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新课程教学智慧之三:教学高潮
这组图片的隐喻意义是——我们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活在传统的思维中。血脉的遗传与文化的遗传(教育)一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对思维课堂的建构问题讨论:什么是激活课堂?所谓激活课堂,它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语言交流。所以激活课堂的本质要求是激活思维……激活课堂的策略:记忆型课堂——思考型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思考力水平)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要能激励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马克思甚至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们以特定的思维结构和行为方式求生存、求发展的活动过程和结果。问题设计的难度决定了思维训练的效度。(1)维果茨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最近发展区”理论,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通过认知冲突由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过渡。课堂提问就是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当新的思维课题能够完全被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所同化,思维结构便只能发生量的变化;当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不能完全与新的思维课题相适应,思维结构便会改变自身而产生质的变化,使其原有的思维结构跃迁到一个新的层次,产生创新的智慧。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河北衡水中学学会、教会是基础;会学、会教是关键总结、反思是提高;求异、创新是目的“五为主”教学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课堂的基本价值目标:以知识为载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思维能力是人的发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质:精彩的人生必定是会思考的人生。知识是人类经验的呈现:过去可以启示未来,但不决定未来。目标在于创新:过程与方法,获得开启未来的钥匙,还学生以思考权。青岛市二中改造课堂行动——教学方针: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低起点:面向全体,基础切入高观点:整体把握、系统定位高目标:思维能力、知识高度改造课堂行动——让学生“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地进行“读、说、评、议、写”等学习活动,注重进行“拓展、挖掘、拔高”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课堂突出“三大量”,即突出“大容量、大思维量、大训练量”,让思维和训练的强度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性。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改革”——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的基本特点——1、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必须遵循四大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问题为主线。2、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必须具备两大要素:第一、问题优质是教学有效的关键;第二、启发得当是教学有效的保障。3、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呈现四组教学辨证关系:第一、动与静相宜的课堂气氛;第二、畅与阻相关的教学流程;第三、对与错相融的学习体验;第四、扶与放相生的教学设计……挑战性问题·引导性启发·思维性训练挑战性问题(问题的有效性)→思维性训练(思维开发的有效性)→引导性启发(启发的有效性)→二、优化问题: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着力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点——改进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校长就要从抓教师的备课开始,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来抓。我们现在怎样备课?看教参,找教辅,写教案。备课成为一种熟练操作,成为不用动脑的流程,这就是我们的教学质量不高的起点。所以,改进课堂,起点就从改进备课、改进教学设计开始。如何改进备课,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体工程在问题设计。(一)为什么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工程?问题设计体现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设计体现教学方法设计问题设计体现教学程序设计问题设计体现教学板书设计问题设计关注学生学情基础……………………………(二)问题设计的基本要素————宽度、深度、角度、精度、情境度、综合度和难度(1)问题的宽度:思考的范围,问题的陈述应该清晰、具体、完整,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联系;(2)问题的深度:思考的层次,符合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3)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向,给予学生思维的定向与思维活动的路径选择;(4)问题的精度:问题的精度是指问题表述的精确度,问题设计的语言要精确、明晰、严谨,逻辑严密。(5)问题的难度:思考的力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有认知难度,但又不会超脱于其临近发展区的认知阈限;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品质。(1)问题的宽度问题宽度即问题的思考范围或问域空间。问域宽度的设计要把握好“度”,问域太宽,学生就把握不好答案的范围,思维始终处于漂浮和游移状态,难以精确思考。例如某老师教学“被子”一词:为了让学生对应被子的实物,老师这样提问:师:小朋友,你家床的上面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空间过大,因为床的上面可能是凉席、毛巾、枕头、蚊帐……)生:蓝天师:蓝天下面呢?生:屋顶师:屋顶下面呢?生:蚊帐师:蚊帐下面呢?生:我爸师:你爸上面呢?生:我爸的手师:你家被子呢?(恼怒)生:被我爸踢到床下了……(2)问题的角度指问题的思考方向,也叫思维的向度。问题设计要找准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或角度延伸思维的触角,如果思维的角度不准,问题就难于思考。如《乡愁》提问案例:设计提问式导语,目的是让学生说出课题。乡愁余光中(台湾)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师:如果一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就开始思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生:亲情。师: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在外乡的时间很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这叫做什么?生:月是故乡明。师:不是月亮明不明的问题,他看见月亮会很想家,甚至会偷偷流泪。生:月朦胧鸟朦胧。师:不能这样回答(急了)。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不是(满脸乌云)。生:月亮走我也走。师: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用“月”字。生:深情。高考历史(全国卷)题: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回答:①“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②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对①题,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两个以上言之成理的理由,并且能够从理论的层面合理解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给5分。(1)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角度分析,可知英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因此发动战争具有必然性。(2)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角度分析,中国人民的禁烟只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资产阶级的侵略本性。(3)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原理角度分析,禁烟只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英国的侵略具有必然性,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来发动战争。(3)问题的情境度(4)问题的综合度赏析白居易的《慈乌夜啼》这首诗,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注释:慈乌──慈善的乌鸦;反哺──子鸟喂养亲鸟的行为。)(1)诗中所描述的动物是______,它属于______类动物。(2)诗中所颂这种动物具有______行为。(3)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问题综合的特点为:从知识的综合看,不仅考查生物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如动物识别、动物分类、动物行为等,而且考查生物与语文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其中就涉及古诗赏析与生物学问题;从“三维目标”的综合看,最后的问题重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物行为所折射出来的感人力量,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亲朋的真挚情感,浓缩着对人间真情的歌颂和呼唤。(5)问题的难度问题难度是指问题的宽度、深度、角度和精度综合性效果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距离大的问题难度就大,无距离就无难度可言。作为问题的特性,宽度、深度、角度和精度是问题固有的,而难度则是呈现给学生以后表现出来的。对于教师来说,知识的难度还比较好把握,更难把握的是思维难度的掌握。思维难度是由于思维活动的程度超越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造成的。(三)问题设计与思维训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林建华主编):“认知冲突是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与新的事物之间的差异之后发生的,它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好奇心,这是内部动机作用,教师在学习指导中应善于激发这种动机。”所以问题设计的核心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目标是指向学习者思维品质的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类型——①思维的发散性②思维的聚合性③思维的批判性④思维的深刻性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思维训练————三、有效评课,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引爆点听课评课也叫基于课例的研究,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最常态和最有实效的形式。因为课堂是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对学校发展来说,听课评课不仅仅是指改进一堂课的教学,它已成为中小学校长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为改进教学提供多条有效途径。课堂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课堂是教学理论产生的故乡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地课堂是学校品位提升的阶梯但这种本来最有实效的研究活动在许多学校已经出现问题了。有方面问题:第一、教研风气问题。有些学校教研风气不正,评课过多地考虑关系而有失真诚,不可信赖。在这样的风气下,教书被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教师的关系是个人的、竞争的互动模式,教师只有同裴,没有同事,更缺乏同事情谊。这样的孤独感将使教师形成保守与对改革的抵触,自己也难有长进。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校长首先就要改造教研风气。要倡导互助式听课评课。评课一定要有观点交锋,讨论争鸣,同时又要兼容并包,体现民主平等的评价理念。互助式评课要把握好三者关系:授课教师----不是表现自己的成绩或水平,授课只是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因此要求展示真实的自我,展示原生态课堂;评课教师----不是以评价者身份来听课和评课,而是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观摩研讨;评课目的----不是考核与评优,而是一种互助与提高。评课是真诚地展示自我的启示、感悟与收获,让参与者共同分享经验。第二、研讨水平问题。中小学校长在听课评课时一定要能够做到深入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又跳出现场,超越细节。中小学校长如何才能够做到既立足现场、关注细节,又跳出
本文标题:新课程教学智慧之三:教学高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