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三、提高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
专题三提高描述与阐释事物的技能一、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主要针对图表型主观题、或者材料内容比较抽象、离学生实际有点远的主观题而言的。这些题目的设问大多为“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现象或道理’’、“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治信息如何理解或看待这一现象或问题等。这样的题目或者因看不透材料而表述不准确,或者是只留在表面性的陈述上,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描述或阐述事物而失分。所以,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深入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问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总结性、归类性、表面性表述,更要运用教材理论进行表达。1、由表及里由表及里也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要根据答题的需要,描述时要进行必要的阐释,即先描述现象(材料所直观呈现出来的),后透过材料,由表及里,看事物的本质,阐释事物的本质、规律、趋势。请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问题。(1)说明上述漫画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何启示?(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谈谈创新驱动江苏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正确面对兼并和破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2)①材料二反映出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产值逐年上升,区域创新能力逐年增强,为江苏GDP逐年增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②创新驱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驱动有利于加快转变江苏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江苏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提高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省份。【解析】本题作为图表型主观题,对图表信息的表述,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注意分析出其隐藏的教材理论。第(1)问,表面信息是企业因没有核心技术而陷入困境,实质上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欠缺,而要改变这一问题,就需要转变经营战略、加强技术创新。第(2)问,表面信息是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GDP总量都在逐年增长,实质上发明专利和高新技术代表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看到这三者的关系,即创新能力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对于创新的经济意义,需要多角度分析,包括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等。【点评】描述和阐释时要先分析,后综合。先把信息获取全面,后综合、整合,把比较多而零乱的信息按一定的线索进行整合。先描述,后阐释。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发展趋势等的说明和解释。2、由此及彼由此及彼强调的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则要分别描述和阐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①联系图1、2,1990一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家电普及率都呈增长趋势。说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②家电普及率提高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动力功能,从而为居民收入提高创造条件。③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各种家电普及率增长速度不同,电脑增长速度最快,说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优化,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逐步扩大。【解析】图1体现的是居民的消费情况,图2体现的是居民的收入情况,由此可推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的增加刺激了居民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使得居民收入增加。【点评】如果在图表中出现两类、两组、两种及以上的信息时,要注意分析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比例关系等。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就是解题的重要信息依据二、一分为二辨析法这主要指向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这类题目要求对所涉及的观点、现实、影响、数据等进行全面、透彻分析,解答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辨析方法。首先,要辨时是非、功过、得失等,既看到观点、现象中的合理之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又要看到其不合理之处或必须否定的地方;既要看到某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意义),又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危害);图表类主观题既要看到图表反映出的成就,又看到图表中隐含的问题。其次,在是非、功过、得失分明的前提下,透彻分析合理与不合理的原因,做到有是论是,有非论非;细化阐述功与过、得与失、成就与问题等。1、图表题中的一分为二例1上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从题目中图所示,可以看出,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方向变化,故①表述不符合题意;适度的收入差距能提高效率,但是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效率会降低,故②④表述符合题意,③表述不符合题意。【点评】图表曲线类选择题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题型,主要集中在经济常识试题中,例如需求曲线、拉弗曲线、微笑曲线、生产成本曲线等。此类试题多以图表和曲线作为试题背景,同时结合一定的时事材料,凸显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2、影响类题中的一分为二首先,要根据材料及设问进行分析,弄清是对谁的影响,例如是对国家、对企业、个人的影响,还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果没指明的话就得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其次,要注意运用辩证的关系分析,一般而言,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非常困难’’,但民生仍然是财政投入的关键点。中央财政在2009年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O元的标准,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材料二2009年1月,某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8类人员共67万人发放消费券,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消费券可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额的现金,还可以享受程度不同的让利折扣。此外,各地还出现了其他形式的消费券。“混用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和企业让利,但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一定的现金混用。如游客每花40元现金,可以使用1O元旅游消费券。“让利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让利,也与现金按一定比例消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对我国经济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治标不治本,有局限性。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答案】发行消费券会提高低收入居民的福利,刺激消费需求。能起到扩大企业产品销量的作用。消费券在短期内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刺激宏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局限性:①单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引发消费,会增加政府的负担,增加政府的执行成本;②单独使用消费券会使居民把本来用于消费的钱储存起来,消费需求不一定会扩大;③发放消费券是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解析】回答此题首先把握设问所指向的三点: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消费券发放可以减轻居民的消费负担,刺激消费需求;消费券有利于刺激消费,增加需求量,需求引导生产,从而促进生产的扩大;消费券能够扩大和刺激内需,刺激宏观经济的增长,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此题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立足对消费的了解,分析其局限性。与第一问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正反对比考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局限性,我们不得不考虑:消费券的发放能否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能否扩大内需?单纯的通过财政刺激消费,能否保证国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后得出结论,即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本文标题: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三、提高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5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