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测试题
【精品资源】临川一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满分课堂--化学能与热能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2·8H2O与NH4Cl反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放热、吸热反应的了解情况。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以及燃烧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只有D项为吸热反应。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解析:化学反应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的放热反应开始也需要加热;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答案:BC3.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试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O2和H2O,试比较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3H8及CO所需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反应方程式为C+H2O高温CO+H2为吸热反应。(2)C3H8+5O2====3CO2+4H2O44m5×44m×322CO+O2====2CO228m21×28m×32即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3H8及CO所需氧气的质量比为5×44m×32∶21×28m×32=70∶11答案:C+H2O高温CO+H2吸热(2)70∶11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B.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C.化学能可转化为电能D.化学能可直接转化为机械能解析:化学能是不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的。答案:D2.下列关于陶瓷烧制过程中的守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于整个制作过程中会造成原料(如黏土)的损失,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此不成立B.整个制作过程中总质量、总能量肯定是守恒的C.整个烧制过程中质量守恒但是能量不守恒D.因为是个开放的体系,无法讨论守恒问题解析:分析问题要注意选好研究的对象,守恒规律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反应体系,从整个反应体系来看总质量、总能量肯定是守恒的。答案:B3.对于陶瓷烧制过程中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整个制作过程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B.整个制作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C.在将陶器放入窑炉之前只发生物理变化,放入窑炉之中点火之后只发生化学变化D.在将陶器放入窑炉之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但放入窑炉之中点火之后只发生化学变化解析:整个制作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案:B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其他还有光能等。答案:B5.下列不是化石能源的是()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解析: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故选A。答案:A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解析:A选项是放热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B选项是吸热反应,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选项是放热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7.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硝酸铵解析:NaOH、CaO溶于水放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无水乙醇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答案:AB8.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解析:盐酸与镁片反应产生H2,同时放出热量。饱和石灰水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有Ca(OH)2固体析出。Mg与盐酸反应放热,则MgCl2与H2的总能量相对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要低。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晶体(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3)Mg+2H+====Mg2++H2↑(4)小于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B.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与反应条件无关C.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和SO2等有害气体D.化石燃料汽化后燃烧,燃烧效率将降低解析:无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发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发条件,而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是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引发条件”和“能量变化”不能混为一谈,有许多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并不能进行,如铁粉和硫粉、氢气和氧气、汽油燃烧等。常温下不能进行的原因是缺乏“引发条件”——反应开始所需最低温度,故选项A错误;B项说法是正确的;化石燃料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含有一定量硫,故不经处理就直接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CO、SO2等,所以C项说法正确;化石燃料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能减少SO2、CO等有害气体的生成,还可使其燃烧更加充分而提高燃烧效率,故D项错误。答案:AD2.右图是两个反应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比较图,对于A、B两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A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也是放热反应B.A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是吸热反应C.A反应是吸热反应,B反应也是吸热反应D.A反应不需要加热,B反应必须加热解析: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但是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与反应加热不加热无关。答案:B3.“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解析: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油中含C、H等元素,而H2O中只含H、O两种元素,水不可能变成油。答案:C4.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A.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里B.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C.在空气中加热均可生成多种氧化物D.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漂在水上解析:A项中,金属锂的密度为0.534g·cm-3,会浮在煤油的上面,故A项错误。B项中,通常状况下,碱金属都属于软金属,即硬度小。密度最大的铯仅有1.879g·cm-3,熔点最高的锂仅为180.5℃,故碱金属密度小、熔点低,是正确的。C项中,在空气中加热,Li与O2反应只生成Li2O,即C项错误。D项中,铷、铯的密度均大于1g·cm-3,所以D项也不正确。答案:B5.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C.卤素各单质都能和水剧烈反应D.卤素单质都能和H2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解析:卤素能与其他非金属化合,如H、C、O等。卤素单质越活泼,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熔沸点越低。卤素单质中只有氟能与水剧烈反应。答案:D6.砹(At)是核电荷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砹化氢(HAt)很稳定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C.砹是有色固体D.AgAt不溶于水,NaAt的熔点较高解析:卤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随着非金属活泼性增强而递增的,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氟化氢最稳定。砹的活泼性较F、Cl、Br、I都差,其氢化物应该不如碘化氢稳定。卤素单质有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特性,砹为卤素,其单质也应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卤素单质氟、氯、溴、碘均有颜色,砹单质也必然有颜色。卤素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递增熔沸点递增。氟、氯单质为气态,溴单质为液态,碘单质为固态,砹是比碘相对分子质量还大的卤素,肯定为固态。AgCl、AgBr、AgI均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依次可推知AgAt也不溶于水。NaCl、NaBr、NaI等卤素的碱金属盐都属于离子晶体,NaAt也属于离子晶体,因此有较高的熔沸点。答案:A7.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密度比钠小③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CO2④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的相同⑤是还原剂A.只有①B.③和⑤C.②和③D.①和④解析:碱金属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活泼性增强,故①错。Li+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故④错。答案:D8.在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爆炸着火。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是由物质的本质决定的,不能降低。故选C。答案:C9.周期表中关于主族元素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C.第n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为+n,负价绝对值为8-n(n≥4)D.第n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2On,氢化物分子式为RHn(n≥4)解析:对于主族元素,其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也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且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加等于8,故A、B、C项都正确。D项中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是R2On,但其氢化物的分子式为RH8-n。答案:D10.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19B.18C.16D.9解析:根据以往知识,符合X2Y和X2Y2形式的分子式有Na2O、Na2O2和H2O、H2O2两组,但第二组不符合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的条件,第一组不仅符合,而且选项中有。答案:A11.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氨气B.四氯化碳C.氮气D.二氧化碳解析:在书写共价分子的电子式时,应注意:①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即使未参与成键也必须全数标出;②要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的对数;③较复杂的分子要标对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原子间的连接方式不一定是分子式书写的顺序。如HClO的排列顺序为HOCl,而不是HClO。A项中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没有全部标出;B项中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也没有全部标出;D项中C、O共用电子对数标错,也不满足8e-稳定结构,正确写法为:。答案:C12.锌片与盐酸的反应属于()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既是吸热反应又是放热反应D.都不是解析:金属与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8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