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传统文化XS153007 9.3道教
第二节中国传统道教一、道教的渊源道教有三大基本源头: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战国时期,齐国形成了黄老学派,尊崇黄帝和老子。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了黄老道,由政治思想转变为宗教学说,活跃于民间的黄老道是道教的前身。二、道教的建立东汉时期三大道教经典——《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和《老子想尔注》的出现,是道教信仰和道教理论形成的标志。早期道教派别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相继出现,是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道教教主张道陵在蜀中鹤鸣山修行悟道,创立五斗米道(天师道),尊太上老君(老子)为道祖,奉《道德经》为经典。东汉灵帝时期,奉事黄老道的张角创立了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东晋时期,葛洪创立了道教教义的理论体系。葛洪的代表作是《抱朴子》。该书在极力推崇神丹长生之术的同时,认为应把儒家纲常名教思想吸收到道教教义之中,创立了道教的“丹鼎派”。东晋以后出现的三皇经,灵宝经,上清经这三组道经最为重要.即三洞真经。上清经的问世及传布,在道教内部开创了一个新的派别-茅山上清派,陶弘景成为南朝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称其为山中宰相。茅山派的形成标志着自葛洪以来江南士族道教徒以神仙道教改造旧天师道团,创立官方化的正统道教的完成。在北方,北魏道士寇谦之把儒家的纲常伦理列为道教的内容,讲求佛道双修,后人称之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经过南北朝的改造,逐渐使上层化的官方道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得以健全和充实,从此受到统治阶级的信奉和推崇,开始步人昌盛期。三、道教的兴盛和发展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制定了尊奉道教为皇家宗教的崇道政策:他尊老子为其祖先,表明“道大佛小”,颁布《先老后释诏》规定“老先、次孔、末后释宗”。唐太宗李世民再次下诏规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唐高宗李治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首开给老子册封尊号之先河;尊《老子》为上经。唐玄宗于开元九年(721年),亲受法箓,成为取得道士资格的皇帝;开元十九年(731年),令五岳各置老君庙;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亲注《道德真经》,并把《老子》列入科举考试范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将道士当作皇族看待。同时他还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大力倡导斋醮,制作道教音乐,制定道教节日。唐武宗是中晚唐的皇帝中崇道最突出的。在唐朝近300年的时间里,唐帝王以道教为“本朝家教”(或谓“皇族宗教”),始终扶植和崇奉道教,因此,促使道教在教理教义及斋醮仪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在唐代,较大的道派是茅山宗,其次是楼观派,此外还有张天师一系的复起。楼观派以陕西周至县楼观为它的活动中心。至中晚唐时,逐渐形成龙虎山天师道,即所谓龙虎宗。这一派在帝王扶植下迅速壮大,为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时期不少帝王仍因袭唐朝崇道之风,其中后周世宗柴荣崇道最为突出,他对自己取得帝位进行神化。北宋历代帝王承袭唐朝道儒释兼容和对道教崇奉扶植政策,其中真宗、徽宗尤以崇道著称。宋真宗时期,宣扬天神降临、天书下降,尊神明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宣扬“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如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封妈祖为“南海女神”;此外,徽宗也实行尊道贬佛的政策。北宋灭亡后,山东、河北一带出现了汉族士人创造的新道派——太一道、真大道和全真道。全真道,又称全真教,是道教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教派,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传有七徒,称为“全真七子”,其中以丘处机最为突出。元代以后道教基本被划为正一与全真两大派。四.道教的衰落朱元璋在礼部下设置道录司作为管理道教的最高机构,颁发度牒制度来限制道士数量。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利用方士为其出谋划策、制造舆论,即位后更利用道教为其巩固统治地位。朱棣多次遣人寻访大师张三丰;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于永乐十年(1412)派遣三十万军民,在武当山建成庞大的道教建筑群来供奉“护国有功”的真武大帝。明世宗是明朝皇帝中崇道最甚的一位,明穆宗鉴于其父崇道过滥,对道教采取了打击、抑制的政策,但他也爱好服食丹药。明朝道教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中后期的道教世俗化和民间化。明清之际,大大小小的民间宗教组织多达百余种,这是道教通俗化、世俗化的结果。清朝统一全国后接受了佛教,对道教采取了严格的防范和抑制的政策。从乾隆开始,满清皇室对道教的贬抑越来越强。乾隆宣布藏传佛教为国教,对道教的活动限制不断加强。五、道教的信仰特征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道教的教义思想和神仙方术,均从此发生出来。“道”在老子的《道德经》里被看作超时空的永恒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道家讲的“道”是自然之道,是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反对人为。而道教说“道”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人若得“道”,即可成仙成神,长生不死,这种对生和现世的眷恋与执着,全然没有道家那种旷达与超脱,这是与道家的最大差别.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这和其他宗教派别讲“灵魂不死”的也有很大的区别。佛主死,道主生;在佛教那里,精神的超越与肉体的死亡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必须苦行乃至舍身才能成佛,但道教却连肉身也要长生不死。这是道教和其他宗教派别的根本不同。道教的基本经典是模仿佛教《大藏经》而编篡的《道藏经》,简称《道藏》。最早于唐太宗时开始编篡,最后的一次编篡是明万历年间。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就是这一版本。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XS153007 9.3道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3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