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郑愁予文本9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简介《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它是作者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83年获爱荷华大学创作艺术硕士学位。1985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代表作品:《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错误》等。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所以在诗作中看到的是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台北《中国时报》与花旗银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入的诗集。《错误》——一个凄美的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一、整体把握二、整体结构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是开篇的三句诗,“我打江南走过,……,如莲花的开落”。第二节是从“东风不来,……,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第三节是最后三句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是个过客”。三、局部分析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打即从、自,意思是:我路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女子貌美如花。莲花开在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十个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第二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句也与上句相对,莲花等到季节才会开放,正如柳絮没有东风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的春天的小城怎不寂寞。思妇眼中怎会不如此。景语,情语也。青石板路,日落黄昏,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闭”,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至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跫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节,作者采用了过客的视角来展现思妇的忧伤之情,并通过层层渲染准确的体现了思妇相思之情,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帷不揭”对“窗扉”的烘托。第三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了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四、诗歌剖析从诗句来看,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是,连用四个比喻,反映了这个女子的心如江南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起来,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而她甚至封闭到了恋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她在等待,苦苦的守候着。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远的“达达”的马蹄声,她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她”苦苦等待之人。然而残酷的事实是,“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心里充满失望。五、诗名解释美丽的诗名错误,是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错误,是“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错误,是“我”的错误。六、诗歌主题美丽的主题诗中思妇思念游子,实则是游子思念思妇,游子是作者,而思妇是故土、故乡。处在那个动荡年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然而,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因此游子抒发对故国之思是合情合理的,认为此诗是乡愁诗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文标题:错误1 )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9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