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
舞狮放烟火贴春联全家人围坐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鞭炮焰火春节饺子百年团圆花市舞龙庙会灯笼新衣压岁钱乐开怀辞旧岁乐淘淘欢天喜地举国欢腾神州共庆张灯结彩欢歌如潮乐声激昂笑逐颜开欢天喜地合家团圆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你读出了什么心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作者学法学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1)开始的,第一。(2)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构成一个整体的。(6)货币单位。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认真观察课文插图,跟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读读古诗,思考: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年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把它画起来。燃爆竹饮屠苏换新桃爆千想象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岁:一年。除:过去。在阵阵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迎着和煦(xù)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美酒。句意:读读诗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返回看,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喝着新年的第一杯酒,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新年的吉祥酒,孩子们喝着屠苏酒,会说——年轻人喝着屠苏酒,会说——老年人喝着屠苏酒,会说——理解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瞳瞳日:初升的光亮而耀眼的太阳。旭日的光辉普照着千家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桃:桃符。家家都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由于后人往往把春联贴在桃符上,于是后人用“桃符”借指“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句意:旭日初升,光芒万丈,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万象更新,前景光明美好。返回读读古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知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了解背景王安石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推行新的政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增加国家收入,让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些。在新法推行中一直受到大地主和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但是新法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元日》这首诗就是在他做宰相推行新法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时候写的。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充满信心《元日》写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思想感情和乐观自信的情绪。体会情感过年的由来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残的野兽叫“年”,每年冬天,它就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就成了“过年”。拓展练习。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李世民《元日》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宋陆游《木兰花元日》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宋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作业:1、朗读、背诵、默写古诗;2、收集几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江雪柳宗元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又一起被贬。他一生坎坷,年仅四十七岁就与世长辞了。他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就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了解作者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题解“江雪”,是指江上的雪。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冬季,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创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鸟飞绝,﹒绝:绝迹,没有。高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只飞鸟也没有,万径人踪灭。﹒﹒径:路。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路上一点行人的踪迹也没有。孤舟蓑笠翁,﹒﹒﹒﹒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孤零零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独钓寒江雪。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众多的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条条的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孤零零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正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译文环境寒冷凄凉1.“绝”、“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心情孤独寂寞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孤独(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即千万孤独。资料一:柳宗元在长安参加革新失败,被贬到永州。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处,当时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和柳宗元同去的有他67岁的老母。他们没有住的地方,只好借住在一间寺庙里。没有半年,老母病逝,他的政敌还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健康。资料二:永州一贬就是十年。十年来,他除了继续坚持斗争,更广泛地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还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作品。《永州八记》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精神顽强不屈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江雪》表达了诗人不屈的精神和孤独的情怀。环境—寒冷凄凉心情—孤独悲愤精神—顽强不屈借景抒情这首诗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借景抒情•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越是艰难困苦才越能激发“我”顽强不屈的精神,不是吗?思考:你读过的古诗中,还有谁也有这样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景:凄冷人:孤独顽强钓者逍遥几许孤寂课后作业•背诵古诗,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根据这首诗,联系实际,发挥联想,个人拓展写一篇寒江独钓图,字数200字左右。
本文标题: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0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