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共67张PPT)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一、微粒的性质实验一:提示:无色酚酞遇碱变红2.构成物质的微粒极小,肉眼是看不见的。结论1.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微粒之间存在间隙实验二:思考: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4.气体微粒的间隙大于液体微粒的间隙实验三:固态固态液态液态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间隙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间隙比较大。因此,气体较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下图如示,一定压强下,气体受热后的变化•1.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3.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固体间隙液体间隙气体间隙知识梳理1.为什么用打气筒可以将空气打进自行车的轮胎?2.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干的更快?3.为什么水烧开后能顶开壶盖?因为气体分子间隙大,易压缩因为太阳底下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因为水从液体变成气体,分子间隙变大,体积膨胀5.为什么装氧气的钢瓶要承受很大的压力?6.为什么水泥路面中要嵌玻璃条或木条或留一条缝?4.为什么空气是均匀的?因为分子不断运动,使空气变的均匀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撞击钢瓶壁防止因温度变化,分子间隙发生变化,使路面热胀冷缩而变形7.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发生化学变化时,原来物质的微粒变成其他物质的微粒了8.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改变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二、分子阿佛加德罗(意大利)提出了分子学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氧气、水等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而且它们的分子不同,导致性质不同。(一)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每个水分子约为3×10-26kg,计算一下一滴水(1/20g)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为多少?答案:1.7×1021个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但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不能用天平来称量。分子总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隙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小东西”三、原子(一)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学说创始人-道尔顿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原子操纵技术(二)性质•1.原子很小•2.原子不断地运动•3.原子间有间隙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质量、体积都非常小,不停地运动,有间隙。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相同。不同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能变成其它原子。相互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为构成它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原子→分子→物质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①金属(铜、铁等)②稀有气体(氦气、氩气等)③部分固态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磷等)化学变化的实质旧的分子分解(离解)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小结问题讨论原子再可分吗?想一想(三)原子的构成(汤姆生发现电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质子中子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粒子种类电性质量质子1个单位正电荷1.6726×10-27kg中子不带电1.6749×10-27kg电子1个单位负电荷质子质量的1/1836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讨论想一想几种原子的构成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氢无中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从下表中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结论:①原子一定由质子和电子构成(不一定有中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④质子与核外电子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里有很大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电子绕核运动课堂练习1、将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4)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①②③④⑤①②④③①③⑤2.原子是()A.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B.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是电中性的微粒,其中组成的各部分均不显电性B原子种类一个原子的质量(Kg)氢1.674×10-27碳1.993×10-26氧2.657×10-26铁9.288×10-26(四)原子的质量1.原子有一定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注意点: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而不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其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大。◆符号Ar◆表达式rA1×12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为什么不考虑电子数呢?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我们称之为相对原子质量。XAZ——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补充)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课堂小结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例3.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以克为单位C.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CD3.相对分子质量(Mr)已知:H:1、O:16、C:12那么,CO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呢?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D.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选择题A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运用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B.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C.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D.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D3.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A4.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115B.49C.66D.1645.相对原子质量是()A.原子质量B.原子质量的简称C.原子数量D.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BD6.原子是由居于原子______的带___电的_______和核外带___电的______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电量______,但电性_______,因此原子______电性。7.在原子中,____在原子核外不停地运动,_____和_____是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二、填空题中心正负电子原子核相等相反不显电子质子中子8.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___(填序号)①电子②质子③中子④原子核⑤原子⑥分子9.把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中:氧化汞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汞___分裂成氧__和汞___,汞___直接构成金属汞,而两个氧___构成一个氧___,许多氧___构成氧气。氧原子核内有8个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核外有8个_____做高速运动。②④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质子电子四、离子(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离核越远,能量越高3.每层最多可排2n2个电子4.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质子数电子层该层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16286S元素金属元素原子:少于4个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多于4个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8个(He为2个)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练习1.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练习2.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NaNa+AlAl3+ClCl-SS2-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常会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荷的微粒称为离子。)(二)定义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三)分类阳离子阴离子Na+Mg2+NH4+Cl-O2-CO32-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失电子得电子失电子得电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四)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原子核②原子的质量③核外电子数⑤电子层数④最外层电子数⑥化学性质(五)离子符号的意义:Mg2+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表示两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11281+17287钠原子Na氯原子Cl+1128+17288钠离子Na+氯离子Cl-NaCl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六)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等(八)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离子构成物质(如:钠原子)分子构成构成得到或失去电子原子(如:钠离子)(如:氧原子)(如:铜原子)(如:氧分子)(如:氧气)(如:铜)(如:氯化钠)
本文标题: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共6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2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