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能源互联网与大数据CONTENTS目录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定位01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解析02大数据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03一、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定位12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层次划分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定位3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1、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能量互补化交易自由化系统扁平化数据透明化设备智能化供需分散化信息对称化微观特征宏观特征横向多源互补•横向多源互补”指电力系统、煤炭、石油系统、供热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等多种能源资源系统之间的互补协调,突出强调各类能源之间的“可替代性/互补性”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实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运输网络、能量传输网络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进一步扩大化成为全能源领域的“综合用能管理”支撑2、能源互联网的层次划分智能电网智能微网多能源耦合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利用ICT技术实现各类能量单元的协调运行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应该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绝不是单纯的电力互联网,应该是多类型能源网络的高度耦合,能够实现不同类型能源的综合优化。以智能电网为主要技术支撑的电力互联网将会成为能源互联网的资源配置中心和枢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在当前智能电网或者电力互联网的基础上,向综合能源系统以及综合能源交易的方向发展,实现各类型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发展层次发展趋势2、能源互联网的层次划分信息物理系统(CPS)运营机制与商业模式多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信息流对区域内不同规模的电力、燃料以及供热系统等能源网络从规划和运行两个层面进行优化。形成一个洲际的多能源互联系统,为终端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能源服务,推动能源系统与经济社会中其他系统的整合综合能源系统能够充分反映能源网络运行的物理和信息过程,体现两者融合机理和相互作用机制。CPS系统构建能够使信息流逐步引导控制能量流,利用能源大数据,更好地发挥能源互联网中的系统信息价值物理以及信息网络支撑着分散化的能源交易,信息流和能量流影响能源互联网中能量价值。商业模式的创新,赋予能源互联网在市场层面开放兼容的体系架构,使得能源互联网在物理层面所具有的开放兼容的特性能够在价值层面有所反映能源互联网基本架构3、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定位能源互联网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量、信息、价值的合理、高效流动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特征。定位定义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对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提升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定位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售电侧市场放开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用户的用能智能化水平提高用能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实现多元化用能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新型商业模式降低能源市场的准入门槛能源消费者可以同时成为能源生产者能源互联网是能源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广域电力网络互联技术多能源融合与储能技术能源路由器技术用户侧自动响应技术电动交通及其与电网的交互技术能源互联网是我国进行能源革命的技术支撑平台二、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解析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1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政策机制及保障措施1、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眼能源产业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基础,以适应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促进信息和能源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支撑和引领能源革命,为实现我国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指导思想1、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基础开放大众参与探索创新市场驱动示范先行基本原则科学监管发挥互联网在变革能源产业中的基础平台作用,营造开放公平的发展环境。以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为重点,促进小微企业与个人、家庭等参与能源交易。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多样化的技术、机制及模式创新,形成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驱动人才、资金、资源、技术等要素的流通与集聚。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试点容错机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适应能源互联网新业态及大数据应用发展要求,创新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下的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机制。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5、解析源互联网如何推动能源革命1234加快能源消费智能化设施建设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智能化生产设施建设推动集中与分布式储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智能化生产和联网交易设施建设(1)建设能源生产消费智能化基础设施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推进综合能源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等多种类型网络互联互通,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的综合能源网络促进能源接入转化与协同调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不同能源网络接口设施的标准化、模块化建设,支持各种能源生产、消费设施的“即插即用”与“双向传输”,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及多元化负荷的接纳能力(2)建设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设施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加强信息通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配置安全策略依托先进技术、确保信息安全防护推进信息物理集成与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系统网络化设备建设推进具有自优化、自治功能的信息物理系统建设加强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推进能源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推进多网络深度融合促进智能终端及接入设施的普及应用实时计量终端自动交互终端统一的能量接口规范化的组网结构与信息接口(3)建设与能源深度融合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4)营造开放共享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体系:建立面向多种应用和服务场景下能源系统互联互通的开放接口、开源网络协议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市场交易体系:基于互联网构建能量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交易平台间的竞争。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搭建能源及能源衍生品的价值流转体系,支持能源资源、设备、服务、应用的资本化、证券化。建立能源互联网的国际合作机制: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机制。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030201鼓励整合多类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建设储能设施数据库,将存量巨大的多种类型的储能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管控和运营建设基于电网、储能、分布式用电等元素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云平台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应用电池能量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技术因地制宜地建设风光储一体的智能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实现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的协同优化运行探索电动汽车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能源直接交易的新模式(5)发展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构建用户自主的能源服务新模式:逐步培育虚拟电厂、负荷集成商、第三方增值服务供应商等新兴市场主体,增加灵活性资源供应拓展综合用能增值服务新模式:鼓励提供更多差异化的能源商品和服务方案;搭建用户能效监测平台并实现数据的互联共享,提供个性化的能效管理与节能服务明确能源领域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用能量测系统与交易平台建设;建设基于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智能工厂的能源综合服务中心(6)发展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新模式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12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平台构建分布式绿色能源实时补贴机制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平台;挖掘绿色能源的环保效益,打造特殊的能源衍生品;培育第三方运维、点对点能源服务等绿色能源生产、消费和交易新业态。探索建立绿色货币计量、结算机制,实现电子化管理;构建基于绿色货币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生产实时补贴结算机制;拓展参与主体,将多元要素纳入绿色货币实时补贴范围。能源生产、交易、消费新业态灵活交易平台(7)培育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市场模式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8)发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新模式第一,实现能源大数据的集成和安全共享。实施能源领域国家大数据战略,积极推动能源大数据采集范围的拓展。第二,创新能源大数据的业务服务体系。鼓励基于能源大数据的创新创业,积极促进基于覆盖能源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等全链条的能源大数据的新业务应用与增值服务。第三,建立基于能源大数据的行业规划与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基于能源大数据技术,精确需求导向的能源规划新模式,推动多能协同的综合规划模式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9)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攻关第一,支持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设备研发。研制能量路由器、能量网卡等新型设备,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设施自下而上的自治组网、分散式网络化协同控制提供硬件支撑。第二,支持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研究信息物理系统能源流和信息流高效融合的调度管理与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信息-能量耦合的统一建模与安全分析关键技术。第三,支持系统运营交易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究多能融合下能源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技术;研究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的计算、控制技术;支持能源互联网的市场机制设计、交易体系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要任务(10)建设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制定能源互联网通用技术标准建设能源互联网质量认证体系研究建立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优先制定能源互联网的通用标准、与智慧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等相协调的跨行业公用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推动建立能源互联网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努力争取核心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建立全面、先进、涵盖全产业的产品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建立国家能源互联网质量认证平台检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国家能源互联网产品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及网络;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定期发布测试数据;建立健全检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3、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政策机制及保障措施政治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①三中全会对于全面进行能源革命的决心;②制订能源战略行动计划,以能源互联网为契机推进能源革命;③“互联网+”行动计划对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作用;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能源改革的目标等相关思想得到统一;[优势]①法律制度欠缺(保障资金安全和市场公平等);②政策机制滞后(扶持、税收、投融资政策等);③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能源价格波动和能源供应安全;[劣势]技术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一、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①公众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诉求强烈;;②互联网的引入导致能源行业创新及创业气氛良好;③对于进一步加强能源与互联网融合的呼声较高;[优势]①网络信息安全问题;②市场公平性问题;[劣势]技术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①第二大经济主体,拥有多年资本积累;②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需求旺盛;③民间资本市场活跃,积极参与能源行业;[优势]①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成本差异;②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③社会资本参与能源行业的途径和方式不足;[劣势]技术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3、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政策机制及保障措施政治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①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②部分新能源技术、发输电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开始投入市场化;③国际化成熟技术的引入和升级;[优势]①部分关键技术无法实现自主研发,国产率低;②部分关键设备和技术依赖进口,且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③适应于能源互联网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不足,缺乏必要的培养机制;[劣势]技术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3、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政策机制及保障措施政策机制体系经济政策层面财税政策层面战略规划层面投融资政策层面监管机制层面(2)政策机制3、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政策机制及保障
本文标题:能源互联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5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