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
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一、社会背景公元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末期,中国处在宋、辽、金、西夏多民族政权的并列时代。宋代初期,统治者重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思潮中,出现以理学为代表的哲学派别,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在建筑工程中产生了新的结构体系,如以应县木塔为代表的木构高层筒体结构,成为现代筒体结构的先驱。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中国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法典《营造法式》,它所制定的法则反映出北宋建筑已具有较高的标准化、定型化水平。建筑艺术方面,从群体组合到个体建筑,造型都有许多新的变化。群体不仅纵深加大,而且注意前导空间的处理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个体建筑平面形式多样,屋顶组合穿插错落,立体轮廓丰富多彩。同时配以多种类型的彩画,多种手法的雕饰,多种造型的门窗装修,共同形成了柔和、工巧、秀丽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风格与宋稍有不同,较多地继承唐风,金代建筑风格则更近宋代。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二、建筑概况•都城宋代都城突破了唐代的里坊制度,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北宋都城汴京又称汴梁或东京(河南开封),城内遍布临街店铺,形成了按行业成街的情况。•宫殿汴梁宫殿规模和气势远不如唐,特别之处是广泛使用“工”字形平面,并对金、元宫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金中都的宫室制度与汴梁的大致相同,大安、仁政二殿均呈“工”字形。辽仿效唐代风格。西夏宫室和平民住宅具体形象较难考证,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游牧为主,住房既有木构的,也有“毡帐”。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二、建筑概况•住宅宋代已有了更像明清四合院的住宅,其形象在《清明上河图》中清晰可见。其住宅单体,平面多为长方形,面阔多为3间,进深则有1间、2间或3间。有些住宅还在屋前建敞厅,以廊与屋相连,组成“工”字形平面。《清明上河图》农舍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二、建筑概况•宗教建筑宋辽金的佛寺遗存比隋唐多,关于佛殿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形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许多山门和主殿采用了楼阁的形式。独乐寺主殿观音阁就是一幢外观2层,内为3层的楼阁。二、建筑概况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二、建筑概况•宗教建筑2出现了“龟头屋”。北宋原建隆兴寺摩尼殿用了一种特殊的平面,即殿身四面各出一个抱厦,被称为“龟头屋”。摩尼殿没有外窗,由于“龟头屋”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打破建筑的单调感。隆兴寺摩尼殿平面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三、内部空间的转换•水平方向上的变换方式之一是改变开间与进深的数。有些建筑,平面呈十字形或凸字形,实际上就是开间和进深有所改变。隆兴寺摩尼殿平面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三、内部空间的转换•水平方向上的变换方式之二是减柱或移柱,减柱是抽掉空间内的某些柱子,如十架椽屋只有两排内柱;移柱是将某些柱子向前或向后移动,使其离开常规位置。减柱和移柱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及月台金华严寺大雄宝殿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三、内部空间的转换•水平方向上的变换方式之三是内部设置扇面墙,用以划分空间或形成主景的背景,其方法在宫殿和佛寺中最常见。南宋玄妙观三清殿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三、内部空间的转换•垂直方向上的变换中国传统建筑,多层与高层建筑较少,宋、辽、金时期,阁楼与塔相对较多,人们考虑在垂直方向上变换空间,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例如,在供奉高大佛像的楼阁中,往往将佛像置于高达2层或3层的高大空间,在围绕佛像逐层设置勾栏,作为人们瞻仰佛像之地,进而在佛像的顶部设置藻井,以突出佛像所在位置。这实质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上作组合,这在现代建筑中早已屡见不鲜。北宋隆兴寺慈氏阁剖面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四、装修与装饰•顶棚宋辽金时的建筑,包括许多较大的殿堂,都不作吊顶,而是将梁架暴露在外,以表现梁架的结构美。此种做法,在《营造法式》中被称为“彻上露明造”。也有天花,虽然遮挡了梁架,但能使空间显得更加整齐。如平棋,以间广和步架为准,四周做桯枋,桯枋上面钉背板,大致如棋盘。背板上可施彩画或雕刻。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四、装修与装饰•斗拱与唐代相比,宋、辽斗拱纤细柔弱,装饰作用日益突出,不像唐代那般具有雄浑、疏朗的风格。从形制看,此时期斗拱式样也较为复杂,同一建筑中,往往能见到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样式。补间铺作增多。有些建筑还是用“斜拱”,即在华拱沿进深方向向外出跳的同时,还向左右45º或30º和60º方向出跳,使斗拱更显华丽。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9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