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综合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根据市政协2011年工作安排,7月以来,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深入到市民政局、白塔区、文圣区、太子河区、宏伟区部分街道社区,对我市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集中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走访了8个街道和所属32个社区,召开有民政干部、街道主任、社区书记和主任参加的座谈会4次。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几年来,我市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推进居民自治为工作方向,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关键性措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工作目标,营造安居乐业、文明祥和、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白塔区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宏伟区成为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社区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我市社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我市下辖7个县(市)区、37个乡(镇)、24个街道、141个社区。近几年,社区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相关部门及社区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可喜成绩。1、强化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社区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全市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民间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社区发展新格局。社区普遍建立(党委)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宏伟区于2008年大胆突破,在新建的龙鼎山庄新区实行了“直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为我市第一家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的试点,也是全省第一家没有设置街道办事处的区政府直管社区,直管社区的模式使社区服务更加贴近民生。为解决社区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的问题,文圣区、宏伟区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在社区设立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三个组织机构,这种形式有效地整合了社区内的组织、功能、资源,理顺了社区关系,更好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财政投入,部门帮扶、驻区单位共建等渠道,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基本完善了“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医疗室、警务室、活动室)建设,社区公共用房总面积68000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用房面积为482平方米。其中市内5区的社区公共用房面积62000平方米,平均没个社区用房面积为534平方米。每个社区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话、计算机,开通了社区专用网络,开设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等活动场所,条件好的社区还添置了传真机、数码相机、空调等办公设施。文圣区社区还根据辽阳的文化内涵,挖掘文化资源,将社区赋予文化色彩的名字,如“襄平社区”、“文庙社区”、“马税社区”,初步形成一社区一特色。3、坚持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社区党组织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推动居民自治工作逐步深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按照居民自治原则,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保证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权。在遇到小街小巷维修改造等公益性事务和涉及部分社区成员利益的矛盾纠纷时,社区主动召开协调会、听证会,组织居民协商解决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社区都有居民自发组成的舞蹈、合唱、太极拳等队伍,利用社区广场等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开展自娱自乐和健身活动,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纳凉晚会和各种主题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4、突出以人为本,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服务体系,区、街两级已建成规模不等的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了党政、群团、民政、计划生育、劳动保护、综合治理等服务窗口。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省、市、区、街道、社区5级联网,建立了民政4级便民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启动了辽宁省社区信息管理网。建立了“民情日”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等,组织居民通过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形式解决身边的问题,共谋社区建设。所有社区都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开展“一站式”服务,方便居民办事。积极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与救助服务,为下岗再就业和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帮助,为社区老人提供敬老、养老服务,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社区设有警务室、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指导站等便民机构,并通过促进居民创业,引入民资开设各种便民服务网点,建立社区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开展居民间的自助互助服务活动。几年来,社区服务中心(站)共受理居民求助事项15万件,办结率和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90余个。大力发展社区经营性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网点达4000余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更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5、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机制,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力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入围、民主推荐、依法选举的方式,把一批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在居民中有较高威信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居委会。目前,我市134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的1055人,党员847人,社区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水平,各县(市)区积极推行社区工作者知识化、职业化。其中,白塔区搭建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社区工作者文化生活,将每年4月17日定为白塔区“社区节”,邀请资深教师授课,开展以“我骄傲,我是白塔社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增强了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光荣感。文圣区在武圣街道菜市社区建立了“周末大练兵”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成为全市首家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利用每周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二、我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社区建设与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社区建设带来许多值得研究、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1、部分领导干部对社区建设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同志和基层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变化和社区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居委会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字,工作性质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原来居委会的摊子上换了形式和说法。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经济尚不如沿海地区发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差等理由为借口,工作始终务“虚”不务实,社区工作者调整力度不大,社区建设投入小,各项工作迟迟无法落实。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说,社区建设好是好,但关键是差一个“钱”字,兴建区、街两级社区服务中心需要钱,完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钱,落实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资待遇等问题都需要钱,而地方财政收入少、支出大,保运转甚至保工资都非常困难,哪里还有财力物力投入到社区建设?所以,一切只能“从实际出发”,工作只能“雷声大、雨点小”,只能以汇报迎接检查,以文件应付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社区建设无明显起色。2、社区工作负担过重导致职能错位一是各种“协助”工作难以推辞。市、区不少部门都以“重心下移、工作进社区”为由,把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摊派到社区。据粗略统计,平均每个社区仅有9—12名工作人员,承担了15大类近158项工作,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社区几乎都要涉及参与,如就业、社保、信访、统计、帮教、城管、市容、环卫、计划生育、司法调解和有关文字材料等工作都由社区直接承担,占用了社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各类会议名目繁多。社区居委会通常被视为政府部门的行政末端,街道以上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能给社区布置任务,要求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会议,一个月要参加多次会议,有时在同一时段会出现要求社区主任参加3—4个会议。三是要负责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这些小区大多地处老城区,配套设施不全,管理难度大,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公共设施维修、绿化、卫生等管理事务都由社区承担。五是其他工作包罗万象。有临时性工作,如,全市性大活动,社区要组织志愿者到包干路段整治环境、连续几十天值勤维护;有经常性工作,如,为办理审批事项的居民出具名目繁多的证明,有些是社区根本无法了解的情况,却要社区盖章负责。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任务和琐碎事务,占据了社区干部的大量精力,影响社区职能的履行。3、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社区建设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社区建设的经费落实不完全到位,财政拨付不足以适应社区工作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市按大、中、小社区规格,每年分别拨付3万元、2万元、1.5万元社区工作经费,不少社区反映,社区一年中需要支付的办公经费、活动经费等必要开支远远超过这一标准,仅订阅报刊费用每个社区一年就达3000至1万元左右,有个社区有9—12名工作人员,有关部门却要求其订阅12份辽阳日报。二是部分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落实不到位。2004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发商开发面积达5万平方米,就得无偿提供社区120平方米面积的社区用房”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落实困难。有的开发商在新建小区时,按规定的公益性用房面积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交付时却没有按规定确保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到位,特别是富虹社区,小区建成多年,至今没给社区建办公、活动用房,社区仅靠暂借房办公。河东新城建设中,居民小区建了,但是社区场所普遍没有落实,也没有预留地。三是小区建设不统一,没有检查验收。社区办公用房建成后,街道不能参与验收,也没有具体责任部门检查落实,使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不足,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社区与开发商的协调处于不平等地位,开发商主动配合的少,躲避或不理睬的多,有的经多次协商后给的还是结构较差、面积较小、或地处偏角,不利于面向居民办事的房屋。四是一些老小区配套用房面积不足,少数社区租用的办公、活动用房还要自筹经费付租金。4、社区自治功能不强一是居民参与率低。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分子多数是社区内的退休人员、老党员、老年居民或是向政府申请福利救助的困难居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社区忙于完成各种部门活动及突击任务,这些活动与居民的需求不一致,社区干部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走门串户,与居民联系少;另一方面不少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者接触少,有的居民从未与社区工作者打过交道,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观念淡薄。二是村居合一的社区自治管理难度大。河东开发新建的小区处于城郊结合部,是行政区域调整以后设立的社区,原来的村组织不复存在,村委会牌子依然保留,由此衍生的管理难度加大。三是有的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多数住在没有物业管理的社区,给社区物业管理、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带来很大难度。5、是驻区单位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动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办法,主要靠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与社区结对挂钩,靠社区干部反复上门向驻区单位汇报情况、征求意见、提供服务来争取支持,总体上看,共建仍是社区“一头热”。有些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仅限于搞活动时提供场地或勉强赞助钱物,“社区资源共享”的理念在具体工作中未得到落实。驻区单位主动关心、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氛围尚未形成。6、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选拔任用不够规范。虽已通过公开选聘、选优录用、民主选举等多种形式,改善了原有社区工作者的结构,但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选拔任用制度,有的街道对社区工作者的调动随意性较大,影响了社区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二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我市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奖惩、“进出”和福利待遇等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三是学习培训还需规范和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不够,未形成经常化、正规化的培训制度,不利于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提高。7、城市弃管楼问题困扰社区正常工作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物业公司与产权单位存在矛盾纠纷,有的物业公司收完10年房屋维修基金,到了10年后就撤走了,或收了钱没到年限就
本文标题: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综合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059 .html