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
旅游产业融合和新业态研究组长:莫济强组员:叶永青辛君美方敏郑健旅游产业融合篇一、概念研究产业是“由提供相近商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具有某类共同特性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产业的基础”。融合是“朝着一个点运动或者是两个或更多要素的汇合,或者是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969.综合已有研究,可以认为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放松管制和管理创新而导致不同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使各产业之间联系更紧密,产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最终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2、旅游产业融合国内研究方面,颜林柯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或者旅游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逐步形成新产业或改造原有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张辉,秦宇.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年度报告2005:走向开放与联合的中国旅游业[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24-234.国内学者杨颖将旅游产业的融合分为: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如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奖励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房地产旅游、公务旅游、节事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和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一共两大类。举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8一味追求旅游产业的开发而无暇顾及文化的灵魂功能竭泽而渔一味只为文化产业的创意而忽略旅游的载体功能缘木求鱼融合是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至高境界前言9文化产业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加工对象,为市场提供文化意义的消费,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大,产品附加值较高,价值链较长,是典型的绿色经济。旅游产业以地域为单元,以自然、文化资源为开发对象,为市场提供休闲意义消费,对自然和物质文化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需求弹性较大,产品附加值弹性也大,产业链较长,也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一、旅游与文化产业解读10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载体与灵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文化就是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旅游就是开拓市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上开天门下接地气11二、时代性放眼世界,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方兴未艾,这可说是全球化、信息化和绿色环保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间软实力、综合实力的全方位竞争,有四个强劲发展趋势趋势之一:旅游与文化产业均被列入国家战略,与国家形象、国家品牌息息相关,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强化经济效益。趋势之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增长的最新动力。12时代扫描趋势之三: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贵在拓展国际竞争力,最大目标是在经济回报的基础上,提升国家形象,传播本国文化,增强软实力。趋势之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创新精神、鲜明个性是其核心,增加技术含量,突出时尚感觉,寻找传统与现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意义一步13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价值取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既是典型的融合经济,又是独具特色的绿色经济,是符合我国国情特点,有利于发挥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升我国旅游与文化形象,调整与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1、产业融合是在政府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受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物质和文化需求的科学途径。虽然我国很多物质产品都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而旅游与文化融合产品和服务仍是一个新的增长空间,潜力巨大。142、科技创新为产业融合的功能拓展提供新的技术与方法,使得产业融合更具经济属性和催生一批融合经济的新业态,产业融合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内在价值、品牌、信息化和集约化水平,更能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使之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和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以旅游文化产业融合为纽带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群。3、产业融合有涉及地域广、就业容量大、就业灵活性强的特点,尤其是解决两民的(农民和知识性人才)重要产业部门,这既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就业艰难的基本国情,又符合充分就业、保持稳定的国家战略。154、产业融合是文化软实力打造的核心,二者的融合具备了单一旅游产业和单一文化产业很难具备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软实力和提高影响力的主要产业。印象丽江演出现场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价值取向16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在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建立“产业资本+金融资本+IT资本”,构筑我国旅游新经济体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把产业融合作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进行培育,大幅度提升这种融合经济的总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形成我国物质产品和旅游文化产品、生产部门的合理比例和优化布局。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价值取向172、把产业融合作为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使之成为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和高速增长的引擎,把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和资源开发转移到依靠人的素质、创意和技能上来,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诱导作用、溢出效应和引领作用。3、金融危机导致拉动内需提升议事日程,金融危机又使得旅游与文化产品的特殊需求明显增加,这给产业融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发挥旅游与文化的消费、娱乐和休闲功能,把受众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内需的增长。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价值取向18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之路(如何发展)第一,顺应产业融合的发展需求,以产业融合为主体,以新旅游经济体培育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产业融合的体制性难点,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经济的基本框架,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在旅游与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造行业和区域之间的壁垒,促进旅游与文化资源及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19第二,顺应产业融合的社会化发展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革现有审批制度,更加广泛的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与文化建设,更大规模的引进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项目,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20第三,按照产业融合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区域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采取立地条件下的发展策略,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规避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同质化发展模式,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21五、未来的呼唤(前景)作为具有5000年文化传承新兴经济体,我国以创新精神加入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以产业融合为主体,以新旅游经济体培育为动力,既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又可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实际需要,同时这也是对全球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彩化的贡献,旅游与文化共同缔造的融合经济即将来临。新业态开创旅游新天地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新业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业融合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的大量出现是产业融合的表现特征。业态一词来源于日本,产生于零售领域,指的是零售点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即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日本安士敏先生认为:业态是定义为营业的形态它是形态和效能的统一,形态即形状,它是达成效能的手段。随着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和分工细化,行业和产业已难以全面描述旅游业的发展状态,因此,旅游学者将商业中的业态引入旅游业,称之为旅游业态如今国人出门旅行,看啥,玩什么,怎么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式的观光游早已成为历史。人们除了遍访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还把脚步伸及到古镇乡村、厂矿车间、革命圣地、潮流都市、碧海沙滩、主题公园等新的好玩之处,把目光投向实景演出、民间技艺表演,购物,各种疗养等精彩纷呈的新舞台上。这就是说明新业态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客观环境的呼唤了回想过去的10年,我国旅游业新品迭出,业态日丰,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与繁荣,逐渐地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人们也从旅游业这个幸福产业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乡村旅游主要在近10年兴起的乡村旅游,已由当初一家一户从事的“农家乐”,扩展到兴建乡村休闲农业产业园区等许多新的业态,可以满足游客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需求。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接待休闲旅游人员超过6亿人次,农家乐达150万家,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超过2万家,带动了1500万农民就业。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自驾游自驾游是观光和休闲的结合,也是观光到休闲的过渡。传统的旅游很大程度上受交通的制约,而自驾游让游客的“腿”得到延伸,因而更加灵活、舒适,更显个性。自驾游的兴起也带动了房车、露营地等相关行业。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邮轮游在海上旅行,邮轮已不仅是航行工具,更似一个移动的星级酒店。据统计,2011年中国大陆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62艘次,同比增长16.6%;其中母港艘次为142,同比增长49.5%;邮轮出入境旅游人数50.4万人次,同比增长60%以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旅游这是旅游业态另一个突出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旅游电子商务已普遍应用在旅游行业中。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有着天然的耦合性,旅游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生活化应用的一种形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重新构建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条。谢谢!
本文标题: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9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