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轮复习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有益探索模式形成专题概述:一条线索: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其经济政策的演变。三个重点一个难点:分析苏联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原因和评价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在三年的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A、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B、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外交上:与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评价《布列斯特和约》: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国是苛刻的:俄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从结果上看:苏俄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息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非常政策”严峻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外内容评价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材料三: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这些材料反映了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严峻的形势?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叛乱③经济情况极为糟糕,理解历史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1)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2)¾国土被敌人所占(4)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3)经济情况极为糟糕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面临的形势: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背景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极端困难)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方面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食物配给制,一切生活用品国家统一分配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普遍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特点: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论粮食税》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理解历史1918--1920年,苏维埃国家进行了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协约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战争,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三年艰苦的内战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依然适应苏俄以后的发展呢?4、评价:实质:积极作用:失误:①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①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②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如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平均分配等)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特定环境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阅读下列材料: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相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列宁文集》1)材料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这一政策实行的目的。(1)巩固政权;(2)加快向共产主义的过渡3)材料表明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分析原因。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这一政策造成社会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是苏俄理想的政策?是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材料: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材料一中的流传说明了什么?从材料二中看出,当时采取这种政策除了战争的需要,还有什么目的?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材料二: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材料三: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战争和灾害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阶级敌人乘机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背景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寻找新模式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标志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阅读教材)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内容政策(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平均主义)(按劳取酬)3、内容(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固定粮食税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实行工资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可新经济政策,有人指责列宁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一位俄共元老甚至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在1922年召开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法国共产党代表团像小孩一样嚎啕大哭,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将严重损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甚至有人以自杀抗议这一“倒退”,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满。1921年8月,苏俄著名象征派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两句小诗:“看,莫斯科忍受饥饿,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大批共青团员退团,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也有很多共产党员退党。这些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无法理解新经济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倒退。他们想不通!新经济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吗?思考提示:从该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等方面来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理解历史4、特点和实质(1)特点: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胜战时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原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新经济政策有什么样的作用?共同探究项目年份农业总产值%种植业%畜牧业%粮食(万吨)牛(万头)191310010010076506060192067647245195250192511210712172476210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10013.875.5108.15、新经济政策的评价:积极:消极:①实践: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巩固工农联盟、从而巩固苏维埃政权。②理论: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实际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实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胜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1、从内容、管理、经济体制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认识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2、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必然性?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从上面的内容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1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