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的原理,了解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操作的机理与运用。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三、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四)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其世界范围内的降低趋势(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货向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局限性:其一,对经济的太大。其二,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四)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其世界范围内的降低趋势90年代经来,世界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降低了它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许多国家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一般是无息的。这种无息的准备金存款相当于对商业银行征收一种赋税。因而,当法定准备金率过高时,将削弱这些金融机构与其他不缴存款准备金的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因此,国外有人建议中央银行应该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4、防止金融恐慌。(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再贴现政策最大的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炉型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三)再贴现政策的缺点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在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乃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较大波动。3、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能够再贴现率,但不能强迫商业银行借款。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更难于控制,其再贴现率也不能经常反复变动,缺乏灵活性。三、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二)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三)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四)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二)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又可成为保卫性目标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成为主动性目标(三)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而不像再贴现贷款规模不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以较为准确的达到政策目标,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3、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以纠正其错误。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则不能迅速的逆转5、公开市场业务科迅速的操作当中央银行决定要改变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时,只要向公开市场交易上发出购买或出售的指令,交易便可很快执行(四)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过程1、确定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计划。2、决定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公开市场操作有两种基本方式:⑴长期性储备调节:为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储备水平而使用。⑵临时性储备调节:为抵消其他因素的影响,维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储备水平而使用。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过程3、选取公开市场操作对象。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是与政府债券一级交易商进行的。在政府债券市场上,有众多的证券交易商,但中央银行只在其中选择部分一级交易商作为交易对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过程4、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方式通常有有价证券的买卖、回购交易两种。我国目前由于中央银行资产结构中缺乏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交易工具的证券资产,因此交易方式只采用回购一种方式,分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形式。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消费者信用控制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三、不动产信用控制四、优惠利率一、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对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款的管理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⑴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这一方面降低了该类商品信贷的最高贷款额,另一方面则限制最那些缺乏现金支付首期付款的消费;⑵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从而提高每期还款金额,限制平均收水平和目前收入水平和目前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的消费;⑶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也就限制了消费信贷的规模。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中央银行保证金限额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证券市场的信贷资金的需求,稳定证券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调节信贷供给结构,通过限制大量资金注入证券市场,使较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三、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产付现的最低金额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主要在于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四、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实行优惠利率有两种方式:其一,中央银行对这些需要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企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执行。其二,中央银行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票据规定较低的再贴现率,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和投量。优惠利率多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第三节其他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二、间接信用指导一、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一)利率控制(二)信用配额管理(三)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一)利率控制规定存贷款利率或最高限额是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目的在于防止商业银行用提高利率的办法在吸收存款方面进行过度竞争,以及为牟取存贷活动。我国实行计划为主的利率管理体制。我国的利率有3层次:第一层次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即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第二层次为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和贷款利率;第三层次为金融市场利率,主要为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二)信用配额管理信用配额管理就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食用规模加以分配和控制,从而实现其对整个食用规模的控制。(三)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存款的比率。规定的流动比率越高,商业银行能够发放的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的数量就越少,因而可以起到限制信用扩张的作用。此外,提高流动性比率还具有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作用。由于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过高的流动性比率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二、间接信用指导中央银行还可通过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的方式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基他金融机组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窗口指导则是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这些规定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6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