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教材整合的几点建议
关于教材整合的几点建议广州市第二十五中学康惠玲一、整合的原则1、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回学生那个年龄层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设想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可能”,并把学生的这些种种“可能”作为资源,作为备课的起点。2、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重在唤起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对语言真切的感受力,不强求与教参一致。不要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3、以课文作为一个引子,激发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着迷于汉字的动人魅力。4、“一课一得”,每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文本特点,对各课知识点作出取舍。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明晰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二、具体的整合策略第一单元:一、关于第一单元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何篇目?单元教学重点是什么?(1)主题: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2)篇目:《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其中前两篇是讲读课。(3)单元教学重点:①体会战争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③品味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描写及各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2.学生学习本单元“可能”会有什么困难?(1)每篇课文的时代感很强,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太久远,这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2)课文体裁多样,风格各异。(3)学生还不懂得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战争,特别是女生大多对战争不感兴趣。3.学习本单元,我希望学生获得什么?(1)客观评价战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2)了解新闻、书信等文体的特点。(3)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并能掌握一些写作技巧。1、总体构思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同是写战争,从不同的角度着笔可折射出不同的人性光芒。而不同的写作目的又决定了采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风格。五篇课文在教学中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重在对文体知识的掌握,有的重在对作者谋篇布局的把握,有的重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有的重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二、单元教学设想2、各篇课文不同的侧重点《新闻两则》对本课的教学可侧重于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和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洁两方面。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芦花荡》教学中可抓住人物描写和诗化的语言来分析。可让学生自读《荷花淀》,自己小结孙犁作品即“荷花淀派”作品的特点:①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把战斗的紧张、残酷与日常生活的情调和诗意揉合起来,是对战争诗化的描写。②语言质朴自然,简洁凝练,富于诗情画意,形成一种特有的清新隽永的风格,常被称为“诗体小说”。《蜡烛》解读本文时,可通过学生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巧妙的构思《亲爱的爸爸妈妈》重在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对战争的深层思考。《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侧重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正直与高尚,同时,要学生品味作者犀利的文风。另外,也可以从文体方面来整合五篇课文。具体思路是:为了使学生更明晰新闻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写。《新闻两则》是一篇经典的新闻报道,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学习《芦花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技巧,将其中的一则扩写为一篇散文;又可让学生把《蜡烛》改写为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根据《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内容写一篇致纳粹领导者的信。通过这一些改写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各类文体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语言方面的不同要求。3、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想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口语交际:①向同学推荐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②开展一场辩论。(2)写作:①就所开展的辩论赛,写一篇新闻报道。②记叙所开展的辩论赛,着重对辩论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刻划。第三单元一、关于第三单元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何篇目?单元教学重点是什么?(1)主题:建筑园林,名胜古迹(2)篇目:《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桥之美》、《说“屏”》。其中前三篇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是讲读课,后两篇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五篇课文都是事物说明文。(3)单元教学重点①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②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学习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③学习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三方面去解析说明文。2.学生学习本单元“可能”会有什么困难?(1)学生首次系统接触说明文单元,且学生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等兴趣不大。阅读课文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阅读没有耐性。(2)说明方法较多,学生一下子难以熟知,而且容易与修辞方法混淆。3、学习本单元,我希望学生获得什么?(1)对传统的建筑、园林有一定的审美眼光。(2)掌握分析说明文的几个方法。(3)品味出说明文语言与记叙文语言的区别。二、单元教学设想1、总体构思将说明文的几个知识点: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分解落实到具体1-2篇课文的学习中,也就是说每篇课文各有不同的明确的任务。2、具体安排知识点课文抓住特征介绍事物《苏州园林》、《说“屏”》理清说明顺序《故宫博物院》掌握常用说明方法《中国石拱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中国石拱桥》、《桥之美》3、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说不尽的桥”。为了使学生更为明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区别,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桥,让学生以“桥”为话题分别写一篇说明文和记叙文。第四单元一、关于第四单元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何篇目?是什么?(1)主题:探索自然奥秘(2)篇目:《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其中,前两篇是讲读课,前四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科普文),第五篇是随感式小品。(3)单元教学重点①继续巩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点,尤其是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③根据要求快速筛选信息。2.学生学习本单元“可能”会有什么困难?(1)四篇科普文都是以逻辑顺序来写的,要理清作者严密的写作思路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2)学生不易理解抽象的事理,对较专业的术语不明白甚至反感。(3)大部分学生对科普类作品兴趣不大。3、学习本单元,我希望学生获得什么?(1)对探索自然科学奥秘产生兴趣,能为一些自然现象寻找科学的解释,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独创的观点。(2)掌握解读事理说明文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3)了解什么是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4)提高整合信息的能力,能较快地根据要求筛选信息。二、单元教学设想1、总体构思整个单元的教学都要以调动学生对课文所谈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为前提,促使学生与同学研讨,在学生产生困惑,燃起阅读兴趣后,再阅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会比较容易理清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说明顺序。而五篇课文又各具特色,教学中要各有侧重。2、具体安排课文教学重点《大自然的语言》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说明的逻辑顺序2、比较文中描述性语言与说明性语言的异同3、分析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4、体会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奇妙的克隆》1、感悟科学精神2、速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理出课文说明的逻辑顺序3、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速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理清作者的求证思路2、体会作者的求实精神,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生物入侵者》1、掌握说明的逻辑顺序2、分析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你一定会听见的》1、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生活,善于发现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美2、品味语言丰富的表现力3、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走上辩论台”可给出一些还没有定论的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如金字塔之谜、外星人之谜),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形成文章,并让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展开辩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求证思维。三、比较第三、四单元的异同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七年级上下册侧重于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而到了八年级,则侧重于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对阅读说明文有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把三、四单元综合来看,将第三单元的事物说明文和第四单元的事理说明文作个比较分析。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相同点1、说明方法2、语言要求:准确、周密不同点多以时间、空间为说明顺序多以逻辑顺序为说明顺序教学侧重点1、抓住事物特点来介绍事物的方法2、常用说明方法3、说明文与记叙文语言方面的不同要求1、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为主2、学习科学的思辨方法谢谢!
本文标题:关于教材整合的几点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7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