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5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DOC)
12015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的科学。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而不是。二、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2、近代:(1)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2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3区别:化学变化中,而物理变化中没有。4联系: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有化学变化。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而不是现象。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2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2◆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则有水生成。◆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白色粉末变成蓝色,则证明有水。◆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除去水蒸气,通常放在。◆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的洗气瓶。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固体、等)的干燥管。3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则证明有CO2生成。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的方法:,则证明有二氧化碳。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的方法的洗气瓶。4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石蜡+O2点燃H2O+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3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试管可以加热,加热时外壁。2.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3.加热时先使试管,然后在试管有药品的部位。4.加热液体时试管应与水成,管口不要对着人。5.加热固体时,管口。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骤冷,防止炸裂。1.试管夹从试管向上套,取的时候也从取出,夹在试管口中上部。。1向灯壶内添加酒精时要使用,绝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2.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木条点燃,不准用燃着的另一个酒精灯去点火,4以防使酒精洒出而失火。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4.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盖灭,决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5.实验时酒精灯应放稳,不要碰翻。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住或撒砂土扑灭。6.酒精灯不用时应及时,以免酒精挥发。胶头滴管用于,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吸液时先排出然后。滴液时胶头滴管。使用后滴管既不能,更不能。滴瓶上的滴管清洗。1.给烧杯加热时要。防止受热不均而引起炸裂。52.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容积的为宜,以防沸腾时液体外溢。1.使用量筒量液时,应把量筒放平,读数时视线与。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然后改用滴加。3.量筒绝不能用来液体,更不能用做。1.不能。2.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时要在瓶底,以防炸裂。3.实验产生有害气体时,应在里面留吸收。2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固体只需。“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3、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镊子;“一斜二放三缓立”4、液体药品的取用(1)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倾倒。注意瓶塞要,标签,瓶口。6(2)少量:用滴加。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3)定量:用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滴加。量筒要。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③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量筒读数时,要凹液面最低处,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体积.会使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5、酒精灯的使用.(1)三禁止:禁止,禁止禁止.(2)酒精的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不能超过.(3)处理酒精着火的方法:。(4)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灯帽,。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倾斜与桌面成。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加热后的试管。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7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不能加热的仪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现象:.(2)结论:.(3)实验成功的关键:①;②;③。(4)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②;③。(5)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②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用途:(1)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氮气用途:利用化学性质的(1)(2)利用物理性质的(3)(4)3稀有气体用途:利用物理性质的(1)(2)(3)利用化学性质的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8三、保护空气1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等2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3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注意:空气污染指数包括:CO、SO2、NO2、O3、可吸入颗粒物。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1、混合物:宏观上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两种及以上的分子构成。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由一种分子构成。3、注意: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课题2氧气一、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淡蓝色(二)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1、S+O2点燃SO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注意: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此处的水不能用沙代替。2、3Fe+2O2点燃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防止溅落的生成物炸裂瓶底。3、4P+5O2点燃2P2O5现象:生成白烟,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注意:P2O5会污染空气。9△4、C+O2点燃CO2现象:空气,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2、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3、氧化反应分类(1)剧烈氧化:如燃烧、自燃、爆炸。(2)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注意: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对)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③、判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2)氯酸钾、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H2O2MnO2KClO3MnO2KMnO42原理:2H2O2MnO22H2O+O2↑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3装置(以KMnO4制氧气为例)发生装置: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水槽、导气管、集气瓶。4制取步骤:连接装置→检查其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可以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5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6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7注意:a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10b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c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e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f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要等气泡均匀冒出后才能开始收集气体。g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不漏气。二、分解反应(一变多):AB==A+B三、催化剂:一变: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注意: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多少。◆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四、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在低温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沸点低,首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氧气。五、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优点:1、操作简单。2、不加热,节约能源。3、反应速率快。4、易回收二氧化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叫分子式。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1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断运动的;原子间有间隔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本身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各类物质的微观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单质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课题2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一、原子的构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
本文标题:2015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1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