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如何在大学获得成功――复旦大学化学课件
如何在大学获得成功?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释义]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出处]出自《卿云歌》,是上古时代的诗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景象,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释义]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地看待这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出处]《论语·子张第十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敬业乐群•[释义]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引申]分张国粹美名扬,医道无涯几重光,药宗遑让群贤谱,尊师一手定元康。-----《致张道宗教授-2010年8月》大学心理学:正弦曲线《傅雷家书》:“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大学学习的目的•寓言一则:传说有一天,神看到一个乞丐,动了怜悯之心。他对乞丐说:“我将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你要什么我会给你什么。”说罢,怕乞丐不信,用手一指,乞丐面前出现了一个馒头;再一指,乞丐面前出现了一叠钱;再一指,乞丐面前出现了一队金砖。乞丐当然是看得目瞪口呆,神将那些收了回去,对乞丐说:“说吧,你想要什么?”乞丐回过神来,大喜道:“我要你的那只手指。”•知识积累助思想腾飞普通化学(GeneralChemistry)金刚石石墨C60(单层:石墨烯)(碳纳米管)Tel.:65642779岳斌E-mail:yuebin@fudan.edu.cnAdd.:化学二楼302室普通化学A助教:罗维Tel.:51630309,15221799378E-Mail:10110220010@fudan.edu.cn普通化学B助教:韦姚竹Tel.:13402068724E-mail:10210220009@fudan.edu.cn潘洁Tel.:13774430970E-mail:10210220004@fudan.edu.cnAdd.:化学二楼327室课件PPT:通过邮件发送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现代化学原理》(上、下册)(参考书)金若水王韵华芮承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北京参考书:《普通化学原理》(教材)华彤文陈景祖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北京《大学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北京教材和参考书的使用精读/研读板块式/系统阅读笔记的记录与整理预习与复习课前预习:预知上课内容、发现问题课后复习:掌握知识点、完成作业阶段复习:以课堂内容的每章为阶段,归纳总结考前复习:突破难点、融会贯通作业与习题(不抄题,注明页数和题序)考试: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平时作业+每章测验=30%期末成绩=70%考核要求《普通化学》(上)课程内容绪论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液体、溶液、固体)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第三章化学平衡通论第四章化学动力学简介第五章酸碱平衡如何学好普通化学?•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我们(科学工作者)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经历就是:世界是如此神奇和不可思议。这种情感是一切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的摇篮。”--爱因斯坦•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我们从失败中比从成功中学到更多的智慧;我们从不成功的尝试中发现成功的方案;如果我们从不犯错,我们就什么也不能发现。”•一点哲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篇》下第三章“模型(理论)是让人用的,不是让人信奉的。”--H.Thiel,《经济学原理》•开拓视野“那些只懂化学的人甚至没有真正理解化学。”(Hewhounderstandsnothingbutchemistrydoesn’tevenunderstandchemistry.)--G.C.Lichtenberg•科学方法论1)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2)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3)科学探索中多种方法论的综合应用科学哲学:卡尔·波普尔(1902-1986)代表作:《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托马斯·库恩(1922-1996)代表作:《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是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主的科学。Chemistryisthestudyofthepropertiesofmaterialsandthechangesthatmaterialsundergo.绪论一、什么是化学?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详言之,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片、结构单元、分子、高分子、原子分子团簇、原子分子的激发态、过渡态、吸附态、超分子、生物大分子、分子和原子的各种不同维数、不同尺度和不同复杂程度的聚集态和组装态,直到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合成和反应,制备、剪裁和组装,分离和分析,结构和构象,粒度和形貌,物理和化学性能,生理和生物活性及其输运和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上述各方面的规律,相互关系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徐光宪---化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化学简史第一时期: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主要是在偶然发现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火的发现陶器的制作金属的冶炼染色、酿造造纸、火药等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四元素说(火、水、土、空气)三要素说(硫、汞、盐)第二时期: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第三时期:燃素化学、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化学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重大飞跃,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Boyle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627-1691)体积和压力的关系—波义耳定律第一个发明指示剂首次定义酸碱研究空气性质、磷光现象…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恩格斯“空谈毫无用处,一切来自实验”构成自然界的基本材料是一种由原初的普遍物质构成的细小致密、不可分割的粒子。这种粒子结合成粒子团,粒子团再聚合成物体。《怀疑派化学家》(1661):用对话的体裁写作,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第一位是怀疑派化学家(即作者本人);第二位是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论”观点(土、水、气、火);第三位是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盐、硫、汞);第四位是在争论中保持中立的哲学家。辩论的结果是怀疑派化学家获胜,他认为“四元素”、“三元素”都不是构成万物的本源。“元素是由某些不由任何其它物质所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他们是用一般方法不能再分的更简单的物质。”“化学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寻找和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1703年德国的施塔尔(Stahl)把燃素说系统化,他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即燃素。一切可燃物中都含有燃素,任何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燃素的过程•1772年瑞典的舍勒(Scheele)制得了氧气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A.L.Lavoisier法国化学家,1743—1794)1、物质燃烧时都放出光和热2、物质只有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3、空气由两种成分构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其中的氧,其增加的重量正好等于所吸收的氧的重量4、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金属煅烧后生成的锻灰是金属氧化物Lavoisier的燃烧的氧学说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1777年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说.•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定比定律•1802年法国费歇列出了第一个酸碱当量表•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1804年英国的道尔顿提出倍比定律•1807年英国的戴维首次用电解熔盐的方法取得了金属钾和钠•1808年法国的盖吕萨克提出气体反应体积定律•1811年意大利的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1828年德国的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制出尿素•1834年英国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1852年英国弗兰克兰提出原子价的初步概念•1857年德国凯库勒指出碳是四价•1860年分子说得到世界公认•1861年俄国的布特列洛夫提出并论述了化学结构学•1864年挪威的古德贝格和瓦格发展和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1867年瑞典的诺尔贝制成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炸药•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元素周期表•1874年荷兰的范特甫和法国的勒贝尔各自提出碳原子的正四面体理论•1884年提出了勒沙特利原理•1887年瑞典的阿仑尼乌斯提出了电离学说•1893年瑞士的维尔纳提出了络合物的配位理论•1895年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提出催化剂概念•1911年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1913年丹麦的玻尔根据量子理论提出原子结构模型道尔顿原子论(1827)阿伏加德罗分子假说(1811)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1869)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确定元素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的简单物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时期:科学相互渗透的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代化学飞速发展,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实验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并衍生出更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特别是化学向生物学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二、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1、化学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物质基础化学包含两类不同的工作:有些化学家在研究自然界并试图了解它;同时另一些化学家则在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和寻找化学变化的新途径。化学不但能够大量
本文标题:如何在大学获得成功――复旦大学化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2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