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ppt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25生丁。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想一想:这则广告利用了什么观点来狡辩?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1952年首次披露的阅兵照片1953年的阅兵照片1954年阅兵式1955年换装大阅兵1956年大阅兵1957年阅兵仪式1958年阅兵式1984年改革开放再阅兵1999年世纪大阅兵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的概念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想一想:到底什么在运动呢?——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2、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思考:物质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运动运动物质物质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此话错在哪里?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二、静止的含义——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模拟法庭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1、运动是()、()、()2、静止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思考:运动和静止有什么关系呢?3、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绝对运动相对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1、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3)世界时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复习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的含义:三、运动是有规律的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3、按客观规律办事天体运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运动是有规律的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3、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本课小结: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把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A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辨析题:规律是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因而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同步练习:(单项选择)1.物质、运动、规律三者间的联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2、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B、自然规律有客观性,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C、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9.(08宁夏)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些规律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4、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11.(2008重庆)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5.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B.自然界是客观的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有客观实在性6、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本文标题: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6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