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太阳病1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概论)太阳病2太阳生理功能太阳两经两腑手太阳经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头行项,夹脊,行人身之背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膀胱——主藏津液化气行水统摄营卫主表卫外抗御外邪入侵调节汗液排泄管理水液代谢肾——肾阳温煦胃——胃中津气滋养肺——肺气宣发敷布太阳气化相关脏腑太阳病3太阳病成因感受外邪风寒之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外感病多起于太阳太阳病4太阳病病理风寒袭表,营卫失调病位:一身之表病性:(表寒证)多属阳属实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太阳病5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表虚)证:–素体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感受风寒,营卫不调–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自汗,脉浮缓太阳伤寒(表实)证:–素体腠理固密,外邪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太阳表郁轻证:–表郁不解证:邪气已微,正气渐复–表郁内热证:表邪未解,郁热不散太阳病6太阳病治疗治则:辛温解表(汗法)太阳中风证: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桂枝汤太阳伤寒证: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麻黄汤表郁轻证:微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7太阳病转归治疗得当,正气恢复,邪气退怯向愈治不如法,失治误治,病邪深入向里传变阳盛——阳明病、少阳病阴盛——三阴病变证——坏病传经太阳病8第一节太阳病辨证提纲太阳病提纲(1)太阳病分类(2)(3)(6)太阳病传变(4)(5)(8)(10)外感病阴阳属性(7)太阳病9(1)太阳病辨证提纲病邪在表,正气未衰,正邪相争——脉浮外邪束表,太阳经气阻滞——头项强痛外邪束表,卫气受遏——恶寒风寒袭表正气不足邪凑太阳太阳病10(1)太阳病辨证提纲风寒犯表,正气奋起,正邪相争——必见发热(12)太阳中风证(35)太阳伤寒证本条文未列出“发热”一症?省文法太阳病伤寒初期,可有暂不发热的病例发热与恶寒相比较,恶寒更能突出表病特征发热太阳病11(2)太阳中风证的主证风寒犯表,卫阳浮盛,正邪交争——发热卫外失职,营阴外泄——汗出毛窍疏松,不耐风袭——恶风寒正气奋起,抗邪于表——脉浮营阴失守,汗液外泄——脉缓风寒袭表腠理疏松营卫失调营阴外泄太阳病12(3)太阳伤寒证的主证风寒袭表腠理致密卫阳闭遏营阴郁滞卫气抗邪,正邪分争——发热卫气及时伸展与邪抗争——初病即见发热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或未发热卫阳受遏,失温分肉——必恶寒风寒束表,太阳经气不利——体痛阳郁不宣,胃失和降——呕逆卫阳闭郁,营阴不利——脉阴阳俱紧太阳病13(6)太阳温病的主证及误治后的变证外感温热正邪相争——发热温病热灼津伤——口渴辛凉透表邪热内蕴温为阳邪——不恶寒误用辛温热邪充斥全身——身灼热,脉阴阳俱浮热邪蒸腾,迫津外泄——自汗出风温壮热食气,热伤元气——身重清热育阴热扰心神,神志昏蒙——多眠睡、语言难出邪热壅肺,呼吸不利——鼻息必鼾误下(一逆):重伤津液,化源枯竭——小便不利津伤热炽,神志昏迷——直视失溲误火(再逆):火毒炽烈,熏灼肝胆,肝风内动——太阳病14太阳中风、伤寒、温病鉴别表病证病因病机脉证特点治则中风风寒卫阳受伤营阴失守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脉浮缓解肌祛风伤寒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辛温发汗温病温热热邪伤卫津液受伤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寒凉清解太阳病15(7)辨外感病的阴阳属性发热恶寒——正气不衰,邪气较实——病发于阳(阳证)太阳病——发热恶寒少阳病——往来寒热邪在三阳,正盛邪实阳明病——但热不寒无热恶寒——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病发于阴(阴证)太阴病——脾虚寒湿少阴病——心肾阳虚病至三阴,正虚不足以抗邪厥阴病——虚寒致厥太阳病16(4)根据脉证判断太阳病的传变伤寒一日太阳受病脉若静——脉浮不变,他证皆未变化——不传颇欲呕,烦躁,脉数急——邪气盛实,正气不支——传变太阳病17(5)承上条辨太阳病未发生传变伤寒二三日无恶热不寒、口渴脉大——不见阳明证无往来寒热、口苦脉弦——不见少阳证不传太阳病18(8)太阳病自愈及预防传经之法太阳病受邪尚轻,脏腑未伤,正胜邪却——头痛发热等表证已除——自愈正气不足,外邪内陷,邪入阳明,伤津化燥——针足阳明经穴——疏通经气,振奋胃阳,扶正祛邪太阳病19(10)预测太阳病解至痊愈时太阳表证(风家)——病后正气不充,或余邪未尽——身体仍觉不适——须再调养太阳病20第二节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表虚证太阳伤寒表实证太阳轻证太阳病21一.太阳中风表虚证太阳中风表虚证治太阳中风表虚兼证桂枝汤的禁例太阳病22(12)(13)太阳中风表虚证证治阳浮而阴弱——两层意思。一指病机,卫阳浮盛为阳浮,营阴不足为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为阳浮,为脉浮,重按脉弱为阴弱,为脉缓啬啬——音色,畏缩怕冷之状淅淅——音析,形容如冷水浇身,不禁其寒的恶风之状翕翕——音息,形容如羽毛覆盖之温和发热,为低热鼻鸣——即鼻塞太阳病23(12)(13)太阳中风表虚证证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脉象病机阳浮——脉象浮盛阴弱——脉象和缓阳浮——感受风寒,卫气浮外,与邪相争——热自发阴弱——卫气不固,营阴失守,泄漏于外——汗自出脉浮缓为表虚证主脉卫气不固,腠理疏松——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卫气奋起,与邪相争——翕翕发热风寒犯表,肺气不利——鼻鸣外邪扰胃,胃气失和——干呕太阳受邪,经气受阻——头痛风寒袭表腠理疏松营卫失调太阳病24【病机】风寒袭表,卫阳不固,营卫失调,营阴失守【治法】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方药】桂枝汤【方义】太阳中风表虚证证治桂枝——解肌祛风,宣通卫阳芍药——内敛阴液,和营调卫调和营卫生姜降逆止呕佐桂解肌大枣调中和胃助芍和营炙草姜枣相配,调和营卫调和诸药与桂相配——辛甘发散为阳与芍相配——酸甘合化为阴太阳病25(12)方后煎服法擘:音柏(bo),同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父咀:音府举,将药碎成小块须臾:很短的时间絷絷:音析,汗出极微之状,全身摸之有湿润感小促其间:适当地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周时: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五辛:指带有香窜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臭恶:指腐败而有不良气味的食品。太阳病26(12)方后煎服法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药后进热粥,以助药力,并加衣被而取汗若一服汗出病瘥,停服余药,不必尽剂。若病不除,可续服,并缩短给药时间病情较重者,可昼夜连服两至三剂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难消化、刺激性和腐败食物太阳病27桂枝汤现代临床运用呼吸系统:常用于风寒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通常均在服药2-3剂后病愈。消化系统:本方运用较为广泛。大凡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急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以脘腹不适或疼痛时作,纳呆,舌质淡,苔白,脉弱等为临床特征者,多可用本方化裁治疗。循环系统:因其对血管舒缩功能的显著调节作用,本方对心率、血压、心律等皆有良性效应,对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血压异常,以及冠心病等,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佳。运动系统:凡颈肌劳损、肩肌损伤、急性腰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病、梨状肌综合症、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滑膜炎及肢体麻木疼痛等病证,具有肌肉关节酸冷疼麻特点者,即可酌情用本方为主进行治疗。如用桂枝汤(加姜黄、羌活、桑枝)治疗肩周炎30例,痊愈20例,总有效率为93%。太阳病28桂枝汤现代临床运用(1)神经系统:治疗遗精、梦交、阳萎、失眠、多寐、健忘、脱发、癫痫、偏瘫、交感神经紧张症、耳聋等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经常性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偏沮)、无汗症等,皆可用桂枝汤或加味治疗。桂枝汤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妇科:本方加减可用治月经病(寒滞痛经、经行后期、经行头痛、崩漏等)、妊娠病(妊娠恶阻、水肿、癃闭、低热、滑胎等)、产后病(产后发热、自汗、身痛、恶露不绝、乳汗自出等)、术后病(人流或绝育术后低热)、绝经期综合征及白带阴痒等。儿科:小儿厌食症、营养不良症、遗尿症、夜尿症、多动症等,只要符合饮食不佳、身体虚怯、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弱的辨证要点者,即可用本方为主治疗。皮肤科:本方可治多形性红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过敏性紫癜等。临证以营卫不和,郁而生邪,或邪气乘虚客于营卫等病机特征为审证要点。桂枝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31例,结果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3例。太阳病29(95)太阳中风证病因病机及治法营弱——卫气失固,营阴外泄——汗出卫强——卫气浮盛,抗邪于表——发热营卫不和治法:欲救邪风祛风解表,调和营卫——桂枝汤太阳病30(24)太阳中风药后反烦不解的治法感邪较重,正邪相搏汤后正邪相争较剧经气郁滞,阳郁失宣——反烦不解(烦热闷)治疗:刺风池、风府——疏通经气,松解邪滞再与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太阳病31(15)表证误下后气上冲宜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後(误下)邪欲内陷心胸,正气尚未大伤,太阳经气上冲——病有外解之机,太阳表证仍在——可与桂枝汤正气受伤,抗邪无力,太阳经气不上冲——外邪内陷,变证丛生——不得与桂枝汤太阳病32(57)伤寒汗后复烦宜桂枝汤伤寒表实辛温发汗——汗出表解复烦,脉浮数复感外邪,病证复作余邪未尽,移时复发缓汗解表,调和营卫——桂枝汤太阳病33(53)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荣气和——营气在内,尚未受病外不谐——卫气在外,受损失固卫气不和营阴失守——常自汗出营卫不调治疗:复发其汗——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卫外固密,营阴内守——愈太阳病34(54)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脏无他病——脏腑无病,里气尚和卫气不和——失却固外,营卫不调——时发热自汗出治疗:“先其时发汗”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宜桂枝汤太阳病35桂枝汤治疗盗汗案例患者朱某,男,28岁,职员,2002年12月26日初诊,自诉从2000冬天开始,夜间睡后汗出,醒来即止,伴怕冷,反复3年。曾在某西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后,病情未见好转。后在某中医院诊为“盗汗”多次服用当归六黄汤泻火敛汗之剂及应用玉屏风散之类固表止汗之药物,亦无效果,后又五倍子粉调醋外敷脐部三个月,并未奏效。来诊时症见面白,精神欠佳,怕冷,喜热饮,舌淡胖大,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无力。辨证属卫表气虚,营卫失调。治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敛汗。方选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20g,大枣12g,生姜2片,炙甘草9g,炙北芪20g,党参2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二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12月28日复诊,自述盗汗明显减少,药已中的,效不更方,继服上方十剂,盗汗止,精神佳,亦无怕冷现象。随访2年,未曾有盗汗复发现象。(桂枝汤加味治盗汗验案)太阳病36(二)桂枝汤禁例太阳伤寒证禁(16)湿热内蕴者禁(17)里热壅盛者禁(19)太阳病37(16)表实证禁用桂枝汤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发汗和缓——表虚证脉浮紧、发热无汗——证属伤寒,腠理致密——不得用桂枝汤误用桂枝汤——发汗力微,邪气郁闭——变证太阳病38(17)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酒客——湿热内蕴误用桂枝汤——湿热内壅,胃气上逆——呕吐桂枝汤——辛甘温辛温助热味甘助湿太阳病39(19)内热壅盛者禁用桂枝汤内热壅盛——禁用桂枝汤误用桂枝汤——辛温助热热势更盛热伤胃腑——呕热灼血络——吐脓血太阳病40(三)桂枝汤证兼证兼项背强几几证(14)兼喘证(43)(18)兼阳虚漏汗证(20)兼胸满证(21)兼脉微恶寒证(22)兼营气不足身疼证(62)太阳病41(14)表虚证兼太阳经气受阻的证治太阳病——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表症中风表虚——反汗出、恶风经气不利,津液失布,经脉失养——项背强几几外邪阻闭经气之程度较前者更重病变范围广,由头项而连及至背邪阻太阳经输太阳病42桂枝加葛根汤证【病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邪入经输,经气不利【治法】解肌祛风,升津舒经【方药】桂枝加葛根汤方【方义】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葛根:味甘辛而性平升津液,舒经脉协助解表太阳病43(18)太阳中风引发宿疾气喘的证治中风表虚——头痛、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风寒袭表
本文标题:太阳病1(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2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