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肺气肿一、概念二、流行病学三、病因与发病机制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六、诊断要点七、治疗要点八、护理诊断及措施九、其他护理诊断十、保健指导本节重点1.临床症状.体征2.分型.3.腹式呼吸法.缩唇呼气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就是以阻塞性肺气肿为主要代表的一组疾病的总称,通常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特征: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的流行病学1.多发病、常见病。2.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3.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COPD三部曲:慢支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慢支的诊断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更长,并可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因。肺气肿定义: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肺容积增大,称为肺气肿。肺气肿的分类:分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等病因病因:引起慢支的多种因素如吸烟、感染、大气污染、有害气体和职业性粉尘的吸入、过敏等均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发病机制A.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失去正常结构。B.吸烟使氧自由基增多,诱导中性粒释放弹性蛋白酶。C.慢性炎症引起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损伤肺组织和肺泡壁,致多个肺大疱形成。D.肺泡毛细血管受压,肺组织血供减少,促进肺气肿的发生。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学说病理生理1.早期病变局限于小气道闭合容积上升和肺的顺应性下降。2.侵犯大气道通气功能明显障碍3.随病情发展肺部弹性日益减退,肺大疱持续扩大。4.大量毛细血管受压退化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一、症状:1.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如果有慢支存在,还会有咳嗽与咳痰。2.感染时呼吸困难加重,同时伴有全身症状二、体征:视:胸廓前后径增大,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语颤减弱叩:肝上界下移,肺底移动度变小,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呼气相延长,两肺可有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临床分型气肿型肺气肿,又称A型、PP型、红喘型、无绀喘息型,多见瘦弱体型和老年人。以肺气肿为主要表现,咳嗽咳痰轻,呼吸困难明显;过度通气,动脉PaO2正常或稍低,晚期出现呼衰和心衰。支气管炎型,又称B型,BB型、紫肿型,多见于肥胖体型,发病年龄较早,以呼吸道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咳嗽重、脓性痰,发绀,呼吸困难相对较轻。动脉PaO2明显降低,较早出现呼衰和右心衰。辅助检查一、X光检查:胸廓扩张,肋间增宽,肋骨变平,膈肌下降,两肺透亮度高,肺纹理:外带纤细,内带增粗紊乱。二、呼吸功能:残气量增加,占肺总量的40%以上,第一秒时间肺和量低于6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三、血气分析:早期无异常,随病情发展PaO2↓,PaCO2↑(或正常)诊断要点根据慢支病史、肺气肿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呼吸功能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治疗要点内容包括:①避免吸烟、刺激性气体等加重因素;②预防和消除呼吸道感染;③消除气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④控制咳嗽和痰液形成;⑤控制低氧血症等并发症;⑥解除病人焦虑和忧郁情绪。1.对症治疗止咳、祛痰、平喘2.控制感染尽早选择抗生素治疗。3.家庭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改善生活质量。4.呼吸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5.手术治疗[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1.气体交换受损(1)环境和体位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人冷空气、戒烟。病人取舒适体位。(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程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3)用药护理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4)呼吸肌功能锻炼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气、膈肌起搏(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吸气阻力器呼吸锻炼。1)腹式呼吸法增加膈肌和腹肌活动,可改善呼吸功能。开始锻炼时,护士作示范,然后给予具体的辅导和纠正。方法:指导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时,以半卧位容易掌握。两膝半屈,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增加呼气潮气量。每天进行锻炼,时间由短到长,逐渐习惯于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2)缩唇呼气法指导病人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将口唇缩小,尽量将气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同时口腔压力增加,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吸和呼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7-8次,每次10-20min,每天训练2次。3)有条件时,指导康复期病人进行膈肌起搏、吸气阻力器呼吸锻炼,以锻炼后病人自觉舒适为宜,防止过度锻炼,使膈肌负担加重或C02排出过多。(5)体育锻炼根据病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锻炼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散步、太极拳、体操、上下楼、骑自行车等。对病情较重者,鼓励病人进行床边活动,注意做好防护工作。锻炼应以病人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坚持锻炼有利于提高体力、耐力和抵抗力。(6)氧疗护理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改善缺氧,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或氧浓度25%-29%),每日10-15h。维持Pa02在60mmHg以上,既能改善组织缺氧,也可防止因缺氧状态解除而抑制呼吸中枢。氧疗有效的指标为: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1)评估营养状况动态监测病人的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的比值,可反映能量代谢的总体情况,肌肉松弛无力程度;检查血清清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营养不良可加重肌力受损,抵抗力下降,易继发感染。(2)饮食指导应结合病人的饮食习惯、和病人、家属共同进行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食谱设计和安排。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补充适宜的水分、纤维素;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避免食用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等易产气食品,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3)增进食欲①咳痰后及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②进餐前适当休息,减轻疲乏,避免不良刺激;③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④提供色、香、味、形俱全的饮食;⑤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4.焦虑(1)评估病人心理活动当病人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后,可出现悲观失望等情绪表现,更加重呼吸困难。主动接近病人,倾听病人的诉说、抱怨,确认病人的焦虑程度,查明原因。(2)增强病人信心帮助病人了解、适应医院生活和环境特点,了解目前的病情、程度及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与病人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使病人通过定期呼吸肌功能锻炼、合理用药等,减轻症状,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健指导1.指导病人和家属了解、适应慢性病,坚持康复治疗。在病人能力范围内,鼓励自我护理。2.避免诱发因素有条件者改善生活环境。3.家庭氧疗①了解氧疗的目的、注意事项;②注意安全: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③导管须每天更换,以防堵塞;④监测氧流量有条件者最好购置制氧机。⑤防止感染: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消毒。4.营养支持提供合理的饮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5.体育锻炼和呼吸肌锻炼6.预防感冒与慢支急性发作,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就诊。
本文标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0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