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儿推拿第一章小儿推拿概述小儿推拿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小儿推拿发展简史中国古代诸多医学文献中均有关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并且将其作为预防小儿疾病的手段。如1500年前中国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就记载了捏脊治疗小儿腹痛、厌食等疾病,1000多年前唐朝医学著作《千金要方》记载:“小儿虽无病,早期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治疗小儿鼻塞流涕、腹痛等疾病。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学盛于宋。正是按摩学和儿科学的成熟,为明代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约在500年前中国明代,系统总结前人的临床经验,编著了大量的小儿推拿专著,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小儿推拿体系,完善了中医推拿学的内容。小儿推拿最早的著作《按摩经》(又称《小儿按摩经》)被收在杨继州编的《针灸大成》(1601年)之中。《按摩经》为四明陈氏所编著。书中对小儿推拿穴位,除日常通用的经络穴位之外,记载了数十个特定穴位。小儿推拿手法有十数种,除掐揉按穴之法外,还有推、运、搓、摇、摩等等,并有复式操作法十八种。清代中医小儿推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有关著作频繁增多和诊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可以说小儿推拿学始于明而盛于清。《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1604年)系太医龚延贤所著,是流传最早的单行本。其书分为三卷,对小儿推拿十二手法(复式操作法)论之甚详。被誉为“推拿最善之本”。《小儿推拿秘诀》,是周岳甫所编著。周岳甫,字于蕃,其著先后四次刻行,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张振均在其所编著的《厘正按摩要术》中引用甚多。清代小儿推拿专著影响较大的,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潜奄的《幼科推拿秘书》、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徐崇礼的《推拿三字经》、张振均的《厘正按摩要术》此外,还有夏鼎的《幼科铁镜》,以及陈复正的《幼幼集成》。辛亥革命以后出版的小儿推拿著作有《推拿易知》、《推拿抉微》、《窍穴图说推拿指南》、《增图考释推拿法》、《推拿捷径》、《小儿百病推拿法》等十数种,还翻刻印行了一些明清时期的小儿推拿专著。总之,明代以后500多年来,又经过中国医生的大量临床实践总结,不断对小儿推拿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现有的具有良好疗效的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流派1、推拿三字经流派该派常用穴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较其他学派简单,归纳起来只有推、拿、揉、捣、分合、运六种。主张取穴少而精,还强调用“独穴”治病。2、孙重三推拿流派该流派常用的穴位有70多个,手法以按、摩、掐、揉、推、运之法最常用,搓、摇多做辅助,手法轻巧、柔和、渗透,并继承了林氏“十三大手法”——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等。3、张汉臣推拿流派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70多个,但常用的仅10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上该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治病过程中必须时时顾护正气。3、小儿捏脊流派该流派手法有八种,称为“捏脊八法”,即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个基本手法。捏脊手法亦分补泻,捏脊从长强穴开始至大椎穴结束为补法,反之则为泻法;若捏一遍补法接着再捏一遍泻法,补泻法交叉进行则为平补平泻法。4、海派儿科推拿海派儿科推拿学术特色在于兼收并蓄,着重创新。该流派手法除了继承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等传统八法外,还融入了上海地区的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三大流派的手法,并称之为“推拿十六法”。第二节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一、五脏特性万全提出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这一论述明确提出小儿五脏特性是: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脾常不足生理方面:脾(胃)的形态和功能尚未完善成熟,而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多,且日渐增多,故而脾胃的形态和功能与日渐增多的需求相较,在生理上就常显不足。脾常不足病理方面:在小儿脾胃运化能力相对较弱的基础上,加之小儿乳食不知自节,稍有喂养失当,则易为乳食所伤而患伤食、食积、呕吐、腹痛、泄泻、疳症等脾胃病症。肺脏娇嫩生理方面: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肺气的充足需脾气的充养,小儿“脾常不足”,抗病功能较弱,难以充养肺气,故肺气亦不足,卫外不固,此即生理之肺脏娇嫩。肺脏娇嫩病理方面:生理上肺的卫外功能相对不足,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稍有护养失宜,则每易为外邪、时疫之邪所侵,不论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受,均易先犯于肺,而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肾常虚生理方面:肾为先天之本,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及骨髓、脑髓、发、齿、耳等的发育都与肾有关。小儿先天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充盛。即为肾常虚。肾常虚病理方面:由于先天肾精未充,故小儿常见与先天肾气不足有关的疾病,如五迟、五软、遗尿、解颅等。后天患病之后,日久则较成人更易发生肾气虚衰之症。肝常有余生理方面:肝属木,旺于春,主生发少阳之气,生理的肝常有余是指小儿生发之气旺盛的特征。同时由于肝肾同源,生理上肝得肾水济济而不过于亢盛。肝常有余病理方面:小儿易动肝风。心常有余生理方面:心主神明,心属火,属阳,小儿体属纯阳,生长发育迅速,心阳自然有余。心常有余病理方面:小儿患病心火易炎,邪易内陷心包,上扰神明,临床表现出现烦躁不安,甚至蒙蔽心包,发生神志昏迷。二、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含义:脏,指五脏,腑,指六腑;娇,指娇弱,不耐寒暑,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具体就是指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有形成份;气,指生理功能活动;充,指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时期形体结构尚未成熟,其生理功能也未健全。(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主要表现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学说,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明显。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体未充(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含义:生机,是指生命力、活力。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并不等于“盛阳”,也不是“有阳无阴”。纯阳=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三)“稚阴稚阳”与“纯阳”关系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前者是用静的观点论述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幼稚不足;后者是用动的观点概括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二者是动和静的关系,亦是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三、病因特点(一)先天因素(二)外感因素(三)乳食因素(四)意外因素(六)医源因素(五)情志因素四、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生理基础: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即“稚阴稚阳”(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发病容易的主要表现:1.肺系疾病2.脾胃疾病3.时行疾病(传染病)4.心肝病证5.肾经疾病(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传变迅速的主要表现1.易虚易实2.易寒易热(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1.小儿为纯阳之体,组织再生修复力强;2.病因单纯,无七情、色欲伤害;3.痼疾顽症较少;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容易恢复健康。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1、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的名称及年龄界限。2、熟悉小儿时期生长发育正常规律,各年龄段的生理及发病特点。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1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中医的养胎、护胎学说、(孕妇应注意: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谨避寒温、劳逸适度、药物禁忌)胎教学说。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生理: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阴道出血、乳房肿大·······病理: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围产期:孕28周~7天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生理:生长最快······病理:脾胃——外感合理喂养(断奶-添加辅食)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生理:心智发育快--病理:外感——脾胃-合理喂养(营养)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生理:语言行为发育-病理:热病、肺系、脾胃、免疫······养护饮食、户外活动、智力开发--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生理:接近成人--病理:调护体格、生理卫生、心理、疾病、病灶清除七、青春期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影响,有一定差异,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近几十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生理:大发育、性成熟--病理:调护:心理、精神教育、自我管理、行为习惯小儿的生长发育一、体格生长关于小儿体格生长,有各项生理常数。这些生理常数,是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加以统计得出的,可再用于临床,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为了实际应用的便利,又按小儿体格生长的规律,列出一些计算公式,临床可以此来推算出各年龄组儿童的生理常数。(一)体重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高。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体重可以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状况和衡量小儿营养情况,并且是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二)身高(长)出生时约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约10cm。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7×年龄身高(长)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有关,身高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此外,还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测定。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三)囟门囟门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前囟的大小是指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四)头围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约为54~58cm。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常提示为解颅(脑积水)。(五)胸围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新生儿胸围约32cm。l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一般营养不良或缺少锻炼的小儿胸廓发育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胸围超过
本文标题:小儿推拿(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5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