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毕业论文•货运列车编组站无线调度指挥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GSM.R•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20080404103102•姓名刘然•指导老师王宝华•我国现在使用的无线跳度指挥系统有很多问题,在这里我介绍一种国外•的现金技术——GSM.R。•第一章引言•1.1GSM.R概述••GSM.R系统是一种数字式的集群系统,具有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应急通信等功能。•1.1.1GSM.R系统的优势•综合性、经济性、对高速铁路的适应性1.1.2GSM.R系统技术方向■一加快建成核心网■管好用好无线电频率资源■GSM.R系统的多重演进1.1.3GSM.R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系统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尚需解决第二章编组站概述•2.1编组站主要功能及业务需求•2.1.1编组站的主要功能:接发列车、编组列车、解体列车•2.1.2编组站无线通信的业务需求:提供无线传输通道、调度语音通信、数据通信业务等。•2.2GSM.R组呼业务及其在编组站中的应用•2.2.1语音组呼业务概述•2.2.2语音组呼过程:组呼建立的、通知、通话和释放过程。•2.2.3组呼与点对点呼叫的区别•他们的主要区别是:组呼•2.2.4VGCS在GSM.R中的应用•ASCI(增强语音呼叫)功能•GPRS功能•2.3.2GSM.R铁路编组站无线通信系统结构•2.3.3GSM.R铁路编组站无线通信系统功能•主要功能:话音功能、承载业务•其它功能:静图传送、自动录音功能第三章案例分析——武汉北编组站互联互通的研究•3.1武汉北编组站概述•3.1.1武汉北编组站基本情况••武北编组站相邻线概述•3.1.2武汉节点的基本情况北京-武汉基本删络结构幽•3.1.3武汉北编组站与武汉节点之间的关系••武汉北编组站与武汉节点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三个方面:①互联互通;②业务的相互衔接与运行维护;③无线覆盖控制。•3.2编组站现场互联互通的影响因素分析•3.2.1一致性测试、IOT、性能测试的关系•1、测试目的不同。•2、测试对象不同。•3、测试效果不同。•3.3武汉北编组站无线侧接入核心网建议方案•3.3.1互联方案一•本方案提出利用交大实验室,第一阶段将华为与交大实验互联。网络连接如下图•本阶段主测试地点为北京交大GSM.R实验室,辅助测试地点设在武汉北编组站通信楼,测试所用BTS采用GSM.R实验室内BTS。•第一阶段的调测成功后,即可转入第二阶段的测试。第二阶段将武汉编组站BSC(华为)与武汉MSC(诺西)互联。网络连接如下图•••本阶段主测试地点为武汉北编组站,辅助测试地点设在武汉GSM.R核心网机房,测试所用BTS采用武汉编组站内BTS。•3.3.2互联方案二•本方案提出利用西华实验室,首先西安华为实验室与武汉节点进行互联。第一阶段将西安华为实验室与武汉节点互联。网络连接如下图••本阶段主测试地点为西安华为实验室,辅助测试地点设在武汉GSM.R核心网机房,测试所用BTS采用西安华为实验室内BTS。•第二阶段与方案一中的第二阶段一样,即将武汉北编组站第二阶段将武汉•编组站BSC与武汉MSC互联。•3.3.3两个互联方案的对比分析•两个互联方案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阶段,方案一利用GSM.R实验室来模拟武汉节点,方案二则利用醒西华实验室来模拟武汉北编组站枢纽。•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对两个方案第一阶段进行对比分析:•1、对现网的影响分析:方案一可借鉴的工程实践经验,方案二可能会影响到武汉节点现网的运行。•2、复杂度分析:两个方案工作量基本相同,复杂度相近。•3、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分析:方案二的西华实验室更接近实际有利于第二阶段测试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4、一可行性分析•方案一较方案二较强的可行性。•结论•两个方案各有优劣,但方案一较方案二更可行,对现网影响要小,且周期短,因此采用方案一较合适。第四章论文总结4.1全文总结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了实现调车业务的方式,提出了组呼数话同传业务的三种方案。•②总结了站场地区实施现场互联互通的关键及影响因素。•③提出武汉北编组站GSM.R无线网络的两种规划方案,并从干扰、建设周期及复杂度、与相邻线的衔接等角度做了比较分析。•4.2未来展望••下一步工作主要包括:•①邻近线麻汉联络线、武广客专、武合客专引入GSM.R系统后的频率规划问题及干扰分析;•②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总结影响互联互通的因素,并积累现场互联互通的经验;•③搜集更多编组站相关数据,使研究结果适用于所有编组站地区。
本文标题:刘然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4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