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实践
1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实践赵海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北京100080)摘要: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选型、部署、应用和制度建设各方面给出了比较实际的经验和建议,对学校信息化的管理与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加快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2003年教育部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我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数年后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2005年开始的普教系统的“百亿工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最大热点,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化、个性化教学模式逐渐得到认可,区域化教育技术协作与教育资源共享活动也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个充满潜力的欣欣向荣的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系统集成项目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应用系统建设转移,教育信息化向教育资源整合、统一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教育信息门户等方向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如何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已经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指多媒体教学啊?我平时就用它来代替一些板书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某小学教师“对我来说,计算机就是上上网,找点资料备备课,写个教案做个课件,用的最多的就是WORD和PPT,别的也没什么用”——某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观点在一些教师中不在少数,还有部分老教师甚至认为,信息化不但没有减轻他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以前笔写手划很快就能说清楚的问题,现在却要费心思去做课件和教学设计,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功能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做任何工作之前必须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教育部相关部门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里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技术层面上看,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又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等特征。早在2000年教育部便已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引发了全国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当时,全国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何克抗教授曾用路、车、货、人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教育信息化初期涉及的主要内容,即建网(校园网),建库(资源库),建队(教师培训)。一时间,“建网、建库、建队”成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最频繁的词汇。国家持续的大规模投入,绝大多数大中城市中小学基本上解决了路、车、货的问题,但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其核心和根本还在于利用多种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深层次推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不是网络、也不是计算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环节,信息化不是建设几个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建几个校园网和网站就达到目的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育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如果老师们还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进行传统课堂的搬家,那就说明信息化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呢?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教育信息化是为学校工作服务的,那么教育信息化也必须围绕教育教学来做。我们要在实践中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服务。新课程体系下倡导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都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合作式、体验式以及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尤其是WEB2.0和网格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得以实现。我们应该鼓励一些愿意实践敢于创新的年轻老师与信息部门合作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去探3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当然不排除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也会对教育技术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这里面有行为习惯和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需要靠政策和制度推进,但有些抵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教育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是传统教育教学和工作的效率问题,如果追求形式,没有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肯定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支持。我认为教育信息化手段要能被大家接受,产品和技术的选型很重要。一个优秀的技术手段首先必须要能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这里面包括领导的决策效率,行政人员的办公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等。信息部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放弃那些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一些东西(包括我们头脑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简洁、形象、直观、高效,应该成为我们选择教育技术产品的首要标准。当然,产品好不好,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管理需要,应该由使用者和用户来评价,并不仅仅是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其次,有了好的产品和技术,并不等于就有好的使用效果。教师和学生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影响到他们对新技术的认同与接受程度。一方面,我们在选择产品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对象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师生员工的教育技术培训。例如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或选修课,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考虑将计算机能力考核纳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计划之中,甚至可以探索与第三方的社会培训结构合作,让老师们在学习中既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又通过了计算机职评考试,还能取得相应的计算机水平证书,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教学方式的变革涉及到教育教学体制、教学评价体系等诸多环节。尤其是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这里面有一个认同接受、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未来的教学技术、创造相应的氛围、展示相应的效果来影响大家的选择和判断。譬如组织一些优秀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展示和教学观摩,举行丰富多彩的课件评比和教学资源交流,成立一些教育技术实验室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利用区域教师研修网(www.teacherclub.com.cn)和专业发展平台进行相互讨论,让大家感受到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究竟可以带来哪些好处,逐渐产生一些认同感,这样大家才会产生探索新事物新技术的愿望,才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术与设备、硬件与软件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换过程。只有在这样的理念4下指导的教育信息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二、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投资“教育经费本来就很紧张,我市去年一年在软件项目上的投资就已经过2个亿,钱还不够用,还有人说我们不重视应用。”——某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信息化投入简直成了无底洞,每年的预算都在增加,怎么就没见什么成效呢”——某学校领导很多领导在谈到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总是喜欢谈投资,用投资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重视程度。计世资讯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预计2007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额预计达到336.7亿元。但实际上教育教学质量并未因为教育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产生根本性的变革,教育行业信息化呈现高投入低增长态势。这里其实有一个误区,其实并非投入越大,产出就越好。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信息化投资很多,逐年递增,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相反一些规模较小投资少但理念很好的学校却做的有声有色。如何有效地规划和管理教育技术投资已经成为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信息化建设投资的重要性,没有资金做什么都是捉襟见肘。但盲目的投入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有大量设备不经常使用,有点甚至从来没用过,想用的时候发现已经过时了。有的学校相互攀比,买回来一些远远超出学校实际需求的前沿产品,发挥不了产品的实际作用。还有的重投资、轻维护,不注重后期的维修和保养,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何寻找最优化的经费投入方案和应用模式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之一。项目建设的成功,一个良好的投资规划是前提。教育投资也要遵循一般的投资规律,至少应该包括立项和论证的过程,这里面除了领导、厂家和技术人员的参与外,用户也应该参与进来,这里的用户包括一些特定的师生员工,信息中心不应该全是技术人员。用户的参与有助于把握需求的范围和底线,采用更加经济有效的投资方案。其次,我们在做产品预算时一定要关注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也就是业界经常所说的TCO(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在引进一些诸如基础操作平台、核心交换机、全网防火墙和批量采购笔记本等高端和底层设备时,尤其需要注意后期的服务质量,以及产品的寿命周期和使用成本。产品选择时一定要遵循业界相应的的规范和标准,有开放的接口和可持续更新的能力,否则5可能会加大后期的升级改造和维护成本。对于已经购买的产品和设备,我们需要有适当的升级和维护预算。最好能在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装备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包括调整、润滑、定期检查、定期更换、软件升级、数据备份等。其目的是发现并消除潜在故障,或避免故障的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否则,如果买回来就搁在那不管了或只使用不保养,设备的有效寿命有可能大打折扣,降低投资效益。除此之外,对于信息化建设中的合作厂商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不负责任的公司不但不能帮助学校建设,反而有可能拖学校的后腿。我们可以在一些教育技术装备网站(如:www.caigou.com.cn)等相关媒体获得最新产品咨询,我们也可以采用招投标的形式来选择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尽量选择一些管理规范、服务周到、口碑较好的公司,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有质量保障和长远规划的产品,还需要他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以帮助我们顺利的取得教育技术投资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另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者要加强交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去借鉴。我们应该定期举行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参观和研讨活动,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网站加强交流与合作(如:www.cetr.com.cn)。在现在信息时代,交流、合作与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关起门来搞建设注定会失败。三、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部署“不是我重视应用,很多老师根本不愿意用新系统,上次花了很大代价引进的那套系统老师们总说不习惯、不好用,简直费力又不讨好”——某信息化部门领导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和媒体都在不断的提醒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要重硬轻软,不要做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要将有限的资源向软件和应用上倾斜。最近几年从教育信息化投资
本文标题: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