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初探[日期:2004-11-25]来源:宜兴市张泽中学许玲作者:张泽中学[字体:大中小]摘要:本文通过笔者数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几点经验与体会。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网络的虚拟教室或虚拟校园,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开发网上教学资源,建立相适应良好网络教学环境,利用网络实施远程教学,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科技界的研究热。由于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因此,在网络教学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宜的。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共识,许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从事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这一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突显重要。笔者新近参加了宜兴市信息技术优质课,所执教的《信息搜索与下载》就是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设计的一节课。经过多次修改、实践,达到了教好的课堂效果。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二、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虽然杜威的观点有所偏重,但他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在教育界的影响都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分析1、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首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我在上《信息搜索与下载》时,设计的就是采用自主学习为主要模式。作为一节传授新知识的课,老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信息下载的各种方法,枯燥地讲解它的具体操作,改变传统的老师做一遍学生再做一遍、只是单纯学习操作的上课方式,而是让学生参照课本、自学完成。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产生知识迁移,然后通过第一个任务:了解信息下载的几种方法。两人一组,合作完成。要求浏览老师准备的信息下载的例子,相互讨论,了解信息下载的几种方法。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动手操作,从中观察、体会、理解、掌握。避免了教师单方面的讲解、演示,学生只有感性认识而造成的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多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任务、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笔者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就基本熟悉了信息下载的基础操作,掌握了信息下载的一般方法。再完成第二个任务:确定主题,利用下载的信息,独立创作一个作品。一节课学生就是自学为主,掌握了新知,还制作了作品,这对学生的继续学习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而且,这也肯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验了成功感,对其它学科的自主学习也起了促进作用。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一个人的学习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和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①、教师角色的转换。首先是教学理念上的彻底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恰是对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挑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干预学生学习过程。而教师在实施网络教学时,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干预过多。而学生只有在遇到自己和同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想得到教师的帮助。如果在学习时,教师的指导性帮助提供得过早,就会使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受到抑制。因此,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②、提供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会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寻找相应的先决技能去学习。当然有时需要教师帮助分析要先学习哪些先决技能。这与常规的先学规则再学问题解决要好得多。因为学生在学习规则时并没有切实感觉到规则的用途。③、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广播式信息源。教师的任务已经由广播信息转变为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信息。因此,学习环境必须提供给学生其它类型的信息源,比如经特定设计的教科书、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当前流行的是基于Web的资源库。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把所有相关知识,相关素材做成了教学网站,让学生自己寻找需要的知识,并提供网络环境,在教学网站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时,让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讲授,但教师的讲授要特别讲究时机。只有学生需要时才讲授。有些学生当遇到困难会向教师提出帮助,这时教师的讲授不可避免。当然教师的讲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供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某种策略找出答案。而有些学生既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不轻易求助于教师。这时教师就应通过观察,判断学生是否遇到困难并通过友好的交流诊断出具体困难在哪里,再给予指导。这种情况是教师主动些,学生被动。但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某种策略去自主学习。2、在教学中注重分层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学生整体,也要注重个体,也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深浅难以把握的现实。一个老师如何面对这么多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怎样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开展分层次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个别差异,将学习能力和学识水平较接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能很好地解决通常教学中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矛盾,达到教学中难与易、快与慢、多和少的完美统一。在上《信息搜索与下载》时,我设计的第二个任务采用分层次教学,设计了两种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选择不同的任务。“选择一:做几个实例”为巩固新知识,还不能自己创作的学生所设计。“选择二:大显身手,自创作品”。根据主题范围,自选主题,自己创作。选择二为相对学得快的学生设计,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巡堂走动,观察学生,对于学得快的学生,鼓励他们更进一步的搜集资料,创作作品。同时鼓励他们去帮助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予以适当帮助,使他们和其他同学缩短差距,并经常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很定,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如何做到分层次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有几点体会:①、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大概分哪几个层次,可以通过平时的上课提问、理论及操作水平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以此来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②、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适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多个,最低要求是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当然,让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前应向学生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并且告诉学生要向着哪些方面努力,就能跳跃到更高层次或同层次的更高阶段。③、采取协作学习法。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将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且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3、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课堂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结果对师生的行为给予价值判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见,得以及时反馈,因势利导。所以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在上《信息搜索与下载》时,我在课堂的最后15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评价,我采用了两种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和师生互动评价。课前我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了一张让学生填写的自我评价表。(如:下表)作者姓名:班级:机位号:作品主题:本节课达成自测(符合以下要求的在相应的空格内打“√”)1完成图片、文字、网页的下载2自创一个作品3作品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4在完成任务时能与同学互相帮助5作品哪些地方比较好6哪些地方需改进学生在做练习时对照此表首先可以明确他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他做的网页有哪些基本要求。其次,学生做完练习后填写此表可以对学习改进和补充,也就是“旧知识的改造”。师生互动评价环节由老师向全班展示一些同学的作品,让大家自由发表意见,同时老师做适时引导和总结参与大家的讨论。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议论对自己本身也得到了促进。可以说参与评价也是学生的一种优化的学习手段。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课堂评价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笔者认为可注意以下方面:①、制定合理的评价规则。评价必须制定有清楚、明确的评价量规,可细化的最好细化。让学生明确,要评什么,怎样评,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评价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可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③、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只能使用“好”、“不好”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这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在设计评价量规时要尽量避免一些判断性的评价,让学生多提一些建议,比如评价一个电子作品,认为这个作品好,好在哪里;认为不足,怎样完善等。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因势利导。另外,教师要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体验学生的想法,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四、结束语经过多次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分重视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真正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模式,需要更多的实践与研究。笔者经验尚浅,希望得到广大教育学者和信息技术教师的指正。[参考文献][1]杨开城博士·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2]海珠中路小学课题组·“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广州教研网[3]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云南信息技术教学网
本文标题:以学生为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