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2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通史复习)
第二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标、考纲要求: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列举秦朝中央官职及职责;列举地方官职及职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察举制、监察制的内容及其作用;“推恩令‘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政治)2、列举汉代农业生产成就(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工程);列举汉代手工业成就(冶铁业、丝织业、造船业、陶瓷业);汉代的商业政策(经济)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列举汉代科技成就(数学、天文学、医学、造纸);汉赋的特点及其成因(文化)(一)秦汉的大一统:1、统一的历史条件(1)客观上:结束割据,完成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必然①经济上: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②政治上:各诸侯国废除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③民族关系上: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人心向背:长期战乱,人民深受其苦,渴望统一。⑤局部统一:长期争霸战争,形成局部统一(战国七雄),为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2)主观上:秦具备了统一的实力。①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强。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④秦王本人的雄才大略。广罗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2、统一的过程兼并战争(灭六国)南征越族(凿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拓展:对秦长城的评价:①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闻名世界,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②消极方面:它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国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不利于民族融合,它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意愿。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4、统一的意义3、秦朝的疆域(东南西北)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2)经济(3)文化(4)法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六卿,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统一文字(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律◎拓展:对焚书坑儒的认识: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核心:皇权的至高无上(1)含义:新亮剑P1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即为皇帝,体现了皇权的不让度性;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2)形成原因经济条件:政治条件: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历史教训: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模式;个体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政治需要。宗法分封制崩溃;封建制度的确立和统一国家的形成的需要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和周的软弱无力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地理因素:中国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大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消极作用:皇权加强,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加强思想控制,摧残文化;集权僵化,近代落后.(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作用措施朝代汉武帝颁“推恩令”、“附益之法”;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革官制,大力选拔人才。巩固西汉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思想控制: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确立秦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萌芽战国附益法。诸侯也知道朝里无人莫做官的道理,往往贿赂中央大臣,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附益法就是针对这个情况制定的。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帮助其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或者自己受贿,为附益,重者也至于弃市。1、汉武帝2、唐朝3、宋朝设立“中朝”,分割相权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门下、尚书,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分割相权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效率。P15二府三司制,架空三省,另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帮工机构,设“同平章事”为宰相,另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为计相,分割财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军事权,同时还设“三衙”分割枢密院的军权。P186、清朝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专制王权达到顶峰。P254、元朝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成祖正式设内阁,阁臣有“票拟”权,决策由皇帝“批红”,专制强化。P24裁撤其他行政机构,仅设中书一省,中书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相权反弹。P19皇帝秦律通行全国中央机构地方郡县制县下设乡、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秦朝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知识导图】沿革: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1、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中央地方君权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①建立皇帝制度: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1)皇帝制度的评价评价:它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特定时期,它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发展及反抗外来侵略方面是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它也造成了极端腐朽的封建专制,加强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对人民的精神束缚,桎枯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为百官之首,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御史大夫: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皇帝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诸卿(牵制)(统率)(统率)(虚设)直接控制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特色三权分立相互配合互相牵制不得世袭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度。第二,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3)地方机构——郡县制春秋已有,战国广泛设置秦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县以下设乡、里和亭。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唐代柳宗元写有政论文章《封建论》,认为中国封建制度是百害而无一利,并阐发了郡县制的优越性。c评价: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其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代奴隶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存在基础以血缘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任职方式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虽拓展周朝疆域,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中央政府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共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项目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二)秦朝经济发展秦始皇为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有何作用?(1)承认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移民垦荒。目的:加强税收作用: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2)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目的:加强税收作用:有利于密切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统一车轨,修驰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目的: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作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秦统一后修筑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为了保护路面,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当时陆上的交通工具除马之外,主要是车。车以马车为主,其次是牛车和其他类型的车。车轨统一后,无论是什么车都可以在全国各地的交通大道上畅通无阻。统一车轨是在统一道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公里2).初步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a南征百越,设立桂林、南海、象郡。b北击匈奴,内地移民戍守垦荒,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c打通西南夷(云、贵、川),设置行政机构,促进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3).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交通)3.、暴政而亡,为后世王朝提供了治国教训。秦始皇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严刑酷法。2)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3)大兴土木,苦役百姓:修阿房宫、修骊山陵墓、修长城、伐南越,戍边疆等。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背景具体内容作用影响秦的统一①确立皇帝称号;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④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郡高于县,郡守、县令(县长)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二、汉朝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王莽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长安一)汉的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并有所发展演变:中央:三公九卿的变化及影响三公九卿“内朝”即中朝、“外朝”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问题”,七国之乱景帝削
本文标题:第2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通史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2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