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创新途径
1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为例专业:社会工作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儿童伴随而生。现下,隔代教育现象在农村愈演愈烈,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以问卷调查搜集的四川绵阳安县农村隔代教育数据为基础,对农村隔代教育家庭中的孙辈及祖辈生活现状及其对隔代教育的回应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隔代教育对孙辈及祖辈有较大影响,并以此作了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对策1导言1.1选题缘由1、农村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愈来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大部分孩子的教管责任落在了老人肩上,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农村隔代教育家庭。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2290万人,其中84.6%的由隔代亲人照管。”[1]2、农村隔代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中科院王极盛教授就曾说隔代教育中隔代家长的素质及心理远远落后于孩子获得教育的需求和当今时代发展。[2]也就是说祖辈要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很力不从心。四川省农调队2004年2月对达县等地区的调查显示,祖辈文盲率高达70%,这说明祖辈的知识储备与孙辈的家庭教育需求严重脱节,这于祖辈于孙辈均存在很多隐患。3、农村父母及祖辈均忽视隔代教育背后隐藏的危害。农村隔代教育极大的限制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孩子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正常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危害具有极大地潜伏性,多数家长却不会将问题归因于隔代教育,家长往往忽视了行为及性格的后天习得性。其危害的隐藏性警示我们高度重视农村隔代教育。4、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农村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大多将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后备军,只有他们的综合素质上去了,未来农村发展才更迅速,新农村建设才更有效,也2能更优质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高度关注农村隔代教育更显得刻不容缓。1.2选题意义本次选题的意义主要落脚于以下三点:1、引起广大农村年轻父母及隔代家长高度关注隔代教育,加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性;2、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高隔代教育下孩子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未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3、整合农村家庭教育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三农”发展,加快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1.3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工业化的深入及城市化的扩张,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因而近年来出现了关于隔代教育的相关研究。就专著而言,隔代教育是,因此相应的著作还较少,笔者在百度中检索,找到由邓志伟创作的《老圃育新苗:与老人谈隔代教育》、由李石华创作的《隔代教育》、由勾红娟创作的《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由邓丹晴创作的《非常教育6+1》等近10本著作;就期刊来说,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农村隔代教育”从2000年到2011年可查到287篇相关文章发表,检索主题“农村隔代教育”从2000年到2011年只查到96篇相关文章,其中只有16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面。纵观已有研究,均是主要是针对隔代教育的现状、原因、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3.1隔代教育的现状当前,隔代教育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农村。2004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3]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4]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杜鹏教授针对流动人口的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进行了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留守子女中,抚养方式主要为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其中隔代抚养的比例高达为48%。以上的种种数据都反映出了目前农村极为盛行隔代教育,很多孩子的教养责任都落在祖辈身上。31.3.2农村隔代教育的成因研究隔代教育的普遍性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及现实基础。其一,由来已久的中国养育传统及祖辈“含饴弄孙”的传统思想,让隔代教育有了深刻的历史渊源。过去中国实行大家长式的教育,祖辈习惯掌握决定权,包括对孙辈的教育。[5]另外,“含饴弄孙”的传统思想也让他们觉得应该担负着抚育孙辈的责任。其二,年轻父母育儿观念的转变,不再心甘情愿为儿女做牛做马,形成了隔代教育的思想基础。[6]在曾经的观念中,父母都坚信“一切都为了孩子”。现下随着自我意识等思想渗透,转换了父母的观念,他们也会在意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渐渐忽略对儿女的教育。其三,年轻父母曾经相同的隔代教育经历让他们认为隔代教育同样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而忽视了其弊端。[7]他们曾是由祖辈带大,他们认为自己发展的很好,并且成人成家,所以他们放心将孩子放在父母身边,而自己安心在外上班,只是偶尔回家看看父母和孩子。其四,父辈在较大的职场和经济压力下无奈的将儿女放在父母身边,形成了隔代教育的现实因素。[8]现下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让年轻父母越来越害怕将孩子带在身边。他们不仅要养家,还要承担孩子在城市里的教育费用,过大的经济负担颇感无奈,为了以后考虑想要多存些钱款,只有将孩子放在父母身边。(3)关于农村隔代教育影响分析现有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隔代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部分学者认为隔代教育有其积极意义。总结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有利于发挥祖辈们的教育优势。[9]学者们认为祖辈们有生活经验,生活经历丰富,可以将这些转化为教育优势而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其二,有利于减轻父辈们的压力。[10]由于有祖辈们照顾孩子,减轻了父辈们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他们可以放心在外务工,将心思全放在工作上。针对于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多数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了孙辈身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孙辈在生活上缺人照顾,学习上缺人辅导,行为上缺人管教,造成心理关怀缺失,安全隐患突显,学习成绩不佳,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11]1.4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纵观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育问题已引起了部分群体的关注,也有学者及研究人员针对于隔代教育现状、成因及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当下关于隔代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考文献。但是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也4存在了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理论研究,忽视实地研究。过于重视理论研究可能导致研究只是在继续重复以往的研究成果。忽视实地研究既可能导致对隔代教育的研究过于片面,又可能导致原因的分析有失偏颇,甚至有可能脱离实际,研究结果也仅仅停留于表面。其次,研究地域的笼统性,导致研究分析缺乏针对性。现下多数研究在地域上没有区分城市与农村的隔代教育,两者间的大环境都不甚相同,因而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等都不应相同,因而其形成的结论可能不具针对性。再次,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导致分析结论过于片面。已有研究中,调查对象多是将孙辈和祖辈这个有机统一体割裂开来,调查结果往往不是忽视祖辈就是忽视孙辈,因而结论和对策建议可能缺乏全面性。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1研究内容1、了解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2、分析农村隔代教育的成因;3、分析隔代教育对祖辈和孙辈的影响。2.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自填式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自填式问卷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能够避免由于主观方面产生的误差,且它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减轻了调查对象的心理负担,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所收集的资料的公正客观性。本次调查以隔代教育中的祖辈和孙辈为调查对象,从四川省绵阳安县宝林、清泉、茶坪、高川等典型外出务工乡镇进行问卷调查。其抽样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选取65个典型隔代教育家庭,以便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更为合适的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将涉及两份问卷,分别以祖辈、孙辈为调查主题。关于孙辈的调查主要侧重于了解隔代教育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影响,以便从孙辈的角度去探析隔代教育;祖辈的调查主要关注他们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了解隔代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以印证对孙辈的调查。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所得问卷数据统计,并进行描述性分析。52.3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2.3.1研究的创新点(1)方法上的创新:本研究不仅对以前的文献进行研究,还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得出对农村隔代教育客观、综合的分析。(2)视角上的创新:目前很多研究都着眼于城市隔代教育,而很少关注农村隔代教育。本研究主要从农村隔代教育着手,并将祖辈和孙辈联系起来进行调研,探析问题所在。2.3.2研究的难点本次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调查环节。因为此次调查研究是以农村隔代教育家庭中的祖辈和孙辈为调查对象,在调查时必然会遇到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识字的调查对象以及年龄过小的调查对象,这就需要调查人员充分解读调查问卷,能转化为较为易懂的言词,讲述给调查对象,同时需要调查人员具备良好的耐心。3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分析3.1相关概念界定隔代教育:有学者认为隔代教育就是指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因工作繁忙,或因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祖辈,同时祖辈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的现象。[12]“也有学者认为‘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和孙辈之间进行的,是祖辈对孙辈的成长发生影响的过程,这一影响过程实际上也是祖辈与孙辈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13]“还有学者认为‘隔代教育’就是指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孩子由其祖辈来抚养的现象。”[14]综上,隔代教育即指孙辈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而孙辈的生活、教育等均有祖辈负责的教育方式。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需要被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15]农村隔代教育:在农村家庭中,因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孩子和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寄托在亲戚家,且孩子的教育、成长等均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负责。[17]3.2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分析3.2.1调查地基本情况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140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50万。现下,安县外出务工人员达6万人以上,留守未成年人共23118人,留守老人共22318人,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16]据安县公安局分析研判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者不足20%,积极进6取者仅占30%,显现出的隔代教育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宝林、清泉、茶坪、高川在安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因此,这4个乡镇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也具有普适性。此次调查中发放的孙辈和祖辈问卷分别为65份,有效问卷分别为62份,有效回收率为95.4%。其中宝林15份,清泉16份,茶坪16份,高川15份。3.2.2隔代教育现状分析3.2.2.1调查对象概况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从孙辈全然由祖辈照顾年限、孙辈性别比例、孙辈上学情况,祖辈身份和祖辈的年龄、文化水平等维度来展开调研。表1孙、祖辈基本特征表调查的孙辈群体中,留守未成年人中男生占59.7%,女生占40.3%,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各占一半。调查的祖辈群体中,男性占54.8%,女性占45.2%,其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所占比例高达96.8%,仅有3.2%是其他祖辈。这说明隔代教育中,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担负了孩子的教管责任,寄养在其他祖辈或亲戚处的很少。(见表1)表2孙辈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的时间调查(T表示时间)多数孙辈很早就开始完全由祖辈监护,3岁之前完全由祖辈照顾的占33.9%,7岁之前完全由祖辈照顾的占71%,而7岁之后的仅占21%。(见表2)而且其中有64.5%的孙辈由祖辈照管了4年以上;孙辈的父母外出务工回家间隔时间相当久,16.1%的父母1年都不回家,且只回来1次的高达35.5%。表3祖辈的文化水平调查调查中发现,祖辈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盲率高达40.3%,小学文化占33.9
本文标题: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创新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5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