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静脉输液13-2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输液目的及常用溶液临床补液原则输液部位常用静脉输液技术输液速度与时间计算输液故障及处理输液反应及防治输液泵的应用输液微粒污染及防护13-5输液的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供给营养物质输入药物,治疗疾病13-6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晶体溶液(crystalloidsolution)胶体溶液(colloidalsolution)静脉高营养液13-7常用的晶体溶液种类名称作用葡萄糖溶液5~10%葡萄糖补充水分和热量等渗电解质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渗透压平衡碱性溶液4%NaHCO311.2%乳酸钠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高渗溶液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GS利尿脱水,降颅压提高血浆渗透压、常用的胶体溶液种类名称作用右旋糖苷中分子右旋糖苷(7.5万)低分子右旋糖苷(4万)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改善微循环明胶类代血浆聚明胶肽琥珀明胶维持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血液制品5%清蛋白和血浆蛋白补充蛋白质和抗体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常用的静脉高营养溶液药物: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作用:提供热量,补充蛋白质,维持正氮平衡,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适用:营养摄入不足或不能经由消化道供给营养等患者。13-10静脉补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宁少勿多补钾的“四不宜”原则(1)不宜过早:尿量>30ml/h(2)不宜过浓:不超过0.3%(3)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分(4)不宜过多:成人每天总量不超过5g13-11常用的输液部位周围浅静脉上肢浅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其中手背静脉网是首选。13-12常用的输液部位周围浅静脉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13-13常用输液部位头皮静脉:聂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颈外静脉常用的输液部位选择穿刺部位应注意的问题:*老年人和儿童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或血栓的部位*避免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瘘管的端口*长期输液者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远心端→近心端13-15常用静脉输液术周围静脉输液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法1、评估*身体状况:疾病状态、年龄、性别、活动状况、配合程度、皮肤状况、过敏史*心理、社会状况:心理状态、输液相关知识*穿刺静脉*输注溶液和药物13-16密闭式静脉输液法2、环境准备:输液环境,着装13-17密闭式静脉输液法3、物品准备:按医嘱准备输注液体、输液器、输液卡片、治疗盘内置消毒物品、治疗巾、胶布、弯盘、止血带、洗手液、锐器盒、医用垃圾袋、生活垃圾袋、止血带桶(盒)备齐用物,推车至床旁核对病人信息解释目的,告知病人所输药物、作用及配合要点协助病人排尿或排便,取舒适体位洗手,戴口罩核对(病人、药物、剂量、用法),检查药液的质量。将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排气(顺利无气泡后,将输液管末端放入输液器包装内置于治疗盘中)垫治疗巾,在穿刺点上方6-8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5cm以上,待干,备胶布操作中核对(患者、药液、输液卡)再次排气后,取下针帽,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固定针柄,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胶布固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液调节滴数,再次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呼叫器放置可拿取处整理用物,洗手,摘口罩,宣教,致谢病人口述定期巡视,观察患者输液部位及有无输液反应,及时处理故障。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法调节滴速年龄: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病情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患者——宜慢休克、脱水、脑水肿者——快速(大静脉加压)药物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慢滴利尿剂、脱水剂——快滴13-20密闭式静脉输液法13-21健康宣教1、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2、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3、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合理分配药物长期输液的患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严防造成空气栓塞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13-22型号选择:20G-24G静脉留置针输液术MARSI(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静脉留置针输液术静脉留置针输液术13-25MARSI(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静脉留置针输液术MARSI(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13-26头皮静脉输液术不做为婴幼儿输液的首选13-27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术取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为穿刺点(去枕平卧,头转对侧,肩下垫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术取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为穿刺点13-29由外周静脉(贵要经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7天至1年)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术13-30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术13-3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13-33输液速度与时间计算A.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用的时间13-34输液时间(h)=——————————————————————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min)输液速度与时间计算B.已知输入液体总量与计划所用的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13-35每分钟滴数(gtt/min)=———————————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输液时间(min)输液故障及处理☼溶液不滴☼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13-36发热反应(feverreaction)循环负荷过重反应(circulatoryoverloadreaction)静脉炎(phlebitis)空气栓塞(airembolism)体液外渗(infiltration)输液反应及防治13-37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护理--输液前认真检查--严格无菌操作--一旦出现①轻者:减慢或停止输液,观察体温变化②重者: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输液反应及防治13-381、药物因素2、操作因素3、输液器具因素发热反应输液反应及防治循环负荷过重反应又称急性肺水肿(acutepulmonaryedema)原因--输液速度过快--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护理-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取端坐位-给予高流量氧气(6-8L/min)吸入-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输液反应及防治13-40输液反应及防治静脉炎(phlebitis)原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临床表现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13-41输液反应及防治静脉炎(phlebitis)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刺激性的药物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发生静脉炎时,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湿热敷超短波理疗中药治疗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13-42输液反应及防治空气栓塞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13-43输液反应及防治空气栓塞临床表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紫绀,患者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13-44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输液反应及防治空气栓塞护理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发生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高流量氧气吸入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13-45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使气泡避开肺动脉入口输液反应及防治液体外渗原因-穿刺时刺破血管-针头或留置导管滑出血管外症状-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严重引起组织坏死13-46输液反应及防治液体外渗护理牢固固定针头,减少输液肢体活动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前发生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局部热敷20分钟13-47输液泵的应用分类及特点活塞型注射泵速率调节幅度为0.1ml/h体积小、充电系统好、便于携带,便于急救蠕动滚压型输液泵容积控制型(ml/h)滴数控制型(滴/min)13-48输液微粒污染及防护输液微粒(infusionparticle)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输液微粒污染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输液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13-49输液微粒污染及防护13-5113-52Thankyou!
本文标题:静脉输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2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