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研究性学习――我眼中项羽
我眼中的项羽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安溪八中•高三年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王培辉•成员:李月婷刘钰芹林乐毅廖惠苹郭惠玲胡晓心林庚旭叶淮锋王铭泉陈启冰陈松玲施超理李志达汪剑波林泽铿黄耀金陈巧兰陈榕•课题名称:我眼中的项羽•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语文•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历史确定课题的背景•通过对《鸿门宴》和《项羽之死》的学习,同学们对项羽已经有所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们确立了“我眼中的项羽”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意义•深入学习《项羽本纪》,结合有关项羽的论文资料、影视资料,解剖项羽的性格特点,得到正确认识,形成对其的客观评价。•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五下午,或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法2.文献法•活动步骤:•1、确定课题。2、开展小组讨论。3、收集资料。4、综合整理。5、总结。6、研究结果和分析。•预期成果:•同学们能比较深入地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并形成对他的客观公正的评价。研究内容:•1.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传奇色彩;•2.结合相关材料,总结项羽的性格特点;•3.思考如何客观公正地评析这个人物。•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之战——英雄末路的终点项羽一生四点破釜沉舟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少年言志品读:巨鹿之战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品读:巨鹿之战•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提示:•《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本纪》)•项羽: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项羽本纪》)刘邦项羽情感决定因素衣锦还乡的自得创业艰难的慨叹希望求得人才安邦定国的感慨纵横一世却连一美人一名马都无法保全的伤感、不解、不平与怨愤重视人才的作用视角高远,不因胜利而失去清醒眼中只有自己,却又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正视自身的弱点,即便是处于英雄末路的情形之下也是如此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认为呢?你认为呢?项羽是否应该自刎?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兵家用兵)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气节)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史记》•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显得是至理名言!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史记》中本纪是给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内掌握最高统治权者写的。而项羽从起兵反秦胜利到他被汉军所败而自杀乌江(前209~前202),终生未完成帝业,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传记列入“本纪”,这并不是司马迁“求名责实,再三乖谬”,而正是表现了司马迁从历史的实际出发的客观态度。因为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项羽实际支配着当时的政局,代表着当时的政权。•正如司马迁在“论赞”中所说的“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把项羽看得同帝王一样。但司马迁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由此可见,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司马迁对项羽的描写真实而又客观,且带有强烈的感情,他赞扬项羽,但并不隐瞒他的缺点,他批评项羽的缺点,但并不妨碍对他的敬仰,这些都是司马迁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项羽,他是一个卓越的战将,但他不懂政治。武力、剽悍和血腥只能换得表面的震慑。项羽个人的英勇终究没能挡住群起的诸侯,没能挡住民心的向背。生存以人为本,无论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领域、一个项目。•他可以去攻城掠池、啸傲疆场,但他不适合去经营天下。他不知道用人,本来能人就不多,有一个厉害的范增却不好好任用,依靠个人的英勇只能营造一个短暂的传奇。而刘邦则不同,他文武都不突出,但善于用人,他任用张良、萧何、韩信各挡一面,依靠群体的力量最终成就了一个王朝的霸业。•在秦末乱世的天空中,项羽原本只适合做一颗流星,他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项羽是一面镜子,他反射的光芒足以耀亮古今、警示整个社会。后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解读,我们得以走进项羽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与霸王同喜同悲,得以感受英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项羽,我们应该从《项羽本纪》的全文来解读。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选自《史记·高祖本纪》(不能用人)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妇人之仁、失去人心)《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六州歌头项羽庙宋李冠•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驱龙虎,鞭寰宇,斩长鲸。扫镵枪。血染彭门战,视馀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玉帐魂惊。泪盈盈。•恨花无主。凝愁绪,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喑呜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成闲纪,建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痛伤情。胜负难凭。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读《阿房宫赋》有感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那狼也会退化为狗,走狗。——易中天
本文标题:研究性学习――我眼中项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2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