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现代城市规划及其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城市规划及其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如何实现一个城市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个重中之重。一个严谨、科学、合理、正确的规划方案,不仅使城市美观,大众舒心,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城市生命力。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如何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快速发展已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对策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能够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序、协调、快速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城市规划作为对未来城市的研究与定位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大中小城市分布、经济实力、资源等分布极不平衡,以及不同部门对城市规划管理的认识不够深远等,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诸多较严重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使之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角度多关系的利益群体。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建设尽然有序、规划管理规范有效的城市,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一)规划的不适应性。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潮,与之并存的是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无序。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大大缩短,规划超前完工,从而使得规划失去了对城市应有的调控作用,并造成后来的规划滞后。快规快建造成城市建设缺乏战略观念和前瞻性,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彻底使规划适应不了市场经济下城市发展的需要。此外控规的覆盖面不够全面,部分已编制完成的控规主要针对用地功能布局进行控制,缺乏城市生态、环境、艺术设计,规划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二)公众参与度不够,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于6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进入80年代,西风东渐,我国也逐渐有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我国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面只能说是刚刚开始。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往往偏重专家学者、领导的意见,而忽视民众代表的意见。政府对规划足够的控制力度使得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公众被忽略了。低水平的公众参与力度造成规划编制、审批的过程往往流于形式,使得规划不能深入人心,市区了规划实施的群众基础,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形,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决策风险和失误,提高了行政成本,严重的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三)生态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城市过度的污染扩张引起居住环境质量的下降,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部门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大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对于城市建设带来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问题都没有详细进行考虑。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四)建设管理资金不足。规划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进度,一些较为重要的规划项目被迫延期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维护费用不足造成设备落后,有的设备超期服役或超负荷运转;城市环卫经费不足,保洁工作难以跟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垃圾量也在不断增长,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后劲不足。(五)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不尽完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车逐渐增多,造成交通拥堵,增加道路交通的压力,而且由于部分道路规划时对以后的交通流量分析不够深入,使得道路的承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车辆,很多路面被破坏不得不多次维修,增加了财政资金的使用。路网系统总量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路网密度低,次、支路不成系统,断头路、瓶颈路较多影响道路的可达性,造成交通组织困难。公交优先不能完全落实,公交路线不尽合理,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增加不必要的出行时间,也使得私车、黑头车载客现象屡见不鲜,间接给道路系统产生挤压效应。在完善城区路网体系过程中,由于不能做到整体交通组织规划、协调,阻碍了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六)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伴随信息化水平的长足发展,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以此为基础,为城市规划、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城市规划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提供多专业、多层次和多目标的综合服务,并为领导部门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使城市规划行业的规划管理水平满足现代化城市的需要。二、解决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应采取的对策面对新形势下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城市规划管理者应以更宽的视野进行谋划,以更高的层次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严格标准,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行便、市洁的城市(一)要坚持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坚持规划的超前性。合理引导和控制城市有序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不应千篇一律,要从经济、社会、市场、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标准,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考虑城市总体布局,又要考虑某个区域的布局。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竞争的需要,着眼于新经济时代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高起点筹划城市的发展格局。(二)坚持城市规划管理的群众性参与制度,确保规划公开。城市规划要实行阳光规划。城市的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题的行为,在规划过程中,为了使规划贴近群众,更趋于科学合理性,要充分发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献计献策。其主要方式是城市总体规划批前、批后公示,让市民行使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让市民了解、遵守并监督规划的实施,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让群众参与其中,通过他们自己的了解、监督,可以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三)城市规划要坚持生态性,突出经济发展兼顾环境效益。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既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又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注意保护城市生态建设,防止污染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卫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城市环境保护应重点突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城市建设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资金,落实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优先确保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事业等重要领域,向薄弱环节、民生工程倾斜。建立城市建设分类运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分列为非经营性、准经营性、经营性三种类型进行经营管理,搭建好融资平台,采取多种渠道、方式直接或间接融资、引资,加快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高效运作土地资源,尽最大可能使其增值,创造土地最大效益。(五)完善城市道路网格,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不断补充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增加路网系统容量、密度。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加大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快速路、主干道功能,盘活整个路网,提升路网的整体功能和通达性,强化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道路联系,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公交,落实公交优先原则,加快外围新建居住小区公交的布设,提高换乘的便捷性,适时开辟新线路。建立快速公交,加大公交专用车道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要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条件,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我们应当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使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作者简介:陆振(1986-),男,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本文标题:现代城市规划及其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5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