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走近作者陆定一1906.6.9-1996.5.9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背景资料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的美誉。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字词积累惊惶打颤骨碌澎湃蜷缀矗苛捐杂税酣然入梦落得很远了huángzhàngūlupéngpàiquánzhuìchùkēhānlà1.明确顺序安排整体感知(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2.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瑶民家瑶家大嫂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半山腰红军战士夜行军雷公岩红军战士、医务人员翻越雷公岩3.理清结构层次。(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2)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大致如此:第一部分:介绍老山界,并点题(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第三部分: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34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跳读、勾划、概括)。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细读感悟悬崖峭壁、山高路险路窄石硬、寒气逼人粮食奇缺、肚子饥饿敌人追击、枪声密集2.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品格?请用《七律长征》中的两句诗来概括。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小结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情?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提示】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着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惊惶——哭——欢喜;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2.红军翻越老山界,本来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可文中的许多景物描写却十分优美,表达的感情也非常细腻,请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1)夜晚翻山的部分;(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3)下山部分。【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景物描写作用: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这一段的?视觉、听觉全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排比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也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物的丰富情感。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和连绵,有力地突出行军的困难,渲染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精神。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银子似的”这一比喻更是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泉水的清澈、甘醇,同时流动的泉水形象地烘托出了战士们翻山胜利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归纳知识点:环境描写要为表现中心服务;学习本文写景要注意交代立足点,同时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的写法;虚实结合,以动衬静。(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小结:文章写作特点(1)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来安排层次。(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3)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4)全文饱含真挚而强烈的情感。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写法探究板书设计老山界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翻越前: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经过: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作者翻山后的感受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强意志乐观精神课堂总结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后练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景物,写出感受。
本文标题:老山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9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