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毛概第七讲(1)课件
第七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血的教训武装斗争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1.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1.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案例: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光辉榜样,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也燃起了广大革命者心中的希望之火。2.从“城市中心论”到“以乡村为中心”的转变转变的标志是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党认识的转变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奠基阶段——井冈山时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0月1928年11月2.基本形成阶段——赣南闽西时期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从哲学高度揭示了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原因。3.成熟阶段——1936年以后代表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毛泽东正式宣布:“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第一,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没有合法斗争的条件,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第三,这是由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决定的反动统治阶级长期统治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第二,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可能性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和良好的群众基础3)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客观条件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的存在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主观条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和条件3.“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建设为依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1.指明了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毛泽东1939年,毛泽东与农民交谈2.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的进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经验,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3.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强烈的求实和实践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第七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3.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建立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基本策略原则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般情况下,无产阶级革命要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以便“得到一种合唱”。特殊国情下,如在农民国度里,如果没有这种合唱,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马克思列宁进一步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国家民族民主革命要同资产阶级暂时联合,同时又十分强调领导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特殊国情和阶级构成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统一战线1)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2)中国革命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汇集了近代世界上各种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拥有众多的同盟军,广大的中间阶级,都可能参加革命阵营。(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3.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汉奸以外的地主阶级、地方实力派和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历程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第二次国共合作(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3.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3.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第一,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巩固的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就是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第二,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3.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第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与顽固派斗争的三个策略原则——有理、有利、有节2-1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左”倾关门主义错误2-23.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2.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3.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斯大林“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第二,农民是中国武装斗争的主体.无论从人力物力上,农民都是中国武装斗争最广大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第一,中国农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第三,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2.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3.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第一,坚持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的原则,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也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保证。2.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人民军队阶级本质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军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标志。2.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2.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3.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第一,核心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第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第三,必须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第四,必须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2.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3.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1)提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策略思想安娜.路易斯.斯特朗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2)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这是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他把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具体化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作战方针。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3)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一位日本军事评论家指出:把游击战“加以系统化、战略化、普遍化的始祖,无论怎么说也是中国的毛泽东。他是现代游击战争之父。”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4)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是决定军事战略转变的基本依据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军事战略转变5)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其精神实质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第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第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第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第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力求全歼,直到歼灭一切敌
本文标题:毛概第七讲(1)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4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