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校长教学工作指导材料
三点助推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核心途径,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近两年,我校围绕“特色+内涵发展双轨并重”的办学目标,强化教学研究与管理,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特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一、以理念引领为切入点,学用结合、厚积薄发课堂改革,理念先行。只有以正确的理念作引领,才能突破旧思维,动触教学问题的本质。我们立足我校课堂改革的需求,积极规划、推动新理念学习工程,做足内功。1、剖析低效现状,按需借氧。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别,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首先,我们结合听评课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行为进行梳理:教师牵引多,开放空间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执行预设多,互动生成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然后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精选教学最需要、教师成长最需求的教学理论,推荐学习。先后选择购买了以关注学生发展、遵循学科教学本质与内在规律的理论著作《教育走向生本》、《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语、数、英系列丛书等,作为理念更新的主要教材,进行推广。为激发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我们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将读书写作情况纳入教职工考核,学校定期审阅学习笔记,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建立教师成长心路录。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说的“读写是教师成长的双翼”,现在我校许多老师实现了自觉充电、主动撰写教学随笔,在尽享读写快乐的同时,实现了视域的拓展、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改变。2、以点带面,学研结合。为使理念学习更快、更有实效地指导、应用于教学实践,我们以点带面,由分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先“自学自悟”、主动实践,然后以开讲座、上研究课等形式向校内推广。如许凌云、彭建丽等老师把《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丛书精彩片段反复研读,对“长程两段”、“三放三收”等理念领会得很深,并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执教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百以内的连减》引发了数学组走近“新基础教育”的热潮。语文教研组长钱小红、徐玉莲老师借鉴生本理念,深研阅读教学中预习环节的有效性,组织编写了“石实小语文学科前置作业集”。滕平老师的讲座《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每一位教师心中掀起了波澜,也对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学科骨干教师耳目一新的讲座或示范课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教师将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3、邀请专家面授把脉。对理论文本的解读和实践,会在教师中掀起波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给教师带来的却是心灵的震撼。而这样的机会,对于许多小学一线教师来说,可谓难得一遇。学校克服诸多困难,多方联系,终于在4月份把“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吴亚萍教授请进学校,让教师真正近距离接近大师。我们勇于突破常规,把两节教师自悟、组内研讨的“数运算”课真实地呈现在吴教授和全市同行眼前。吴教授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刻剖析和精彩点评,让书中的文本变成眼前的案例,并高度肯定了我校教师敢于突破、灵活处理教材的勇气。我们的教师在此次“高端交流”中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后续研究和实践的信心。更多的教师加入了结构化教学的研究,各教研组按类课型梳理教材、互听研讨课,并将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分类整理,尝试着与专家持续联系、研讨。二、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沉潜课改、精雕细琢高效的课堂是需要精细打磨的,精细打磨的课堂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节课,它需要形成一定的模式,能够广泛推广,最大限度实现高效、高产。我们以研炼学科教学模式为目标,从简课堂流程,真正从有用、实效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每分钟的能效。1、精细备课,夯实根基。为了将“最精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落实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三精细”:精研教材、学情,精备教法、学法,精设练习、作业。我们现在都是电子备课,许多教师习惯了少改轻挪,年年沿用,思想上的懈怠成为了“精细备课”的绊脚石。对于这种现象,学校积极探索对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和时效性的精细化研究,强化捆绑评价,考核时重点关注各教研组共案设计质量,促使教研组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呈现出最优的教学案设计。同时新的教学案设计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哪些创新点也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我们建立各年级“精细备课”资源库,征集各科优秀备课,作为资源积累推广,一旦录用在考核上予以奖励。2、模式建构,教有所依。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凸出了“开课热身、互动探究和检测反馈”三大环节。开课三分钟常规热身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开课三分钟”与学科习惯培养相结合,推出了数学“凝神计算三分钟”,持续培养学生的心算、口算能力,训练扎实的计算基本功;语文“经典诵读三分钟”,传承经典、涵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英语“口语交际三分钟”,提供说听语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互动探究”环节,我们以感兴趣、开眼界、励想象、多动手为原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赏识、激励、有效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讲、敢评,进而会讲、会听、会评。课堂小测课课跟进,以变式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目的,直击教学重点,检验和巩固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各学科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观摩、反思,逐步形成和完善适合我校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构建了“预习见疑-合作解疑-引领点拨-拓展延伸-反馈巩固”五步阅读教学模式,重视对教材的挖掘拓展,顺应认知规律,突出了语感、篇感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数学学科初步形成了“有向开放——交互反馈——总结延伸——当堂检测”的“3+1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从单向执行预设转换到开放的双向互动和动态生成,这样的课堂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英语学科构建了“引——学——用”三步式教学模式,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在真实的语境中应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语言实践机会……通过教学模式的炼研、推广,让更多的普通教师教有所依、研有所向,从整体上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生动、高效。三、以教育科研为生长点,以研促教,优化提升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我校本着科研为教学服务、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用科研思维指导教学,通过研学生、研课堂,发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1、课题研究有效引领。我们以上级立项课题为中心课题,依托中心课题的研究思路,指导教师把自己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典型问题作为微型课题进行研究。我们建立了开放性的课题申报制度,只要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只要是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立项为校级小课题。学科教研组以微型课题作为常规教研的核心主题内容,每周一次的固定教研时间,参与问题研究的每个成员都要交流自己的研究小成果、存在的困惑及下一步的打算。每月一次校级小课题研究沙龙,各教研组畅所欲言,思维碰撞,互相借鉴。另外,在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促评,以评促研,通过随堂听课,积累与总结原生态的教学经验,发现现实性的问题后,在集体备课中进行探讨,取得共识,形成观念,迁移成果,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2、反思分享再促教学。我们通过使用观课表、交流探讨、分享展示等方式让研究与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每节新授课结束后,要求教师对照观课表项目指标,量化反思自己的课堂,整体审视本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失败的地方该如何修正和完善。同时我们也提倡不计形式的灵动反思,即将课堂中偶发的事件、顿生的灵感、知识的缺漏、教学的困惑等以一句话、一件事、一个问题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互相交流探讨,继而引发更深层次的反思,达到相互学习借鉴、成果分享、共同提高。通过量化反思与灵动反思相结合,提高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既促进了每堂课的精品重构,又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追求高效课堂,把小课堂变成师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让课堂因高效而精彩!踏踏实实教学,实实在在育人各位同仁,上午好!能够有机会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倍感荣幸。崖头完小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70%是外来务工子女,地理位置和生源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学校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位置的特殊性,相比之下,我校比市直小学各方面稍逊一筹,比乡镇小学有些方面似乎又略有优势。鉴于对自己的客观定位,我校一贯遵循这样的原则:立足实际,踏踏实实教学,实实在在育人。正是基于这样扎实严谨的教学态度,我校在各个方面稳抓稳打,把工作做到细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11年度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校各年级各学科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下面,就我校在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交流如下: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直我校孜孜以求的目标。重视师德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两手一起抓,多渠道、多手段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一)重视教师师德建设我校在师德建设上除了根据教育局的统一布置,进行定期的自查整改活动外,还加强对教师的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让每一个教师知法、懂法,自觉运用法律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大力挖掘本校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在全校形成追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校加大对每位老师的继续教育。1、理论学习、教学研究和实践运用三结合促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我校在业务学习上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能否完美地结合取决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所以,我校以教学研究为纽带,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运用,以实践运用促进理论学习。在新理念的学习上,我们严格要求要求教师,学一点用一点,学一样精一样。要带着问题学理论,用理论解决问题,指导教学实践。上学期,我校要求教师同读一本书——《课堂观察》,每个人都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课堂观察量表,利用观察量表进行听评课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听评课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同时,学校经常安排老师出外听课学习,参加联谊校教研活动以及教研室的大教研活动,达到取长补短,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今,参加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已成为教师的常规工作,教研活动已不拘泥于学校的常规安排,引领式教研、结对教研、组内教研、组间教研、随时教研各种教研形式齐上阵,内容更丰富,气氛更浓厚。研究性地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性地进行实践应用,与实际紧密结合,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加显著。2、备课与反思相结合促提升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学校要求在同目标、同进度、同方式的基础上,融入教师自身的风格,确保备课的统一性、有效性。再好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上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人手一本反思集,将每节课的反思详细认真的记录下来:是好是坏?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效果?不好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要求抓住每个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教研组的反思活动。通过交流,教师能够展示出新的教学方式、好的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共同讨论找出改进提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效率。近年来,我校一直立足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深入学习与研讨,全面实施“导入——检查预习——深入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检测”五步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校通过教学课例、案例研讨,互动点评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模式。着力构建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教研组继续组织教师开展了“人人听我,我听人人”活动;领导推门听课活动;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拜师结对”等活动;多方面、多形式促进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4、名师工程促整体发展许华平老师是我市同时具有威海市名师和威海市名班主任候选资格的教师,也是我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带头人。“分享、研究、带动”是我校对许华平老师的具体要求,即外出学习内容、自身优势经验要分享,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要要进行深入研究,在业务上及班主
本文标题:小学校长教学工作指导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0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