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保育员培训第五、六、十一章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保育员基础知识培训张俊凤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婴儿动作的发展第二节婴儿语言的发展第三节婴儿的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新生儿期(0-1月)婴儿期(1月-1岁)幼儿前期(又称先学前期)1-3岁幼儿期(又称学前期)学前初期(3-4岁)学前中期(4-5岁)学前晚期(5-6岁)引言本书所说的婴儿主要是指出生后的第二年、第三年。(先学前期)学会走路能比较灵活地用双手操作初步学会语言更加活泼好动,有惊人的好奇心,更热衷于探索环境;又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行为上则表现得更执拗。第一节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婴儿在13-14个月时,一般就能独立行走。二、双手(小肌肉)动作的发展三、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1.整体动作分化动作2.上部动作下部动作(首尾原则)3.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近远原则)4.无意识动作有意动作练习1、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A、要晚些B、要早些C、要不明显些D、时间差不多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从分化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有意动作到无意动作C.从大肌肉动作发展到小肌肉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BC第二节婴儿语言的发展一、单词句阶段(1-1.5岁)二、多词句阶段(1.5-2岁)三、简单句阶段(2-3岁)练习1、2~3岁的婴幼儿语言发展处于以下哪种阶段()A、单词句阶段B、多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D、完整句阶段2、()的婴幼儿处于单词句阶段。A.1~1.5岁B.1.5~2岁C.2~3岁D.3~4岁CA第三节婴儿的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婴儿期的认知活动1.视觉2.听觉3.触摸觉4.思维二、婴儿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1岁左右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3岁左右,儿童掌握人称代词“我“的使用,标志着其自我意识的产生(萌芽阶段)。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练习1、可以把感受、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统称为()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2、视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A、小的B、大的C、远距离D、近距离3、婴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AC×练习4、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A.感知和表象B.表象和动作C.表象和概念D.感知和动作5、()婴幼儿应重视左脑开发,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6、自我意识就是人对()和自己心理的认识。A、自己的思维B、他人C、他人思维D、自己D×D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特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二节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征1.通过感知认识世界2.表象活跃3.思维具体形象二、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占优势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2.情绪对活动影响很大3.自我控制能力差三、幼儿的情绪外露、易变、不稳定四、幼儿的个性开始初具雏形1.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强2.最初性格特点的表现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练习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A具体形象性B直觉行动性C抽象逻辑性D创造性2、()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A.感知B.接受C.发现D.探索3、()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印象。A.记忆B.想象C.思维D.表象AAD练习4、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5、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之一是()。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两者都占优势D.两者都不占优势6、幼儿的有意注意先于无意注意开始发展。()7、幼儿正在安静地听故事,突然有人高叫一声,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寻声看去,这就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DA×B练习8、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A、渴求B、需要C、欲望D、体验9、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10、一般来说,幼儿有时容易哭,但也容易哄,这是幼儿()A认识水平不高B思想觉悟不高C情感不稳定11、()孩子上课随便说话,玩东西、搞小动作是其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表现。BC×C练习12、个性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态度13、个性是在()开始形成的。A.乳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期14、幼儿个性评价不是教师主观的评价,而是依据孩子的()而做出的客观的真实地评价。A.实际表现B.以往表现C.当前表现D.现有表现15、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BCA√练习1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各年龄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17、()性格是一个人的各种本质和稳固的生理特性的结合。18、幼儿的性格不是先天的,而是幼儿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A.教养态度B.同伴C.教育方式D.周围环境19、()幼儿期是性格开始萌芽的时期。20、儿童的性格尚未出现明显的个别差异。()××D√×第二节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行为受情绪支配爱模仿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好学、好问、好探究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步开始形成一、3-4岁二、4-5岁三、5-6岁练习1、爱玩会玩、思维具体形象,是大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2、为了锻炼幼儿手部的力量,保育员应组织幼儿()的活动。A、上肢B、编织C、掰腕子D、用筷子夹豆子×D第十一章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第二节婴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一、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在大小、长短、重量上的变化,是可以用度量测量出来的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第一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1.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有明显的顺序性。2.全身发展的整体性3.生理和心理的相互关联性。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第一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三、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2.营养3.体育运动和劳动4.生活制度5.疾病6.生活环境7.季节8.污染第一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生长发育的指标:2-12岁体重=年龄×2+8(kg)2-12岁身高=年龄×5+75(cm)第一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五、婴幼儿的健康检查1、入园前的健康检查2、入园后的定期检查练习1、为婴幼儿测量体重应使用最大载重量为()的杠杆秤。A、50斤B、50kgC、50kD、100kg2、3岁以上的幼儿秤重时应站立于秤的()。A、正中B、边缘C、靠前D、靠后3、用量床测量身长时,婴儿应()。A、仰卧于量床底板上B、趴卧于量床底板上C、仰卧于量床底板的中线上D、仰卧于量床底板的边缘4.较大幼儿可采用()式测量。A、卧B、立C、坐D、分段BACB练习5.测量身高的数字以()为准。A、目测颅顶到达的高度B、滑板底面对应立柱上的数字C、滑板上沿对应立柱上的数字D、目测额头到达的高度6.测量婴幼儿体重应该注意迅速,避免婴幼儿()。A、耽误时间B、受热C、打闹D、受凉7.测量身高时使用两侧有标尺的量板应注意()。A、两侧的读数一致B、只看一侧的读数C、两侧的读数可以不一致D、遮盖一侧的读数BCA练习8、2-12岁儿童的标准体重可用公式()粗略计算。A、体重(kg)=年龄×3+5(或8)B、体重(kg)=年龄×5(或8)C、体重(kg)=年龄×6(或8)D、体重(kg)=年龄×2+7(或8)9.婴幼儿入园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每季度应体检一次;()的婴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3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和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A、6~12岁B、1岁C、3~6岁D、1~3岁DD练习10、晨检工作应在婴幼儿每天清晨入园时进行,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A、看和摸B、问问题C、检查D、“一摸、二看、三问、四查”D第二节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一、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1.婴幼儿精力充沛2.心情愉快3.开朗合群4.睡眠良好5.坏习惯少二、婴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吃手较小的婴儿吃手属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2岁后,这一行为会自动消失。担如果幼儿期仍保留着吃手的习惯,则为不正常。(一)吃手1.危害引起同伴嘲笑致使婴幼儿胆怯、紧张、自卑细菌等进入人体,引起肠炎、肠道寄生虫等手指肿胀、脱皮、发炎、甚至变形等下颌部发育不良,牙齿排列不齐,影响面部美观(一)吃手2.主要原因喂养方式不当环境不良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一)吃手3.预防与矫治改变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多给予婴幼儿关心已经爱的满足给予婴幼儿丰富的环境刺激不要嘲笑他们,更不要恐吓或强行制止(二)遗尿症较小幼儿尿床,是一种普遍现象。幼儿5岁后仍然不能控制排尿,应视为遗尿症。由于遗尿多发生在夜间,故又称夜尿症。1.原因精神紧张,如精神受创伤、惊吓、对环境改变不适应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白天过于疲劳,夜间睡眠过深。躯体疾病(二)遗尿症2.预防和矫治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避免白天过累,晚间适当控制饮水量,晚饭清淡少喝稀的。培养排尿习惯及早治疗(三)神经性尿频新入园幼儿,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检查尿液无异常,并非泌尿道有感染。1.原因幼儿初过集体生活不习惯,情绪紧张2.预防和矫治帮助幼儿熟悉环境,给予关心、照顾,解除紧张心理(四)遗粪症遗粪症指4岁以后,仍经常不能控制排便。1.原因并非因为腹泻所致,由于缺乏排便训练,幼儿心理受挫折2.预防和矫治培养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在早饭后排便解除幼儿潜在的心理压力,给予爱抚。(五)发育性口吃1.原因幼儿两三岁,处于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由于他们还不能迅速的选择词汇,或是不能迅速地组句,有时会表现出重复或延长某一个字或语言不连贯、不流畅的现象,这是正常现象,是发育性口吃,不是真正的口吃。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口吃现象会逐渐消失。成人经常纠正、训斥或模仿,使幼儿紧张,加重口吃。(五)发育性口吃2.预防和矫治消除紧张和不安用平静、缓和的语气与幼儿说话,引导幼儿不要着急,慢慢地说决不要指责或强行纠正(六)夜惊夜惊,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属于睡眠障碍。它的发生与白天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患夜惊的男孩多于女孩。1.表现在睡眠中惊醒,从床上突然坐起、两眼瞪直、惊慌失措,或哭喊出声,表现出恐惧、害怕、惊慌、焦虑等神情。通常难以唤醒,对于他人安抚,一般不予理会。发作持续数分钟,发作后仍能平静入睡,睡醒后基本上对此事没有记忆。(六)夜惊2.原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不良的睡眠习惯躯体患有疾病3、预防与矫治消除引起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各种因素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早治疗躯体疾病(七)咬指甲咬指甲,指经常地、控制不住地用牙将长出的手指甲咬去的行为。1.表现多发生在3-6岁的幼儿中,严重者,会将10个手指指甲咬的很短,甚至把甲床咬出血。还有的咬手指上的各个小关节、衣服袖子或其他物品。(七)咬指甲2.原因精神紧张情绪不安、情绪低落模仿3、预防与矫治消除紧张帮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八)习惯性阴部摩擦习惯性阴部摩擦,指用手抚弄自己的性器官,或用其他的方式摩擦阴部的习惯性行为。最早发生在1岁左右,男幼儿多于女幼儿。(八)习惯性阴部摩擦1.表现发生在幼儿入睡之前或刚醒来之时,有时,幼儿也会不分场合地进行。除了抚弄性器官外,有的幼儿喜欢将两条腿摆放成交叉状,两腿上下摩擦,或骑
本文标题:保育员培训第五、六、十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2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