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帶一路全球運籌正面觀點【中國94狂】3分鐘搞懂「一帶一路」如何讓中國邁向世界第一強權Postedon2017/03/23BO肥皂箱【2017/05/15更新】昨日(14)習近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時宣布,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建設資金的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約4400億元台幣),還將以各種方式提供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約3兆8百億元台幣)以上的基金或貸款。最終投資將達9000億美元(約27兆台幣)的一帶一路計畫,將是全球史上單一國家發起的最大規模的海外投資行動,也將成為繼美國主導重建二戰後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之後規模最大的經濟外交項目。【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中國在2014年底提出「一帶一路」,還誇口要超英趕美,稱霸全球,不過這非幻想,而是正在發生中!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計畫包含了66個國家,佔全球人口數的66.9%,佔全球30%GDP經濟規模,馬上來看看這個影響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版圖的史詩級計畫到底在搞些甚麼?(責任編輯:蔡沛宇)作者提供文/書廷理財日記中國大陸有一句話:二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五百年看北京,二千年看西安。前三個城市相信大家不陌生,但是西安呢?那不是滿是兵馬俑和寺廟嗎?為何會影響中國大陸的2000年呢?中國在2014年底提出:『一帶一路』預期超英趕美,稱霸全球!(絕不誇張)而西安就是這整個計畫的重要轉運點,兩千年看西安就是說:『一帶一路影響中國未來的2000年!』什麼是一帶一路呢?為了能夠讓中國和鄰國緊密連結,習大大決定用海陸全餐的方式,把大家的交通緊緊地抓在一起。【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過去有張騫通西域,當時他所走過的這一段絲綢之路,就是中國現在西進的道路,也就是一帶。一帶的計畫中,中國規劃三條超級鐵路,直接貫到歐亞大陸的各個角落。1.中國→歐洲2.中國→地中海3.中國→南海其中『西安』就是一帶計畫中,中國境內最大的轉運站,這也就是2000年看西安這句話的原因。【一路】: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商業繁榮的代名詞,在海上,中國也要建立它的絲綢之路。海上一路最主要有兩條航道。1.中國→南太平洋2.中國→印度洋→歐洲海陸合起來的五條大幹道,就是中國這10年主打的一帶一路計畫。作者提供這個計畫的規模龐大,包含了66個國家。佔全球總面積的41.3%,佔全球人口數的66.9%,佔全球30%GDP經濟規模,總值高達21兆!影響範圍非常大,稱得上是人類史上的第八大奇觀。作者提供這不是幻想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的幻想或願景,而是一個已經在發生的驚人事實!陸運-中國與歐洲連起來了:2011年初,中國的「渝新歐鐵路」上路,全長11,179公里,一路從重慶直通德國,別懷疑,就是一路!花田一路!上車兩個禮拜後,下車就到德國!作者提供(延伸報導:中視一帶一路專題)經過五年後的今日(2017年),這段鐵路已被擴展成「中歐班列」,從寥寥幾條鐵路線發展到39條運行線,聯通16座國內城市和12座境外城市,甚至能穿越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倫敦!運送時間只需傳統海運的1/3,運輸成本只需傳統空運的1/5,大大提高了貿易效率和便利性,中國94狂。作者提供(延伸報導:CNTV中歐班列首航)海運-新港口新運河朵朵開:2016年第四季瓜達爾港啟用,中國大手筆砸460億美元,讓原先花16000公里的海運才會到中國的石油。現在只需要3000公里就能靠鐵路送達,大幅節省了85%的路程!原先必須走新加坡麻六甲的商船,現在直接改走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另外幾十年來沸沸揚揚討論的克拉運河,過去一直因為資金和技術的困難卡關,但因為一帶一路的大策略,近兩年持續傳出要動工的消息。中國預計和泰國合作,投入360億美元,此舉將縮短1200公里的海運!中國一帶一路94狂,新聞直喊:『新加坡哭了,美國傻眼了』作者提供(延伸報導:深圳衛視瓜達爾港正式啟航琛圳衛視克拉運河)講完了歐亞區,再來談談美洲(就和你說了地理其實很重要),過去大家都是用老美的巴拿馬運河,也就是許多海上權力都在老美手上。於是在2014年,中國出資500億美元動工,預計在2020年完成尼加拉瓜運河,運河的深度和寬度狂勝巴拿馬。貨運的經濟規模也會是2.5倍,更重要是此舉大幅提升了中國的海上力量,中國94狂。作者提供(延伸報導:東森新聞尼加拉瓜運河)一帶一路的背後中國在想甚麼?1.讓天然資源更多方運到中國:能源的輸入除了影響經濟,更影響國防,所以一國的能源管道若太單一,就很容易被他國抓住要害。所以一帶一路策略中,持續打開更多運輸點,減少過度依賴,進一步鞏固中國的戰略安全!2.讓過剩的產能有更多出口多餘的產能要如何被消耗?靠的就是出口和內銷。依賴中國現有的貿易夥伴,出口的成長有限;而國內的消費市場成長也已經緩漲,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飄升。為了讓產能找到出口,就必須要靠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一帶一路策略幫中國把商品送到全世界。3.透過經濟貿易制定權成為霸主中國在一帶一路的開發和出資,幾乎都是史詩般的工程和創舉。這些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中,除了能發達進出口幫中國賺錢,更重要是,中國藉此掌握了遊戲規則的訂定權,並緊緊抓住和歐亞非各國的經濟關係。政論專家指出,一帶一路將在20年內,讓中國變成亞洲中心國&世界第一強權。作者提供一帶一路和我有甚麼關係?這個議題非常的大,這裡僅以我個人的角度發表感想(勿戰),我認為世界正在用超乎想像的速度在整合。GOOGLE打破了傳統對「專業」的看法,任何艱深的知識都可以「GOOGLE」,所以比起專家,跨領域人才在現代更吃香。智慧手機百倍提升了人們的溝通效率,社群讓20個人可以同時對話,視訊讓隔5000公里的2人可以一秒面談,跨國商業藉此蓬勃發展。而一帶一路正在架構更全面的實體網路,貨品和人才都會因此加速流動。從工作者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把更多有能力的人和商品,放到一個共同的大鍋爐中做競爭,這時候有沒有持續學習成長就有差了!有能力的人會運用一帶一路,將中國當作支點,跳板到全世界。但對於日復一日的停滯者而言,低創新和低附加價值的工作機會將消失,求職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壓迫。所以怎麼辦呢?要變強啊!變強的方法很多,但關鍵還是想要進步的那顆心,而我認為持續補充新知識,肯定是讓自己充滿動力的好方法。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的淺談,可以讓你對一帶一路有初步的了解。2017年8月22日一帶一路與第三方物流:兼論中國大陸物流運籌業之發展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林士清一帶一路涵蓋65個核心國家,覆蓋面積約5539km2,約佔全球總面積的41.3%;惠及46.7億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66.9%;區域經濟總量達27.4萬億美元,佔據全球經濟總量的38.2%。然而,一帶一路倡議以國有企業至當地市場投資基礎建設為主,對於中國大陸中小企業出口至當地市場的物流障礙仍高;此外,中國大陸亦缺乏日本在投資市場的物流網聯盟,以及韓國KOTRA設置海外共同物流中心協助韓商降低物流成本。是以,一帶一路倡議尚缺乏物流運籌產業提升發展的清晰途徑,筆者建議可參照第三方物流(3PL)引入一帶一路,並兼論中國大陸物流運籌業之發展。一帶一路(B&R)泛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theBeltandRoad,B&RreferstotheSilkRoadEconomicBeltandthe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OBOR),該倡議將涵蓋26個國家及地區44億人口,預計產生21萬億美元的經濟成果,分別約佔全球總量之62.5%及29.5%,堪稱全世界最長的經濟走廊。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一帶一路之英譯爭議,中國大陸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其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進行了統一的規範,減少坊間對一帶一路英譯的落差。在對外公文中,統一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SilkRoadEconomicBeltandthe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一帶一路」簡稱譯為「theBeltandRoad」,英文縮寫用「B&R」。一帶一路具有連結歐亞大陸經貿板塊之戰略思維,當中兩端的東亞、歐洲經濟發展勢頭較好,而中亞、中東地區經濟增長相對緩慢,加上產業分工體系的不合理,但是彼此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從橫向而言,貫穿中國、中亞及西亞;縱來看,連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並且不斷向中亞、東協、南亞等地延伸。此將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強調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與轉移,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理念倡議大於實體機制一帶一路並非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一套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仰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既有的雙邊及多邊機制,藉以協助既有的區域合作平台。不過,中國對所投資的涉外項目的管理上也發生了變化,中國團隊不但參與修建基礎設施,還參與日後的管理,不像之前建完即完成任務,交給當地人管理。當然,中國的「一帶一路」的一些項目也受到一些有關國家的抵制,拒絕參加或是不合作。針對《經濟學人》對一帶一路的評論,表示中國的古絲綢之路自七世紀時是一條連接中國和中亞、中東、非洲以及歐洲的古代通商要道,也是中國經濟和外交擴張的重要通路。迄今,從中國的陸地板塊及海洋板塊向西延伸之一帶一路多數沿線國家,尚處在工業化初期發展階段,不少國家的經濟高度依賴能源、礦產等資源型行業,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將率先在工程基建、建築建材、交通運輸、旅遊餐飲等領域,帶動對沿線國家的產品、設備、勞務和投資的輸出。但是,同時中小企業由於數量眾多,機制先進,通過國際貿易和海外直接投資等方式,形成了對特定地區行業的深入了解。中國物流運籌業之國際化途徑一帶一路倡議貫穿亞歐非大陸,連結東亞經濟圈及歐洲經濟圈,中間腹地廣大,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從歐亞大陸板塊的地緣經濟來說,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自古以來中國歷經不同朝代更替,但國力強盛之時都有影響周邊地區的能量,一帶一路是否為衡量中國國力再次復甦的指標,端視其政策執行後的影響。一帶一路之經貿合作其實有助於擴展物流產業的發展,包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沿線區域內之雙邊貿易及投資量將持續擴張,因彼此貿易投資量的擴張將帶來物流量的擴大,加強建設一帶一路的沿線區域海陸空基礎設施,遂成為重中之重,為中國大陸物流國際化途徑創造了兩項利基:一是電力、公路、港口、鐵道等基礎設施,有機會成為中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在沿線國家經營的優勢來源,工程承包項目的持續增長將拉動工程物流市場,從而提供新的成長空間。其次,伴隨區域互聯互通的建設快速成長及擴散,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運將增加新的航線及班次,陸水聯運通道將不斷地打通,而一帶一路區域內的航空貨運之規模將不斷地擴張,包含集裝箱運輸、散雜貨運輸及航空貨代業務等國際物流將快速成長。為強化中國出口產品之競爭優勢及突破中國物流業國際業化能量尚淺之困境,可透過「第三方物流」(3PL)機制引入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思維,強化中國大陸中小企業出口及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餘,亦可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務外包、以減少企業對物流設施的投資、克服內部勞動力效率不高等問題。事實上,觀察物流運籌功能日趨複雜化和全球化、庫存單位的增加、流通渠道的脆弱性和產品周期的縮短,以及透過第三方物流適當的政策設計,相關應用有利於整合及供應鏈的建立,並實踐中國物流國際化途徑。第三方物流(3PL)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連結中國大陸物流業目前缺乏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而且物流業本身亦缺乏深入的合作及交流,無法提供中國企業出口至海外市場降低物流成本及提高價值之後盾,中國大陸物流行為單一但服務標準並不一致,成為中國大陸物流業無法迅速國際化的制約,故可透過「第三方物流」機制來篩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當地物流商。所謂的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簡稱3PL),也稱作委外物流(logisticsoutsourcing)或是合
本文标题:一带一路 全球运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2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