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一起群体性癔症的调查处理报告
一起群体性癔症的调查处理报告薛美华、傅卫国、刘荣福、杨平娥2007年11月至12月我县××中学累计有13名初三女学生陆续出现头晕、全身乏力、四肢麻木、呼吸急促、腹痛等症状,市、县卫生局组织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专家组先后3次深入该校调查。调查结论:该起事件系一起群体性癔症,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事情发生经过2007年11月21-24日,××中学有7名女生先后出现头晕、腹痛、呼吸急促、全身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县医院以“疑似食物中毒”收住院,经抗感染、给氧等对症治疗,3-5天后症状缓解陆续出院。12月5日至12月18日又出现6例新病例,症状均与前述病例相似。所有病例均反复发作。我站于11月24日、12月20日先后二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该镇调查处理该校女生发病事件,初步排除食物中毒,但未查明病因。12月27日市卫生局组织市疾控中心流调专家及市第一医院神经科、妇产科专家再次进入该校深入调查。调查组在组织患者进行个案调查时有5人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医务人员和调查人员心理安慰、疏导后症状消失。2流行病学调查2.1学校基本情况该中学为一所初级中学,升学率居全县前列。全校共有3年段23个班级,学生1212人,其中男生643人,女生569人,在校寄宿生1010人。其中初三女生198人,住校女生166人。该校管理严格,所有住校女生均住于一栋3层宿舍楼,初三、初二、初一女生分别住于1、2、3层楼,每间约18m2,住24人,每铺住2人。住宿拥挤,通风条件一般,蚊蝇密度不高,卫生状况尚可。学校用水有自备水源和镇供应的自来水两种。自备水源为机井水,主要供应学校食堂、老师和女生宿舍使用。镇自来水主要供男生宿舍使用。学校设食堂一家,所有住校生均自带大米在学校食堂蒸饭。住校生所吃菜主要是自带酸菜,有时到食堂买菜。食堂卫生条件一般,所有从业人员均有健康证。学校没有生活指导老师和医务室,未开设生理卫生课程。2.2发病女生分布情况:(1)首例病例出现在11月21日。其中11月21日发病2人,11月22发病1人,11月23日发病1人,11月24日发病3人,12月5日发病3人,12月17日发病1人,12月18日发病2人。(2)发病学生均为初三年段女生,其中初三②班7人,初三④班5人,初三⑥班1人;住宿生12人,通学生1人;年龄最小14岁,最大16岁。2.3主要临床特点:13名学生发病主要症状均为腹痛、头痛、头晕、呼吸急促、四肢乏力、四肢麻木。所有病例均反复发作,发作时给予5%GNS、地塞米松、VitC、VitB6静滴后迅速好转,甚至仅予以心理安慰后症状即可缓慢消失。缓解期间病人一切正常。发作时病人虽腹痛、气促等症状较重,但检查发现病人脸色红润,口唇、指甲无紫绀,腹部压痛不明显。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病理反射。症状较重在县医院住院的五名病例人经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全套、全腹B超、心电图、胸片等各项检查均正常。2.4饮食情况:13名患者中有12名为住校生,1名走读生。住校生均自带大米在校蒸饭,菜主要以自带酸菜为主,偶尔到食堂买菜。课余有在校外购买零食。调查所有病例发病前三天饮食史,2未发现共同食物。2.5首发病例情况:首发病例许××,寄宿生,父母均外出务工,学习成绩好,上进心强,学习压力大,性格较内向。06年12月月经初潮至07年12月有4次月经来潮,经量、经期不规则。末次月经始于2007年11月20日,止于12月26日。因经期长,出血不止,感到恐惧,担心身体不适会影响学习,对身体对学习忧虑重重。本次发病后有与关系密切的同学交流感受。与病人访谈发现病人间关系密切,多互为好友,对月经等生理知识贫乏。3实验室检查:采集肛拭子7份、全血7份、尿样11份、市售瓜子1份、饮用水2份进行相关检测,除自备水源检出硝酸盐(39.96mg/L)及锰(0.66mg/L)超标外其余未检出致病菌及其它阳性结果。4调查结论综合病人临床表现、发作特点、分布特点及多次调查分析的结果,判定是一起因恐惧月经来潮和学习压力大引发的群发性癔症。主要依据:(1)发病时间先后不一。(2)全都是初三女生。(3)发作有暗示性,突然发病,症状与体征不一致。(4)发病后经5%GNS、地塞米松、VitC、VitB6静滴后迅速好转,甚至仅经安慰、心理疏导后症状即可缓慢消失,间歇期一切正常。(5)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病理反射,血、尿常规、生化全套、全腹B超、心电图、胸片等各项检查均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疾病。(6)病人间没有共同饮食史,可以排除食物中毒。针对病因,学校根据调查组提出的防控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此后该校未再发生新病例,原有病例亦未再复发。5讨论群发性癔症又称群发性心因性疾病或群体性社会性疾病以及流行性癔症,是由强烈情绪反应或心理暗示激发的急性流行性精神障碍,多见于情感不稳定的儿童少年[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定的躯体症状,个体可表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障碍),患者缺乏支持主诉或阳性症状的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无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病理反射[2]。学校是主要的集中学习和生活场所,由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结构不稳定,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独立的思考识辨能力、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差,当应激事件发生引发学生原始应激反应后,往往对情景做出过度评估,并出现相应的心身反应,易造成大脑皮质超限抑制,使皮层下功能增强,并且持续精神紧张又在大脑皮层出现兴奋灶,引出负诱导,出现精神、感觉及运动异常,诱发学校群体性癔症[3]。本起事件中女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对身体发育现象如月经来潮等生理现象不理解,有较多困惑,学校由于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学习紧张,取消了生理卫生课致使女生无法获取相关卫生知识。首发病例因月经不规则、对身体、学习产生焦虑等各种原因发病后,和关系密切的女同学交谈、接触,而此年龄段女生感情丰富且情感较脆弱,心理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致使其他同学情绪受感染而陆续发病。6建议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医务室,指导学生做好青春期卫生工作,开展健康咨3询,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健康问题;加强健康教育,出好健康教育专栏,抓好学生饮食、饮水卫生及环境;举办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重点是女生的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提高学生青春期卫生知识水平;适当开展课外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0-263[2]、[3]苏普玉,陶芳标,孙承业,等.中国1995-2004年学校群体性癔症的流行特征.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3):301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卫生防疫站第一作者简介:薛美华(1972-),女,主管医师,从事卫生监督工作。
本文标题:一起群体性癔症的调查处理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0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