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19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19赵充国传(公元前137一前52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第一百五十九回:汉匈再度起干戈,武帝万金求天马先接上文。漠北决战后,三大名将陆续淹没入历史尘埃。但对闲不住的武帝来说,没有名将也不打紧。在此后十数年间,他统治下的汉帝国军队依然指东打西,不可一世。公元前112年,南越相国吕嘉杀南越王、太后、汉使者,起兵作乱。汉武帝立即诏令“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五将,起水路大军十万,兵分五路讨伐南越。隔年,南越国亡,汉朝在此置下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等九郡。公元前110年,东越王骆余善畏惧汉军来攻,私刻皇帝玉玺,自立为“东越武帝”。汉武帝大怒之下,又令韩说、杨仆等人再攻东越。不久,当初一分为二的另一位闽越诸侯:“闽越繇王”迫于汉军势大,谋杀“东越武帝”骆余善,并举国向汉朝投降(闽越一分为二的缘由,在《卫青传》中有详述)。至此,闽越、东越俱亡。公元前109年,武帝再度兴兵,令“楼船将军”杨仆走水路,“左将军”荀彘出辽东,各领兵数万,攻打卫氏朝鲜(势力范围与今日朝鲜的疆域大抵相当)。同年,卫氏朝鲜灭亡,汉朝在朝鲜半岛北部置下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除了以上三场战役外,公元前111—109年期间,汉武帝另出两军。一军征讨“西南夷”。对象包括夜郎(势力范围大致在今日贵州)、滇国(势力范围大致在今日云南)等西南各国,以及其下属各大小部落。一军出河西,攻打楼兰、车师,以驱赶玉门(位于今敦煌西北)之内的他国势力,确保汉朝独掌河西。和上面那几战一样,这二路军队势如破竹,使得汉朝在西南、西北两个方向的疆土也不断扩张。在西南,汉朝连续降服夜郎、滇国,置下粤嶲、沈黎、文山、武都、益州等郡;在西北,汉军先后击败楼兰、车师,基本将他国势力全部排斥到玉门之外,并在“玉门—酒泉”之间修筑长城、壁垒。河西走廊西部门户:“玉门关”由此而来。同时,汉朝又在玉门关以南百余里处修建“阳关”,使得二关南北相连,遥相呼应,共同拱卫汉帝国的两千里河西走廊(汉军、汉使若要经河西前往西域,玉门关,阳关,必经其一,他国使者要进入河西,也是如此)。好了,在东南(两越)、东北(朝鲜)、西南(西南夷)、西北(楼兰、车师),四方大捷之后,我们来看下汉朝此时的内部局势。一:开疆拓土的好处显而易见。经过汉武帝多年东征西讨,汉朝的领土面积已发展到600多万平方公里。参考之前秦统一后350万平方公里的疆界,近乎翻了一倍。有了疆域,就有土地,就能在有限的耕作能力下容纳更多的人口,这使得汉朝的潜力进一步增强,并最终成为公元前一世纪最强的两大帝国之一(另一个为罗马帝国)。二:可惜的是,潜力终究只是潜力。地盘打下来了,武帝突然发现:昔日号称拥有人口五千万,一片繁荣的汉帝国,日渐荒凉。农民少了,兵员少了,人才也少了。那人都倒哪里去了呢?——因长年战争和无休止的掠夺财富,大量农、工、商破产,人口繁衍速度直线下降,成为负增长。加上汉朝拓地无数,东南西北处处需要迁徙军民屯边,许多穷光蛋百姓忍受不了奔波流离之苦,作出了两个选择。一,逃往国外;二,发动起义。“农民起义”并非秦朝的专利,汉朝百姓也是人,也有忍耐限度。但迫于朝廷军队正当强盛,起义虽有,可惜都无法坐大。久而久之,出现了两大现象。一,朝廷军队中,出现大量的获罪充军者;二,汉朝人口减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唉,果然如此。汉武帝毕竟是一代雄主,面临这等局面心软不至于,反思却是难免的。此时的他,正醉心于帝国伟业,又是求仙,又是封禅泰山的,只恨不能万寿无疆,哪肯做秦二世呢?于是,他决定将次要矛盾放在一边,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匈奴。十多年过去了,伊稚斜大单于也早已过世。但打得死打不绝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又开始频繁南下,袭扰五原等地。此时在位的大单于为伊稚斜之孙:儿单于。他初登大位且年纪尚幼,脾气却不小,力排众议,执著的对汉国发动侵略战争。汉匈关系又一次剑拔弩张起来。也怪武帝这些年尽忙着在东、南、西三面开疆拓土,却把这个老朋友给忽视了,这时一看,哎呦,匈奴人竟然还敢南下?——别人朕可以不管,务必要将匈奴往死里打。但如今不是元狩四年那时了,汉朝要想再发动漠北战争,缺了三样东西。一,钱粮;二,名将;三,好马。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必须依靠这三点支撑。考虑到汉武帝是敛财、用人的高手,前两样还好说;但最为重要的马匹,不是“弼马温”的汉武帝,却无计可施。十年前的一场漠北决战,让汉朝消耗了过半数的马匹,尤其是其中的宝马良驹,大多已折损干净。因此汉朝这些年虽也在努力养马,可惜品种不佳,即便霍去病再生,对一群跑得才比驴子快的战马估计也无计可施。那匈奴人上次也损失惨重,连老巢赵信城都让卫青给烧了。他们胯下的优良战马,是从哪里来的呢?——西域。当时的天下,仅以脚力而论,马种优劣大致可分三等。没有驯养战马传统的汉国(汉朝自景帝时起,才开始大量繁杂战马),不幸沦为末等。“马上民族”匈奴、乌孙略优,为第二等。高居第一的,自然是大宛马了。大宛马之中,又分两等。普通的大宛马虽然了得,但毕竟是人间凡品,不足为奇;另有一种马,俗称“天马”、“仙马”,日行千里而不倦。因其奔跑过后流汗时汗水呈红色,形同鲜血,时人又称之为“汗血宝马”,乃是一等一的极品。——据传三国时吕布坐下的赤兔马,便是汗血宝马。这就真是宝贝了。漠北决战后,武帝偶因机缘得了一匹,竟欣喜若狂。当他通过张骞等人,了解到西域大宛国出产这种马时,动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令使者前去求马,以改良马种。问题是,不是说求人家,人家就愿给的。早在冒顿单于在位时,西域各国就已唯匈奴是从,按时纳贡不敢有缺。眼下匈奴实力虽急坠,但因其统治重心紧挨着西域,仍能对这一带作有效控制。汉国实力虽强,但统治重心偏向东南(相对匈奴而言),鞭长莫及,大宛国如何肯将这等珍宝拱手相让?好吧,且由汉武帝慢慢打算。我们将目光转移,经长安向西,过乌鞘岭,过祁连山,过玉门关,去看一看这片神秘的西域土地。(史料有云:“西域有国三十六”。其实,西域远远不止三十六国。这里所说的“三十六国”,基本上都位处今天的新疆地界,且大多实力较弱,不值一提。而我们要了解的重点:大宛国,并不在其中。所以,无关紧要的在下就不介绍了,抓住重点,方是要务。)当是时,汉朝与西域以玉门关为界。出玉门关继续向西两千里处,有一咸水湖,名称盐泽(今罗布泊,已干涸)。盐泽再向西去,有一大盆地,东西长二千八百里,南北宽一千一百里,是为塔里木盆地(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盆地往南去,有昆仑山;盆地往北去,有天山。因此隔出两条狭长的通道,简称:“南北道”。西域三十六国,大多定居于这两道之上(塔里木盆地内部主要为沙漠,不适合居住)。南道,西段有大国莎车,中段有大国于阗,其余小国,无需一一细说;北道,西段有大国疏勒,中段有大国姑墨、龟兹,东段有大国焉耆,其余小国,也皆可一齐略过。这就是围绕盆地而建,如众星拱月一般的“南北道各国”,也是“西域”的核心部分。因受限于地势(约三十个国家挤在南北两道上),国力相对汉、匈而言,都比较弱。其中最大的龟兹国,也不过户籍八万,拥兵二万。说完南北道,我们再来看下盆地以外的势力状况。盆地往北去,翻过天山,有“西域第一大国”乌孙,人口六十余万,骁勇骑士不下十万。乌孙国东南,有车师,车师国东南,有小国楼兰,楼兰再往东,便又回到了大汉玉门关。盆地往南去,翻过昆仑山,便是青藏高原。那时属于荒芜之地,鲜有人定居。高原往东,有柴达木盆地,盆地往东,有西海(今青海省青海湖),西海往东,则是以先零羌为首的羌人栖息地,有近二十个部落,数十万羌人在此游牧。羌人部落再往东,便又到了汉朝的陇西郡,与河西走廊东北端相连。盆地往西去,出南北两道,另有一山脉,名叫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山顶长年积雪。翻过葱岭再往西,首当其冲的便是出产汗血宝马的大宛国(主要势力范围在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实力虽不如乌孙,但也有军民数十万,可算西域大国。再往西北、西南去,尚有康居、大夏,以及数次大败于匈奴之手,逐渐迁徙至此的大月氏等国。因已远至中亚,又与本文无太大关系,不再作详解。以上便是当时汉朝的西部形势。——往细处看,我们会发现:虽然号称“西域三十六国”,但含西羌在内(不属于西域),总兵力也不过与巅峰时期的匈奴相当(这也是他们屈服于匈奴的根本原因)。相较而言,实力最强的有三个:一,乌孙国,位于西域之北,紧挨匈奴;二,西羌部落,位于河西走廊东南,紧挨陇西;三,武帝魂牵梦绕的大宛国,则位于西域的最西端,距离长安有万里之遥。为了斩断匈奴国后援,联络一切可能的反匈奴势力,汉武帝决定先控制西方,详细策略如下:一,拉拢乌孙,引诱他东进,共讨匈奴;二,孤立西羌,隔断羌人与匈奴的联系;三,出使大宛,利用大量的财物,开展“金元外交”。这一策略,合乎“远交近攻”之妙。好不好且不说,我们直接来看效果。一,在张骞等汉国使臣的热烈邀请下,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使者终于踏入长安,见证了汉帝国的辽阔与强大,仰慕不已。武帝为了让“友谊之火”燃得更旺盛些,在向乌孙昆莫(乌孙首领尊号)索要了一千匹良马作聘礼后,又册封宗室之女细君公主为“昆莫夫人”,与乌孙和亲。乌孙昆莫因此与汉朝往来,渐疏匈奴。但不久后,匈奴单于迫于形势,也放低姿态与乌孙和亲,昆莫再次笑纳。以匈奴女子为左夫人,汉女为右夫人,左右观望,宣布中立。二,漠北决战后,武帝为长远打算,在河西大量修筑城池、要塞,以防止匈奴争夺。除西部门户玉门关、阳关之外,腹地之中也陆续建起四个大郡,自西向东分别为:敦煌、酒泉、张掖、武威。迁徙汉民以及匈奴降兵数十万,沿途镇守。自此,西羌部落与匈奴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渐渐被“河西四郡”强硬隔开。西羌对此自然不服,但碍于汉国声势如日中天,反抗失败。镇压完西羌叛乱后,汉国势力进一步向西渗透,并于西羌地界成功置下“护羌校尉”,以监督西羌局势。以上两步棋,下的过程虽非纸面上这般轻松写意,但汉武帝的目标基本达成。乌孙昆莫虽然狡猾,首鼠两端,但能从独附匈奴变成“脚踏两条船”,也算有重大突破;西羌暂时消停了,不足为患。于是,他终将目光投向了大宛,全心全意——求天马。但习惯了胜利的他,这次却碰了钉子。因为汗血宝马既然号称“天马”,又是大宛国宝,自然有它独特的个性,不可能大规模放养(据在下推测,当时整个大宛国这等宝马也不会超过一百匹)。面对手持重金,远道而来的汉使,大宛王毋寡看都不看,冷漠道:“天马稀罕,无以赠他国。”真没有?……汉使迫于君命如山,不敢空手而回。于是私下在大宛境内分头搜寻,终将藏马之地给挖了出来。——贰师城中,有汗血宝马!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国使者车令奉汉武帝之命,再度出使大宛,以求天马。为了表示诚意,武帝特令人打制一金马,大小与汗血宝马相仿。另外,又挑选使者数百人,押运黄金二十万两,以及其他贵重财物无数,随金马一同献上。就此,车令继张骞之后,作为大汉代表,率领使者团队又一次踏上丝绸之路。——此时是公元前104年。因汉武帝不顾大宛王意愿,执着于索取汗血宝马,汉、大宛二国的剧烈矛盾已一触即发。第一百六十回:触怒毋寡车令没,贰师将军二西征话说那汉使者车令,本是一壮士,威武强健,气概绝伦。他眼见张骞手无缚鸡之力却能首通西域,建立不世之功,不甘落于其后。于是率使者团队自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过盐泽,历经北道大小国十余个,只用半年便长途跋涉上万里,抵达葱岭。葱岭以西,便是大宛,有大小城邑七十余座,四散分布。紧挨着葱岭西侧的城邑,名作郁成,乃是大宛国东部门户,与大汉西部门户玉门关相似,守兵、守将俱全。两者不同的是,因大宛是西方之国,风土、人情、文化自成一派。——此地不以黄金为贵,不以男子为贵,不以国君为贵。就拿守将来说,郁成守将不称“郁成太守”,却称“郁成王”。大宛七十多座城邑,就有大小王七十多个,各镇一方,位高权重。位居国都贵山城的“大宛王”只是名义上的首领,权力有限,不比汉武帝可惟凭喜好掌控全国。闲话少叙。车令率数百人翻过葱岭后,令译官向郁成王呈上大汉文书,顺利被放入大宛腹地。又行十数日,数百人押运着金马、财币等物,终到贵山城,面见大宛王。大宛王毋寡眼见汉使又到,不胜其烦,草
本文标题: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3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