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鸭园中心小学法制教育教案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一课《法律的作用我知道》——1.寻根溯源话法律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2.了解法律是怎样产生的.3.知道法律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知道法律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学难点了解法律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准备小故事,资料卡片教法教学过程一、交流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1法律是怎样产生的?2你都知道哪些法律,分别有什么作用?二、讲解法律的产生1.奴隶社会的法律;封建社会的法律;资本国家的法律;我国的法律。2.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法律这种特殊的社会贵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今有5、6千年的历史了。法律代表的是国家、统治者的意志。三、重点介绍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史根据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制定的,同时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们国家的法律也诞生了。四、完成实践园地1.交流小调查的情况。古代的法律有哪些?2.为什么我国法律修改要召开多次的听证会,讨论会?什么人可以参加?为什么?五、小结因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有了安全的保障。板书寻根溯源话法律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历史法律的制定生活的保障2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一课《法律的作用我知道》——2.法律作用大教学目的1.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2.了解我国基本的法律条款。3.初步建立法律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法律意识。教学准备小故事,资料卡片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交流自己课下了解的情况。1.为什么要制定法律?2.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阅读课文互动平台的内容,了解以下知识。1.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法律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生活。3.法律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三、了解法律的重大作用。1.国家的长治久安要靠法律维护。2.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法律。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法律。4.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没有法律。四、小组交流。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法律对人们生活所起的重大作用。五、选典型事例进行全班交流。六、小结。法律在人们的生活中,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所以,人人都要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板书法律作用大法律的作用1.国家的长治久安要靠法律维护。2.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法律。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法律。4.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没有法律。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二课《社会治安大家维护》——1.不要寻衅滋事3教学目的1.使学生感受到寻衅滋事的危害。2.知道如何避免寻衅滋事。3.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重点学生感受到寻衅滋事的危害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准备小故事,资料卡片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阅读案例。自己读读教材上小建的故事。二、讨论交流。1先自己想一想,小建实施了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危害?2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三、指导理解。1.小建的行为就是寻衅滋事,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肆意挑衅,横行霸道,打架斗殴,破坏公共秩序以及占用公私财物的行为。2.寻衅滋事不仅扰乱了社会治安,破坏了社会秩序,而且伤害了他人身体或给公私财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必须严厉惩处这类行为。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绝对不能实施这类行为。四、交流自己观察收集到的类似事件。五、完成实践园地。1.先自己读读儿歌,给儿歌起个名字。2.齐读儿歌,达到背诵。3.谈谈自己读儿歌后的感想。4.结合感想自创儿歌。六、小结提出希望与要求。板书不要寻衅滋事什么是寻衅滋事?寻衅滋事的危害?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少年。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二课《社会治安大家维护》——2.注意保障公共安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共安全。2.深刻体会到公共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43.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共安全。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准备小故事,资料卡片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阅读案例。自己读读教材上吴明的故事。二、讨论交流。1.先自己想一想,吴明为什么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警示?2.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三、指导理解。1.吴明的行为就是危害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处于故意或过失、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香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2.公共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与社会的稳定和井然有序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要为了泄私愤或是图一时好玩,或者是麻痹大意而危害公共安全,酿成大祸。危害公共安全法律不容。实施这样的行为,为保障公共安全做出贡献。3.交流自己观察收集到的公共场所安全提示标志,并说明含义。四、完成实践园地。1.交流收集的有关公共安全的案例。2.为保障社会的公共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补充表格,而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五、小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板书注意保障公共安全什么是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三课《爱护公共财产我有责》——1.爱护公共财产5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公共财产。2.了解如何爱护公共财产。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公共财产。教学难点了解如何爱护公共财产教学准备小故事,资料卡片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阅读案例。自己读读教材上郑奶奶的故事。二、讨论交流。1.先自己想一想,我们应该向郑奶奶学习什么?2.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三、指导理解。1.了解什么是公共财产。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如土地、森林、矿山、铁路、工厂以及各种公用设施等。2.宪法对公共财产的规定。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爱护公共财产。3.如何爱护公共财产。从小事做起,在学校爱护学校的一切设施,在社区爱护公用设施。四、交流自己观察收集到的类似事件。五、完成实践园地。1.先自己阅读实践园地一的内容。2.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3.爱护公共财产你准备怎么做?六、小结爱护公共财产人人有责。板书爱护公共财产什么是公共财产?怎样爱护公共财产?爱护公共财产人人有责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三课《爱护公共财产我有责》——2.注意节约资源6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资源。2.了解资源的有限。3.初步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资源,了解资源的有限。教学难点初步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教学准备小故事,资料卡片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阅读案例。自己读读教材上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二、讨论交流。1.先自己想一想,看了这样的基本状况,你有什么想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三、指导理解。1.了解什么是资源。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各种能源。资源是确保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2.了解资源的有限。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排世界百名之后。3.如何节约资源。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寸土地,一升油……四、交流自己观察收集到的资源材料。五、完成实践园地。1.先自己阅读实践园地一的内容,同时想一想自己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3.节约资源你准备怎么做?为了节约资源,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六、小结节约资源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板书注意节约资源什么是资源?怎样节约资源?节约资源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四课《法律是未成年人的保护神》——1.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专门法律的名称。并能列7举实例,说明法律严惩拐卖、残害儿童的犯罪行为。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专门法律的名称。教学难点能列举实例,说明法律严惩拐卖、残害儿童的犯罪行为。教学准备图片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宪法所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中人身权利对公民非常重要。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做了重要的规定。但由于历史的、生理的、心理的各方面原因,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利较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国家除了宪法和其他法律上有专门条款明确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权益外,还专门制定了一些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二.讲授新课(一)生活观察:1.从这些图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知道哪些法律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二)互动平台:1.阅读书上的法律条款。2.讨论交流你从上述条款中发现法律是从哪些方面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三)法制之声(四)实践园地三、小结板书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生活观察互动平台法制之声实践园地8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四课《法律是未成年人的保护神》——2.法律优先援助未成年人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些社会现状的调查或对一些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历史的、生理的、心理的各方面原因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比较容易受到伤害。通过对一些政策、法规的学习,了解到国家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这部分的人身权利。教学重点通过对一些社会现状的调查或对一些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法律优先援助未成年人教学难点了解到国家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这部分的人身权利。教学准备图片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讲授新课(一)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材料3: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教师总结: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关于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习过了,现在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记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并思考相应问题。(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三)看书上的法制之声。(四)实践园地1.了解法律援助程序,并和同学说说了解这些内容的好处。2.请你了解所在区域法律援助机构的名称、地点以及工作状况,了解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号码。三、小结板书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生活观察互动平台法制之声实践园地9授课年级五年授课时间第周课题第五课《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名誉权》——1.依法维护我们的肖像权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等。并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它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等。教学难点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它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教学准备课件教法观察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一)请同学们先来听一下这则新闻:(二)人格尊严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1.什么是人格尊严2.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板书)肖像权提问:肖像的准确概念是什么?肖像权是指什么?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肖像权?哪些行为不构成侵犯肖像权?举例1: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因《乡镇论坛》杂志社刊登自己的照片,77岁的陕北老汉常国义在北京提起肖像权诉讼,结果获得部分赔偿。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9日终审判决,《乡镇论坛》杂志社因使用他人肖像照片不当,被判对肖像权人进行书面道歉并支付使用费2000元,同时赔偿肖像权人经济损失共计1052元。1998年1月,摄影家吕广臣在陕北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时,为绥德人常国义拍摄了一张具有陕北人特点的人物照片。照片中的常国义头戴白羊肚手巾,手里拿着烟袋,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这张照片被《乡镇论坛》杂志社刊登在该杂志的2001年第12期封面位置上,标题为《喜悦》常国义见到照片发表后,即以杂志社未经自己同意而使用自己的肖像,导致被村民误解为自己在做广告,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乡镇论坛》杂志社赔偿各种经济损失6万
本文标题:小学五年法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9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