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王玲玲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一血液标本类型二血液标本抗凝剂与添加剂三血液标本采集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1.全血2.血浆主要用于化学和凝血项目检测等。3.血清主要用于化学和免疫学等项目检测。血清与血浆比较,主要是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4.血细胞静脉全血动脉全血末梢全血一、血液标本类型静脉全血动脉全血末梢全血血液标本添加剂抗凝剂分离胶促凝剂二、血液标本抗凝剂与添加剂我是血浆,还是血清呢?抗凝: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称为抗凝。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称为抗凝剂(anticoagulant)或抗凝物质。(一)抗凝剂血细胞抗凝剂抗凝原理临床用途真空采血管颜色枸橼酸钠(柠檬酸钠)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血栓与止血检验(1:9)血沉测定(1:4)血液保养液蓝色黑色乙二胺四乙酸EDTA-K2/K3/Na2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全血细胞分析紫色肝素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血细胞比容测定临床生化项目绿色草酸钠与血液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阻止血液凝固血细胞比容、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等(不常用)灰色(一)抗凝剂常用抗凝剂添加剂原理临床用途真空采血管颜色促凝剂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急诊化学检查红色分离胶离心后固化在血清与血块之间形成隔离层,使血清和血细胞完全分离生化、血库、血清学等相关检验黄色(二)添加剂其它常用添加剂血液标本采集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动脉采血法三、血液标本采集(一)皮肤采血法皮肤采血法,又称毛细血管采血法,主要用于需要微量血液检验项目和婴幼儿血常规检验。1、采血针皮肤采血法(1)主要器材:一次性采血针、微量吸管、消毒用品等。一次性采血针(一)皮肤采血法(2)采血部位:•一般采用手指指端或耳垂,•婴幼儿可选择𧿹趾或足跟内外侧缘。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血部位为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选择皮肤完好处采血。(一)皮肤采血法材料准备(3)简要操作选择采血部位按摩消毒针刺吸血止血(3)简要操作(一)皮肤采血法(4)注意事项:①采血时必须注意严格消毒和生物安全防范。②采血针应为一次性使用的“专用采血针”,针刺深度以2~3mm为宜。③取血时可稍加挤压,但切忌用力过大,以免使过多组织液混入血液中。④采血要迅速,防止流出的血液发生凝固。⑤手工法血液标本采集顺序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型鉴定等。其他,激光皮肤采血法(二)静脉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临床应用广泛,所采集的静脉血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的真实情况,因其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的影响,更具有代表性。普通采血法负压采血法1、普通采血法即传统的静脉采血方法。(1)主要器材:注射器、试管、消毒用品等。普通采血法负压采血法(二)静脉采血法(2)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当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采用手背部、手腕部和外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其它:股静脉、大隐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肘部静脉(二)静脉采血法材料准备(3)简要操作选择静脉扎压脉带消毒穿刺抽血止血放血与混匀(二)静脉采血法(4)注意事项:①根据检验项目判断所需采血量,选择注射器。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采血时切忌将针栓往回推,以免注射器中的空气进入血循环形成气栓。④为避免溶血,注射器和容器必须干燥,抽血时应避免产生大量气泡,抽血完毕后应先拔下针头,然后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容器,需要抗凝时应与抗凝剂轻轻混匀,切忌用力振荡试管。⑤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为了防止血小板激活,须使用塑料注射器或经硅化处理后的玻璃试管或塑料试管。⑥采血一般取坐位或卧位,不能立位采血,因为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影响被测血液成分的浓度。⑦压脉带捆扎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否则会使血液成分浓度发生改变。(二)静脉采血法2、负压采血法又称为真空采血法。(1)主要器材:负压采血系统双向采血针真空采血管套管式一次性采血针头皮静脉式一次性采血针(2)采血部位:同普通采血法。(二)静脉采血法材料准备(3)简要操作选择静脉扎压脉带消毒穿刺针端穿刺混匀或不混匀血液退出刺塞针端针头刺塞针端刺入采血管止血退出穿刺针端针头(二)静脉采血法(4)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切勿松动或拔除采血管的胶塞头盖。②刺塞针端的乳胶套能防止拔除采血试管后继续流血污染周围环境,达到封闭采血防止污染环境的作用,因此不可取下乳胶套。③采血完毕后,先拔下刺塞针端的采血试管,后拔穿刺针端。④一次采血,使用玻璃采血管多管采集血液标本的分配顺序为:血培养管、无抗凝剂血清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其他抗凝剂管;使用塑料采血管分配顺序:血培养管(黄色)、枸橼酸钠抗凝管(蓝色)、加或未加促凝剂或分离胶的血清管、加或未加分离胶的肝素管(绿色)、EDTA抗凝管(紫色)、加葡萄糖分解抑制剂管(灰色)。(三)动脉采血法1.主要器材:2ml或5ml注射器(准备l000U/ml无菌肝素生理盐水溶液,以湿润注射器内腔、橡皮塞),或一次性动脉采血针、消毒用品等。2.采血部位多选用桡动脉(最方便)股动脉、肱动脉。3.简要操作桡动脉采血(三)动脉采血法4.注意事项:①隔绝空气:用于血气分析的标本,采集后先立即封闭针头斜面,再混匀标本。②立即送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否则应将标本置于2~6℃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③防止血肿:采血完毕,拔出针头后,用消毒干棉签用力按压采血处止血,以防形成血肿。血液标本预处理与保存检验后保存与处理运送接受与拒收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一)血液标本运送生物安全原则唯一标识原则及时运送原则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抗凝标本凝固(二)血液标本拒收采集容器不当标本污染、容器破损申请单和标本标识不一致采血量不足或错误溶血转运条件不当抗凝剂使用错误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预处理:•血常规检测:室温存放•血浆:可通过离心抗凝血获得血浆;•血清:对未含促凝剂或分离胶采血管的血液标本置于37℃孵育,待血液完全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含促凝剂或分离胶采血管的血液标本可直接离心分离血清;•对于需要特定细胞的实验,应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细胞分离液或分离技术分离细胞,同时尽量避免混入其他细胞。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三)血液标本预处理与保存保存:1.分离后标本①不能及时检验或需保留标本,一般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保存。②标本需保存至少1个月时,放置于-20℃冰箱内保存。③标本需保存至少3个月时,分离后置于-70℃冰箱保存。④标本存放时需要密封,以免水分挥发而使标本浓缩。⑤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2.立即送检标本如血氨(密封送检)、红细胞沉降率、血气分析(密封送检)、酸性磷酸酶、乳酸等标本。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四)血液标本检验后保存与处理血液一般分析标本:室温24小时后处理,一般生化检验项目:4℃存放7天后处理,特殊检验项目:吸出血清或血浆-20℃冰箱内保存1个月以上。•保存检验标本时应包括标本信息的保存,且与分离的血浆或血清标本相对应。•保存原则是在有效的保存期内确保被检测物质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检验后废弃的血液标本处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由专人负责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使用专用的容器或袋子包装,由专人送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处理。•检验后废弃的血液标本一般由专门机构采用焚烧的办法处理。处理保存(一)检验申请(二)患者准备五、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与保存质量保证(三)标本采集(四)标本运送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一血涂片制备二血涂片染色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推片载玻片血液将推片匀速向前,勿停顿。涂片的厚薄取决于速度和角度:快、大(厚)。慢、小(薄)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头体尾鲜明涂片干燥后用铅笔在血涂片的头部写上姓名和编号李四B123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良好血液涂片标准•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血膜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引起血涂片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推片边缘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二、血涂片染色(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1.瑞氏染料(复合染料)酸性染料伊红(E-)碱性染料亚甲蓝(M+,又名美蓝)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甲醇的作用:①溶解美蓝和伊红,解离为M+和E-;②脱水作用,固定细胞形态,增强染色效果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2.染色原理是染料透入被染物并存留其内部的一种过程。①物理的吸附作用②化学的亲和作用嗜酸性颗粒——碱性——与酸性染料——粉红色;细胞核蛋白——酸性——与碱性染料——紫蓝色或蓝色;中性颗粒——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染淡紫红色。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勿冲洗再加瑞氏染色Ⅱ液5-8滴后将Ⅰ液和Ⅱ液充分混匀静置10分钟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切勿先倒掉染液)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李四123涂片干燥后加瑞氏染色Ⅰ液5-8滴覆盖整个血膜1分钟3.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两性电解质)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第二节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染色所用玻片必须清洁,无酸碱污染。•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用水应近中性。•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贮存一定时间,贮存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DeamGilliland等采用吸光度比值作为瑞氏染液的质量规格。第三节白细胞显微镜检查一白细胞计数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三白细胞形态检查四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五红斑狼疮细胞检查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第三节白细胞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是指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计数结果仅反映循环池中的细胞数量。一、白细胞计数1.原理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是将全血用稀酸溶液稀释一定倍数,使红细胞破坏后,充入改良牛鲍(Neubauer)计数板内,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总数。2.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破坏红细胞,且使白细胞核固定清晰亚甲蓝或结晶紫使白细胞核略着色,便于识别蒸馏水(一)方法3.器材(1)改良牛鲍计数板(2)改良牛鲍计数板专用盖玻片(血盖片)(3)微量吸管(4)显微镜一、白细胞计数Neubauer计数盘(牛鲍氏计数盘)盖玻片血细胞计数板侧面观液面高度为0.1mm一、白细胞计数大方格中方格小方格每个大方格体积=1X1x0.1=0.1mm3=0.1μL0.38ml稀释液混匀20ul血液充池、静置镜下计数、计算4.简要操作一、白细胞计数计数:用低倍镜计数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N)。计算:WBC/L=N/4×10×106×20=N/20X109/L0.1μL—1μL—1L稀释倍数一、白细胞计数1.采血时间的影响2.计数误差(1)技术误差(technicalerrors)①器材误差②采血与取血不当③稀释倍数不准④充池不当⑤白细胞计数不准确(2)固有误差(inherenterrors)又叫计数域误差3.有核红细胞的影响校正公式:(二)质量保证y100100x校正后白细胞数/Lx:校正前白细胞数y:在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细胞数。一、白细胞计数例:校正前白细胞数为12×109/L,在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数得的有核红细胞数为40个,则校正后白细胞数/L=12×109/L×=8.6×109/L40100100例:校正前白细胞数为12×109/L,在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数得的有核红细胞数为40个,则校正后白细胞数/L=12×109/L×=8.6×109/L401
本文标题:临床检验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5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