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的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它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依照认识客观实物的一般规律,从劳动力市场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概括和归纳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它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1)它的特点是: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它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实证研究法的步骤: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设定假设条件。必须对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进行设定;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理论;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规范研究方法它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其特点是: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需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分类:1.需求无弹性2.需求有无限弹性3.单位需求弹性4.需求富有弹性5.需求缺乏弹性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3.总产量绝对减少。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它是对增加劳动力所支出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后才能作出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过程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经济形式。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它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其主要表现是:1.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2.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一、两层含义:1.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2.分析方法。二、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方法。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既是人口人口地理分布的反映,也是人口经济结构的反映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概念: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工资形式一、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工资率: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工资形式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1)小时工资制(2)日工资制(3)周工资制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工资形式二、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其支付方式:1.实物支付(如各种免费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等)2.延期支付(如各类保险支付等)其特征:1.以劳动为基础支付,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总量的决定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活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济收入的经济活动。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需求的总和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就业总量决定失业及其类型一、概念: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失业及类型二、类型:1.摩擦性失业,即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3.机构性失业,即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4.季节性失业,即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1.增长差距性失业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2.周期性失业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1.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2.刺激总需求即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一、常用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1.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2.失业持续期: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即将所有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求和,然后除以事业人数二、失业的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和满足程度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等)和转移支付(在社保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支出)两类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1)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3.收入政策(1)含义:狭义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用于控制货币工资与物价的增长,达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广义不仅包括宏观调控还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即社会收入分配政策(2)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3)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指数基尼指数即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4)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微观经济单位-企业增长工资的参照标准;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2)收入平等化措施: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并且在实施中采取累进税率制;对遗产、赠予、财产、高消费增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解决事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为成年子女的家庭补贴、低于贫困线的家庭与个人的救济等方面的支出;对失业者,特别是其中的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发展教育事业,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扩大社会平等;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廉价住房补贴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概念狭义的劳动法是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广义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劳动法是指法律科学中的一种亚学科,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即所谓的劳动法学劳动法的
本文标题: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0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