抽搐症状。[答案]A考点二动物的体液调节[知识回顾]1.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A:B:C:D:E:肾上腺胰岛垂体甲状腺生长激素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下图所示: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丘脑分级下丘脑和垂体[典例展演]角度一直接考查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1.(2014·海南卷)关于人体内激素
本文标题:【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讲座1-3-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9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