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预算法》解读一、关于财政的几个名词解释二、新《预算法》修订的背景三、新《预算法》特点及影响一、财政业务有关名词解释1、财政基本职能:•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财政负担着四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2、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局限是挤出效应,即增加财政支出会使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减少。•积极财政政策(供大于需)经济衰退•紧缩财政政策(供小于需)经济过热•中性财政政策(供需平衡)经济稳定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3、财政总收入:•是最大的一个概念,财政总收入包括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国税组织的收入、地税组织的收入等,是财政大收入的概念。•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口径)=公共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上划省收入。4、公共财政收入:•又称地方财政收入。即2011年以前的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就是减去上缴中央的部分和上缴省的部分,包括国税、地税扣除上缴中央财政和省部分的地方留存部分再加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如,增值税上缴中央75%,地方留成25%、所得税中央60%,地方留成40%、营业税地方全留等。地方留成的就是一般预算收入的组成,也就是公共财政收入。5、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如:向社会征收的的土地出让金、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6、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现金安全和资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运用金融工具有效运作库款的管理活动。建立健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有利于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性。目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范围为省级,由地方财政部门会同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共同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7、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分为向上转移、向下转移和横向转移。•这里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按照规定的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地方政府的补助资金。现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有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类型:•(1)一般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2)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8、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按现行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中央收入或中央补助地方收入等。还要减去各项财力返还,如税收返还等;减去没有集中额的实行收支两条线的非税收入;减去上解支出等。可用财力测算•可用财力=一般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一般转移支付补助+下级上解收入-上解上级支出注意:在计算可用财力时不能加专项转移收入9、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指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分为中央收入部分,给予地方的补偿。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10、预算收支平衡:•是指在一个预算年度里,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在总量上基本相等、结构上合理协调。保持预算收支平衡,严格控制财政赤字是保证国民经济供求总量平衡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各级预算都应当保持收支平衡。11、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1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由本级政府设立的,从规定的范围筹集的,用于本级预算收支平衡的预算储备资金。根据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目前的筹集范围是:市本级财政当年的结余财力,年度预算超收资金,市本级留用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的20%,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收回的预算经费结余和项目资金结余,市行署批准的其他收入。13财政汲取力:•在理论界,一般把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界定为地方政府在其辖区内,按照法定税率、税基,筹措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并将其作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标准确定的基本依据;•在实践中,衡量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强弱,一般选择诸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或考虑了人口因素的人均财政收入、或者更为广义的人均应税资产价值14财政自给率(%)•财政自给率是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值,财政自给率是判断一个城市发展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15、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专门成立的基础设施性企业为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服务直接借入的债务和地方政府机关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分为直接债务、担保债务和政策性挂账。16、负债率:•反映地区国民经济状况与政府性债务余额相适应的程度,表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所承担的政府性债务情况。即: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警戒线为10%。17、财政偿债率:•反映地区当年可支配财力所需支付当年政府性债务本息的比重。即:财政偿债率=当年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警戒线为20%。18:财政债务率•:反映地区当年可支配财力与政府性债务余额的比例。即:财政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警戒线为100%。19、地方债务国际警戒线:•“国际警戒线”是“国际上对政府债务安全性的界定,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的两个临界值指标:一个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60%,一个是财政赤字占GDP的3%。”这两个指标也是国际公认的“预警线”。政府债务低于这两个指标,通常就被认为是安全的,超出指标则意味着风险上升。20、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审核机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设立的国库单一帐户和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设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财政专户和特设专户。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21、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部门预算的实施,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22“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反之,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24、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25、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反映,它体现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范围、政府在特定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就财政而言,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26、财政决算:•政府、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年度会计报告。是根据年度预算的最终执行结果编制的。决算同预算相适应,有国家决算、单位决算,通过决算可以检查和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国家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包括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27、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28、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29、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国际上公共财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仅能够核算反映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收支情况,无法完整反映政府拥有的资源、政府的各类负债、政府的运行成本和费用,对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责任不能科学有效的会计记录、分析评价和报告披露。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可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对于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发债评级机制,推进政府财务分为向上公开,以及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通常由政府财务报表、政府财务报表附注、政府财务状况分析等部分构成。政府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政府财务报表附注主要说明政府财务包含的主体范围,表内项目的列报方法和明细内容,未在政府财务报表中列报但对政府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政府财务状况分析主要以政府财务报表为依据,结合国民经济形势,分析政府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运行效率,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3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应该均等。我国有13亿人口,尽管每个人的天赋能力不同,所占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但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方面应该是均等的。第二,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应该大体相等。大体相等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大体均等或相对均等。当然,这里讲的不是所有公共服务,而是基本公共服务。第三,在提供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现实问题是供给不均、享受不均。二、中国新《预算法》修订的背景(一)财政改革的需要。•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1996年全面实行转移支付制度,1998年推行政府采购
本文标题:预算法.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1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