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Content设计说明规划研究篇01城市肌理分析02城市环境要素分析03区位交通分析04空间概念分析05分期实施建议一期建设06分期实施建议战略性发展步骤07旅游商业开发规划08建筑质量分析09建筑高度分析10功能布局分析11交通分析12沿街立面现状规划设计篇01鸟瞰图02效果图03总平面图04平面放大图05中心区方案比较06清代西安府图07清代西安府图放大08城市肌理分析09实施策略10功能分区分析11交通分析12空间节点分析13绿化系统分析14建筑高度分析15院落类型研究16北院门沿街立面质量评析17国内外案例分析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1历史背景西安回民历史街区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安市旧城区内最大的一块传统居住区。它位于旧城中心的西北部,既是古老的居住区,又是旧城区内重要的宗教聚居区和旅游区。西安地区历史上曾是回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的地区之一。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至唐宋时期,大量西域人口流入长安从事贸易及各种文化活动,其中一部分人在此定居下来,成为侨民。据大学习巷内明嘉庆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清修寺碑”记载:“西域教自唐入中国,厥徒奉之,极诚极慎,乃至赵宋时建清修寺于陕西鼓楼西北隅...”2项目概况本次规划设计的范围为:东起北院门街,西至北广济街,南临西大街,北到大皮院街。规划范围面积约为4.8公顷。3文化背景对于整个回民区来说,由于传统教坊制的社会组织结构,使它与脚下这块土地有着极强的联系。所谓教坊,即是一种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将社会生活宗教生活融为一体的群体单位;从地域上来看,教坊就是一座清真寺及围居四周并在这个清真寺礼拜的所有穆斯林。而对于穆斯林“围寺而居”的传统生活习惯�在设计中�到�分�重。�在设计中�到�分�重。在设计中�到�分�重。4商业活动背景回民区对于回民而言,既是居住空间,又是经济空间。西安回民区对于城市经济有着很强的依附关系。回民是中国城市传统的商业民族,经商是回民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明清时代就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商业活动。回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迅速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今天,依然保持着家庭经济为中心的特点。而这种“前铺后宅”的居住生活模式在设计中也�到了�分的诠释。二命题研究1问题的提出交通问题清真寺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却没有一条道路是可以顺利到达的。整个区域没有清晰的交通流线,几乎每户的入户流线都是曲折复杂的,往往入户的时候要从别人家门前穿过。密度问题在1995-2020年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里,为了保护这一历史地段的文物建筑环境和传统风貌,规定这里的建筑高度不�超过9米。但是经过我们对现场的实际调研发现,该地区的建筑密度极高,在狭小的空间里很多建筑甚至建到了6,7层的高度。并且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小到触手可�。安全问题由于建筑建设的高密度,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完全达不到防火标准。并且没有一条可供消防车到达的消防通道,这样,为火灾的发生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当地居民对建筑多采用自建改造的方式,对结构安全体系几乎没有经过专业的计算,更达不到抗震等级。这样,建筑结构自身的不安全性更是一重大隐患。2在设计中问题的解答交通问题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我们的设计重点就是如何在交通联系上解决清真寺的可达性,及周边区域内的交通流线的梳理,出现井字形的道路结构。据光绪十九年制的清西安府地图,我们发现在清真寺的中轴线位置上有一条道路联系清真寺和北院门街,叫做小花角巷。也就是现在的化觉巷。但是由于该地区的自我发展演变,现在的化觉巷已经变�十分狭窄,平均宽度大约在1.5米左右。所以在规划中,我们恢复了清的小花角巷,从而将清真寺的空间序列向东延续,一直到达北院门街。密度问题考虑到穆斯林“围寺而居”的传统生活习惯,在本次规划中涉及的拆迁住户建议就近迁出,并且返还相�的商业面积。在设计中对这片历史地段进行了风貌恢复性规划,在现状城市肌理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原有院落的肌理尺度。空间上,恢复了传统院落的空间肌理;尺度上,保持了原有院落的尺度关系,但是在高度上实现了局部2-3层的可能;模式上,保持“前铺后宅”的传统居住生活模式。安全问题在道路结构的规划时考虑设置三条贯穿东西的消防车道;南北方向,通过拓宽化觉巷的宽度,解决消防安全的问题。并且梳理出了清晰的井字形的道路结构,使�户户流线分明,在防火安全上有所保障。三规划原则1目标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弘扬传统文化,优化商业布局,发展旅游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品质,把该街区建成具有浓郁地方传统特色的集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传统商业街区,促进该区域的全面繁荣。形成以鼓楼,北院门北入口,大皮院清真寺及百盛广场围合的以传统历史风貌为魂的旅游商业黄金圈。2步骤首先以新规划的化觉巷街,周边商业及北部的风貌恢复示范区为龙头,进行北院门街及化觉巷商业街的沿街风貌改造,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以传统街区为风貌特色的繁荣发展。三规划设计理念1城市肌理分析从卫星航拍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安市城墙范围以内的老城区,除了回民区的城市肌理是传统的小尺度肌理,其他部分的城市肌理都已经是相对大尺度的城市肌理了。所以,对于传统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护和恢复传统街区的城市肌理。我们旨在恢复该区域内,以院落形制为主的肌理空间。同时,提出新概念的“前铺后宅”院落模式,在现状宅基地的基础之上,推而广之。从城市尺度上,恢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风貌。2功能布局新的规划设计方案�分�重该区域“前铺后宅”的传统居住生活模式。通过新的规划,新规划的道路两旁都将出现所谓的“铺”,即商业空间。实际上通过新的规划,实现了更多的商业面积,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实惠。3高度控制由于该区域内建筑的发展是当地居民的自我意愿,没有宏观控制,所以很多建筑的高度甚至达到了6,7层。此次规划设计为了恢复传统历史街区的风貌也对建筑的高度做出了相�的规定。4交通规划组织据光绪十九年制的清西安府地图,清真寺的中轴线位置上有一条道路联系清真寺和北院门街,叫小花角巷。此次规划在此基础上对这条路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对于现状的化觉巷商业街,在规划中拓宽为5米,并对沿街立面进行重新设计,在风貌上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在北院门街与化觉巷商业街之间做出新的交通联系,平时是步行街,兼做消防通道。规划区域内的商业街之间出现井字形的道路结构来联系。5空间设计清真大寺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其在空间组织上有若干个空间节点。此次新规划的清真寺入口前区实际上就是该空间序列的延伸,直到北院门街上。因此,我们营造出了一条历史文化轴线,并在空间上有所收放,在呼�清真大寺的同时也强化了它的重要性。清真大寺有的是历史的,宗教的轴线,而我们新营造的,则是当代的,文化的轴线。两条轴线合二为一,成为该地区一个新增的文化亮点,从而带动整体区域一个新的飞跃性发展。6景观设计对现状的树木进行梳理,最大可能的保留现状树木。在清真寺的入口前区营造一条绿色的景观轴线,将清真寺的轴线向前一直延伸。在前区也设计了一系列休闲小广场,改变了目前单一的,一通到底的街道模式,营造出丰富的,大小不一的休憩空间,成为无论是中外游客还是本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7市政服务设施现状条件不佳,直接为行人服务的公共设施如:电话亭、休息椅、邮筒、垃圾筒、公厕等公共设施比较缺乏,外观简陋,有碍市容。市政设施如变压器、电线杆、配电箱等设备落后、布点不尽合理,乱拉乱连的线路随处可见。排污管道系统也不到位,使�很多餐馆卫生水平上不去。建议统一规划设计,解决脏乱差的不良现状。8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范围面积48380平方米沿街商业及风貌区建筑面积29908平方米其中保护建筑面积5230平方米规划研究篇REASEARCH城市肌理分析TextureAnalysis城墙内城市肌理小尺度城市肌理风貌控制区城市肌理城市环境要素分析ElementsAnalysis区位交通分析AreaTrafficAnalysis化觉巷商业步行街清真大寺入口区交通联系风貌控制区交通联系主要城市道路空间概念分析SpaceConceptAnalysis北院门街重要空间节点联系清真大寺位置清真大寺与北院门街的联系分期实施建议:一期建设FristPhase风貌控制与沿街旅游商业开发一期重点建设:清真大寺与北院门的联系分期实施建议:战略性发展步骤AdviceforDifferentPhase长远期的风貌控制区一期历史风貌恢复区一期建设区旅游商业开发规划TourismCommercialDevelopePlanning两条商业主街:西羊市及新规划的化觉巷经过拓宽改造的化觉巷旅游文化商业街由重要城市元素构成的旅游文化黄金圈重要的文化,商业节点之间的联系建筑质量分析QualityAnalysis一般好保护建筑建筑高度分析HightAnalysis3-4层建筑2-3层建筑保护建筑5-7层建筑建筑高度分析HightAnalysis照片视角功能布局分析FunctionAnalysis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文保建筑公厕学校交通分析TrafficAnalysis入户流线人行流线机动车流线沿街东立面现状EastFacadeExisting沿街东立面现状EastFacadeExisting沿街东立面现状EastFacadeExisting沿街东立面现状EastFacadeExisting沿街西立面现状WestFacadeExisting沿街西立面现状WestFacadeExisting沿街西立面现状WestFacadeExisting沿街西立面现状WestFacadeExisting规划设计篇DESIGN鸟瞰图Birdview透视图Rendering总平面Masterplan中心区方案比较CentralAreaDesignCompare城市肌理分析TextureAnalysis现状改造后实施策略ActionAnalysis历史风貌恢复区基础条件较好,需改造修缮保护建筑新建建筑及风貌保护示范区功能分区分析FunctionAnalysis保护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博物馆交通分析TrafficAnalysis步行小道步行主要流线机动车流线步行次要流线(消防车道)空间节点分析SpaceAnalysis化觉巷空间节点(清真寺的前轴线)北院门步行街.广场绿化系统分析GreenStystemAnalysis对现状的树木进行梳理,最大可能的保留现状树木在清真寺的入口前区营造一条绿色的景观轴线,将清真寺的轴线一直延伸到北院门街上。建筑高度分析HightAnalysis6米以下沿街9米保护建筑6-8米院落类型研究CourtyardTypeAnalysis商业居住传统院落模式传统院落模式前铺后宅的新型院落模式清真寺前广场与北院门街处透视Rendering清真寺前广场入口处透视Rendering清真寺前广场透视Rendering清真寺前广场透视Rendering清真寺前广场透视Rendering清真寺前广场透视(原化觉巷)Rendering清真寺入口处透视Rendering较好拆除正在施工北院门沿街西立面质量评析WestfacadeRenovation较好拆除较好拆除正在施工北院门沿街东立面质量评析EastfacadeRenovation较好拆除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后)。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新中国建立后,城隍庙商场改成了大型的综合性商场。建筑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城隍庙的保护与利用:新建、改建建筑的形式和风貌以城隍庙为核心,形成浓郁的传统建筑风格。整治规划从以下三方面构思:①完善道教功能,恢复城隍庙的形象;②完善城隍庙周边商业布局,扩大整个城隍庙地区的商业容量,达到复兴的目的;③完善旅游、休闲功能,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街道空间的组织与规划:为打破以往城隍庙街线型空间的单调和市民逛街无休闲之处的缺陷,规划在城隍庙街正门前及东西人口等处设置大小不一的广场空间与街道线型空间有机组合,�到了空间收放有序,景观变化丰富的效果。
本文标题:北院门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1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